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聊斋之《瞳人语》描写了长安才子方栋为人轻薄,品行不端,路遇美女,尾随狂追,被人扬了一脸土,惹祸眼疾,知错后诵经悔改解除灾厄的故事。《瞳人语》寓示人们守住德行底线,勉励神志昏昏者,改过自新,“重见天日”。方栋失明后,听说《光明经》能消除灾难,就手持一卷,请人教诵。初读时,心烦意躁,时日久了,渐渐习惯,从早到晚盘腿捻珠诵经。这样持续了一年,杂乱的念头没了,心净而后眼明。《聊斋志异》里,多次出现读佛经挽人救己的故事,念经有疗效吗?所谓以一念摄万念,制服烦恼妄念,就是地里种菜不易长草的道理。心中养善不易生恶。佛陀非神,佛经不会显灵,经书只是起教化的作用。这么理解,《聊斋志异》本身也是一本经书。看懂了能得道,却升不了天,化不了仙。好奇心下,百度了《光明经》。里面讲的确实是通过“忏悔”达到“有情安稳康乐”,正对方栋的病症。看来蒲老师,真是调查研究了。这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调查报告里》关于推翻神权的一段话: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候农民会用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好一个“引而不发,跃如也。”现在来看确实超越了。怎么超越?为人民服务。通过《聊斋志异》可以看出,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在未开化之时,宗教亦有抑制蛮暴、保护幼小之功。”佛教本身是一种教育,寺庙在古代类似于学校,佛陀是老师,和尚也是有工资有土地有编制,听说日本还在延续,有些地方却变成了名利道场。古时候,人们用儒释道传统文化平衡情欲,像方栋一样念经净化自己。信息化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电脑刚开机,没点开浏览器呢,各种玄幻游戏或情色画面或桃色新闻都跳出来了,杀毒、卸软件、升级系统……这些乌七八糟的窗口“百毒不侵”。方刚少年不断被这些病态性的带有虐待性的刺激感官,难免胡思乱想。建议青少年读一读《聊斋志异》,“少不读《聊斋》”,说这话的人都读了。再长大一点可以读一读万历本的全本《金瓶梅》,这本书讲人性是很严肃的。注意,这里建议的是读书、读原著、悟原理,不是看影视。因为学校所讲的东西跟学生在外面接触的东西有差距,有断层,讲台上严禁,讲台下烂欲横流,在上层得不到帮助与鼓励,很容易沉溺于下层。说回到《瞳人语》上来,方栋通过读经,浑浊的心清净了,眼也明了,生活也有序了,可谓清净法喜。蒲松龄科举路不顺,人开化了。他接纳诸流,化腐为神,虽鬼话连篇,却把怪力乱神描绘的温柔可爱,时常牵扯一些题外话来助兴,增加读者阅读快感。《瞳人语》最后,蒲松龄以异史氏自称,发表了议论:说有个读书人,与朋友在路上,远远望见一年轻妇女骑驴前行。他戏谑地说:“有美女,快追。”几个人笑着追上一瞧,是他儿媳妇。气丧心愧,羞默不语。朋友假装不识,嬉笑议论,评骘殊亵。实在听不去了,他难为情的结巴说:“这是我儿媳妇。”朋友这才暗笑离去。蒲老师感人心、示劝戒的主题也都在“异史氏日”里:“轻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轻佻的人往往自悔,很可笑。“鬼神虽恶,亦何尝不许人自新哉。”鬼神凶恶,然而年轻人刚刚开始生活,却也允许人悔过自新。“异史氏曰”是《聊斋志异》所用的一种论赞体例。《聊斋志异》虽是撰写鬼狐妖异的故事,但蒲松龄却仿史书列传,在很多正文后,仿《左传》的“君子曰”和《史记》的“太史公曰”的论赞体例,称“异史”而论。蒲老师最会调侃。“异史氏曰”,篇篇精彩,句句绝伦。瞳人语·清吕湛恩《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目淫原自意淫来,眸子盲时万念灰。天视未遑从我视,转移捷径在灵台。清·何守奇评:此即罚淫,与《论语》首论为学孝弟,即继以戒巧言令色意同。清·但明伦评:此一则勉人改过也。轻薄之行,鬼神所忌。余尝譬之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浅水不能载舟,且滞而将腐矣;硗土不能植物,且削而就圮矣。天之生我至重,而顾自轻之;天之待我至厚,而顾自薄之。不福之求,而惟祸之速;甚至鬼神示警犹不自知悔悟,自觅生机,则夜台孽镜,能不为此辈设乎?菩萨现身,救度众生苦厄,愿善男子、善女子,回头是岸,立证菩提。善果即植,即以求富贵寿考,亦且立竿见影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