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10日晚上8:00,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将上演一台新作音乐会「聊斋——倩女幽魂·罗刹海市」,由阎惠昌大师指挥香港中乐团首演。上半场是金复载老师的新作中乐组曲《倩女幽魂》,下半场是我的新作《罗刹海市奇遇记》第一、第二组曲。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
阎惠昌
香港中乐团
香港文化中心
说到《聊斋志异》这部奇书,人们早已对其中很多故事耳熟能详了。但实际上其中很多名气不大的故事,却充满着某些发人深思的社会理想或是某些特殊的趣味。多年前读到其中《罗刹海市》一则,深受感染,一直想以此为题材写一部音乐作品。也许它很适合写成一部舞剧。
年底,受到香港中乐团的委托,创作一部以《聊斋》故事为主题、长度约为40分钟的中乐合奏作品,于是我立刻想到了这则故事,定名为《罗刹海市奇遇记》。
年经历了几件重要的事情,毕业论文、博士答辩、找到新工作、定居苏州等等。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心境也随之突变,对很多过去执着的事情不执着了。而随之而来繁忙的教学任务也大大地影响了创作的速度。紧接着便是年的1月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事情,于是原定于2月14日情人节的本场音乐会取消。直到今天,这部作品才得以恢复上演。
预祝两场音乐会圆满成功。
关于题材
去年音乐会前,应乐团要求,我缩写一段故事梗概,摘录于此:
富商之子马骥生来俊美,擅长歌舞与戏曲。随着父亲逐渐年老体衰,他继承了家业下海经商。然而在一次出海途中遭遇飓风,马骥被海浪冲击到传说中的大罗刹国的乡村,从村民口中得知那里的社会以丑为美,愈是面目狰狞愈是位高权重。在好奇心的怂恿下,马骥被村民带领到都城。在都城,他更是被所有人视为异类妖怪。此事被见多识广的执戟郎得知并召见了马骥,对其美妙的歌喉赞赏有加。在执戟郎的引导下,马骥学会了丑化相貌以适应社会,演唱弋阳腔而搏得众大臣的赏识——此乃第一次堕落;众臣将他推荐给国王,他又通过演唱宫廷舞女靡靡之音获得国王赏识,被封为下大夫——此乃第二次堕落;最终被宫里人发现他的易容求荣,因而被舆论所击败,带着万贯家产离开王宫,回到乡村把所有财产分享给最初相识的村民们——此乃人性向善的觉醒。作为报答,村民们择日带马骥去海上集市挑选珠宝。马骥与众村民登船来到海市,那里放满了奇珍异宝,热闹非凡。随后在东洋三世子的迎接下,马骥随他猛然跳入海水中,却见海水从中间分开,浮起一座晶莹透亮的龙宫。在世子的引荐下,马骥受到了龙王的接见,受邀现场作了一篇《海市赋》,备受龙王赏识,并许诺将爱女许配给他。而龙女与马骥也一见钟情,后来他们常常在玉树下谈情说爱、吟诗作曲。突然某一天,异鸟来鸣,唤起了马骥对家乡的思念。龙女在悲伤的心情中,答应了马骥提出的“暂归”,她知道此别乃诀别,于是两人约定三年后的当日来到海边,龙女将把一对儿女赠予马骥。而马骥也为了这段爱情守贞,终身不再娶妻。这则寓言上篇以诙谐的笔触讽刺世间之丑陋百态,通过马骥的两次品质堕落与最终的觉醒,歌颂了人性向善的一面;下篇以深情的笔触描绘男女间美好爱情,讲述马骥在获得地位与财富之后,终于醒悟过来,其实人生的本质就是平淡的生活。正如篇末蒲松龄语:“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一切荣华富贵、风花雪月都如梦幻泡影,而人性之善、爱情之忠,以及成全之美则永远值得我们深思。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蒲松龄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例如以丑为美、为了名利放弃底线等等。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特别的趣味,直男蒲松龄虽然有很多的进步思想,但是也热衷于在爱情的故事中打造杰克苏人设,这也让故事变得荒诞至极。主人公马骥的结局和培尔·金特也有着些许共性。聊齋-倩女幽魂?羅剎海市
年7月9-10日(五、六)20:00
指挥|阎惠昌
演出|香港中乐团
地点|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
倩女幽魂金复载香港中乐团委作|首演一、楔子二、宁采臣进庙三、初遇聂小倩四、燕大侠规劝五、月光夜定情六、老妖婆夺爱七、大战群妖魔八、人鬼情未了罗刹海市奇遇记孔志轩曲香港中乐团委作|首演第一组曲一、前奏曲——翩翩才子二、海上飓风三、罗刹印象四、易容求荣第二组曲一、繁华海市二、龙宫秘境三、才子佳人四、终曲——缘尽归乡前天得知周凡夫先生仙逝,惊愕之余,过去读过的不少有关香港中乐团的文字资料都是出自他的笔下,现在回想起来,恍如隔世。
本文最后附上周凡夫先生为本场音乐会撰写的导赏,寄托对周先生的哀思,愿他在天国安息。
世事變幻人間無常周凡夫這是一場以中國音樂來說中國民間故事的音樂會。音樂會的標題說得更具體,是說《聊齋》中的《倩女幽魂》和《羅剎海市》這兩個故事。寓言故事靈感寶庫
《聊齋》是《聊齋誌異》的簡稱,是享譽國際的名著,有多種外文翻譯本,是清代蒲松齡所著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分為12卷,共收有篇短篇小說;小說內容極為廣泛,大多跨越人間和異域,談的多是人與狐仙、鬼妖的故事,所以又稱《鬼狐傳》。這些故事據說多是蒲松齡在路邊為過路人設立茶攤,提供免費茶水收集而得,然後再加以整理成冊出版。為此,這些來自民間的故事大多反映了當年(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描寫的雖多是狐仙鬼妖,字裡行間卻不難讓讀者體會出鬼妖狐仙較人更有情有義,對當世諷刺之意便明顯不過。《聊齋》書中近篇帶有寓言式的短篇小說,多是描寫窮苦書生和鬼妖狐仙的愛情故事,既藉此來表達對社會不滿和對愛情的嚮往,亦有個別故事情節單一,祇求情節荒誕怪異,甚至祇有短短十餘字的超短篇。除了人與花妖狐魅的戀愛故事外,亦有批評科舉制度的腐敗,並揭露政治和社會的黑暗,也有批評人性的好逸惡勞,寫惡鬼害人、斷袖之癖、朋友之義、兄弟之愛、風水迷信、仗義行為……可說是一幅社會的風俗畫圖。同時,《聊齋》中的故事,大多情節曲折,且善於塑造各種各樣的人物,往往還能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突出情節發展;故事的述說更長於語言文字的提煉,風格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此,蒲松齡同鄉好友王士禎為《聊齋誌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說來雖是「姑妄言之姑聽之」,言下則帶有微言大義之意,而這亦正是《聊齋》至今仍備受各方推崇,和仍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寶庫的原因所在。音樂擴大文字空間
金復載和孔志軒兩位中國著名作曲家特別為這場音樂會創作的全新作品,便選取了《聊齋誌異》中兩個內容很不同的故事,和採用很不一樣的音樂手法來「講述」。金復載選取的《倩女幽魂》是《聊齋誌異》十二卷中記於卷二的故事,原名《聶小倩》,名字取自小說中18歲就夭亡化身為絕色女鬼的女主角的名字,是《聊齋》中最為人熟知,也是改編作品最多的一篇,不僅再三拍成電影、電視劇,製作成舞台劇、動畫,還是不少綜合節目的題材……孔志軒所寫的《羅剎海市奇遇記》,故事取自《聊齋誌異》十二卷中卷四的《羅剎海市》,相對《倩女幽魂》則較「冷門」。金復載和孔志軒雖然都採用大型中樂團演奏的「組曲」形式來講述這兩個故事,不同的是《倩女幽魂》採用改編成電影版的故事作為脈絡,分為八段講述故事的情節發展,最特別的是每段中間加有指揮的插話來介紹每段音樂主題代表的人物情景,指揮便扮演了「說書人」一樣的角色。孔志軒的《羅剎海市奇遇記》,則分成第一、第二兩套組曲,各以四個不停演奏的樂章,合共八個樂章組成,按照故事情節發展講述。這兩部《聊齋》音樂故事,相同的是組曲中每段音樂都有具體標題,都很容易明白掌握各段音樂的內容,甚至是故事情節,但音樂畢竟不是戲劇,並不擅長表達複雜的戲劇情節,作曲家更多的是運用音樂的專長,從音樂音響來塑造立體的人物形象,來營造情節、背景的生動氣氛,藉此來感染觀眾。其實,在這兩個寓言式的《聊齋》音樂故事中,音樂將文字空間作了更大的擴展,觀眾除了可以聽到《倩女幽魂》中的人鬼情未了的愛情故事,甚至會思考到故事中的男女主角追求自由的勇氣;在《羅剎海市奇遇記》中進入以醜爲美,顛倒美醜是非的虛構國度,面對親情與愛情無法兩全的人生缺憾;面對為求生存,為名為利的「現實」。但這兩個音樂故事,更多的卻可能是音樂經常在情感上為人帶來的,很直接的感受:世事變幻,人間無常,珍惜當下,樂在其中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