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zhuó),字文成,唐朝进士,曾任御史,深州陆泽人。
他之所以留下名字,就是因为留下了一部传奇小说——游仙窟。
游仙窟的内容并不复杂,作者以第一人称来书写自己途经积石山,与崔十娘、五嫂二女邂逅,饮酒作诗的故事。
中国民俗学的开创者,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就称赞游仙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趣的恋爱小说”。
而且这部小说对后来的爱情小说影响深远,只可惜在中国已经失传,不过在我们的邻居日本却是非常受欢迎。清朝末年,专门有人东渡日本,将游仙窟抄录带回中国。
这部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首先就是语句的优美。全文以四六骈文的形式进行,描写上辞藻华丽,而且不流于俗套,这就如同欣赏诗词一样,不论内涵如何,首先从遣词造句上迎合了读者。
车渠等宝,俱映优昙之花;玛瑙真珠,并贯颇梨之线。文柏榻子,俱写豹头;兰草灯芯,并烧鱼脑。管弦寥亮,分张北户之间;杯盏交横,列坐南窗之下。
再者说,人们对于异国他乡总有一种神秘感,即便是信息发达的今天,仍旧有神秘感存在,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人们更是对异域充满了好奇。
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途径在今天根本不是新闻,而是电影、电视剧、小说,也就是娱乐化的文本,在古代同样一样,需要通过小说来了解,那么游仙窟自然当仁不让。
唐传奇虽然是小说,却能反映社会现象,如果有人不同意,那么就没有办法解释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写的是神鬼妖狐,反映的确实人情世故。
那么,唐传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呢?唐传奇有一个潜在的主题,即进士与妓女,以名色配名士,来抒写文酒风流和诗人意兴,在男欢女爱之中演化出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爱情的主题,最吸引人了,所以日本遣唐使花重金购买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游仙窟在日本不仅受欢迎,而且还影响了很多日本文学的创作。
日本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体裁,现存最早的和歌便是万叶集,大约有四千五百首,作者上至天皇贵族,下到黎民百姓,均有收录,将和歌认为是日本的诗经,也非常恰当。
翻开万叶集,就可以看到游仙窟的句子基本上都出现在了万叶集之中,有的是化用,有的就是直接引用,到后来的源氏物语,更是可以看到游仙窟的影子。
当然,游仙窟也并非是凭空而来,其来有自。它的源头是宋玉高唐赋、曹植洛神赋。并且为后来的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开启了先河。
实际上,一直以来游仙窟也被人诟病,就是关于男欢女爱的描写上稍微有些露骨,不过并没有流于下作,比如说下面这个片段:
下官咏刀子曰:自怜胶漆重,相思意不穷。可惜尖头物,终日在皮中。十娘咏鞘曰:数捺皮应缓,频磨快转多,渠今拔出后,空鞘欲如何。
两个人的对话以刀子和刀鞘为比喻,如果不仔细理解,根本不明白写的什么意思。
相较于游仙窟,蒲松龄的描写就有些不那么含蓄了:
戊戌同体,腹中只欠一点;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