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直是丛林,成功者是洞悉了丛林本质的人,相信它美丽表象的人,则成为失败者。
下级军官杜洛瓦的故事,已经因莫泊桑小说《漂亮朋友》而脍炙人口:他从法属殖民地来到巴黎,成为《法兰西生活报》专栏作家,以《非洲服役散记》系列文章引起瞩目,获得进入上流社会的门票,从此凭借自己的英俊相貌以及果断和残忍,以寂寞空虚的女人们为阶梯,渐渐行至个人生活的巅峰。他被称作“漂亮朋友”,这称呼的成分复杂,有艳羡、调侃、轻慢、暧昧,他也正是凭借这些成分混杂的情感,在上流社会左右逢源。
莫泊桑小说发表于年5月,出版后引起极大轰动,原因在于,它没有使恶人受到惩罚,反而给他一路绿灯,犹如萨德先生的《朱丽埃特——恶行的胜利》主人公那样,凭借邪恶、大胆,在丛林一样的世界里杀出血路,并且获得财富、荣耀、尊崇。此外,它对法国的殖民政策,进行了无情剖解,杜洛瓦的个人成功,处处与殖民政策紧密相关,那是他声名的起点、财富的来源,以及事业的转折。同时,它对新闻业进行了无情揭露,所谓公正、真相,只是野心家攫取利益的工具,帮助他们粉饰自己的行动。而这部小说的最聪明之处,在于将这样宏大的时代,借助个人命运进行展现。
《漂亮朋友》的小说融汇了野心、情欲、政治等要素,而这些要素,全都适合影视表现,所以,《漂亮朋友》被改编成电影、戏剧,最新的一部,则是《暮光之城》主演罗伯特·帕丁森挑大梁的这一部。
一个故事历经百年,被反复改编,绝不是因为它的经典身份,而是因为它所提供的话题从未过时。
《漂亮朋友》就是如此,它的情节几乎是有永恒价值的,那些对野心家、新闻界、政治家的描述,在现在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巴黎最有权势的人不是男人们,而是他们的妻子”,但这些“最有权势”的女人们,却是那样容易被攻破。一次小范围的聚会,让他得以接近“他们的妻子”。德·马莱尔夫人帮他解决了情欲的问题,弗雷斯蒂埃夫人帮他把人脉、视野扩容,而她们之所以甘为人梯,或许是她们那个暧昧的、暗流涌动的交际场,需要“新人”。小女孩洛琳娜对杜洛瓦的概括,极为精准——“漂亮朋友”,他是闲妇生活的有益补充,在视野所能及的范围里,但又不用日夜相处。
杜洛瓦之所以在和女人们的博弈中一路高歌猛进,绝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是他了解自己的需求——“仅仅被爱是远远不够的”,他要的不是爱,他也恰恰对准了她们的人性弱点:寂寞、脆弱、渴望被赞美。他用来对付她们的,不是什么复杂的武器,反而是最简单的手段:善用情欲,以及无情。前者使他轻易地将她们推倒,并且为己所用,后者使他轻易地将她们征服,使她们甘心被他驱使。
三位戏精级的女演员,乌玛·瑟曼、克里斯蒂娜·里奇、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贡献了极为精到的演出,把她们在这种关系中的位置、性格,以最准确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乌玛·瑟曼表现出了一个女政论家的聪颖、满怀渴望,以及无才去补天的恨意,伯爵死去后,她和罗伯特·帕丁森的一场对手戏,堪称教科书级桥段;克里斯蒂娜·里奇则表现出了一个眼神灼灼的女人内心的不安、骚动;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表现出了一个女人情欲被启发后,逐渐溃不成军的过程。版的《漂亮朋友》,最可观之处,就是这三位女演员,当然,还得算上服装、场景、配乐。
最大的瑕疵,最短的短板,是罗伯特·帕丁森扮演的杜洛瓦,他的相貌,与“漂亮”的标准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他的演技,是一种浑浑噩噩的平庸,那种动辄出现在他脸上的、轻微的咬牙切齿,说明了他对演技的理解是何等肤浅。看了不到十分钟,心头的愕然,只能化作一个粗鄙的问题:“他跟谁睡过了?”“睡他的人是谁?”
但现实中的“漂亮朋友”们,可能也就是这个水准,他们不需要真的漂亮,也不需要有智慧,他们只需要懂得本能,世界一直是丛林,成功者是洞悉了丛林本质的人,相信它美丽表象的人,则成为失败者。
不过,电影毕竟是有限的,留在小说里,没能获得电影表现得更多,法属殖民地的境遇,媒体战争……真正成就杜洛瓦的,其实不是那些女人们,而是媒体,即便没有这几位寂寞的夫人,冒险家的上进心也能帮他找到另一条上升通道,莫泊桑说:“他利用报纸,就像一个小偷利用一架梯子那样。”他的梯子,不是假爱情,而是发言权。电影里选择了假爱情,而小说里却有更深广的解释。“看”的世界,需要鲜明易懂,“读”的世界,却可以庞杂混沌。
一切适用于今天。这也是《漂亮朋友》至今看来仍觉新鲜的原因,换了新媒体,换了新话题,没换的是永恒的冒险家。
========END========
本文摘选自韩松落作品《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说情话》
内容简介
或许,所有的艺术都是自作多情,是对人生的高估,是面对残酷世界的情话。但人生就是要这种自欺欺人的安慰。
生活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影库,而且永远比戏剧精彩。比惊悚的更惊悚,比传奇的更传奇,比煽情的更煽情,比励志的更励志。
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而韩松落的这本书就像是一套人性化的“电影分级”提示,时刻帮助现实中的每一个其实并不那么“内心强大”的我们,去尽力规避那些负能量和意外惊吓,而尽可能地接近和吸收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希望和善意。
所以,不一定要内心强大,但一定得内心阳光。
作者简介
韩松落
70后,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年开始专栏写作,在多家媒体开有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专栏。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我们的她们》《窃美记》《怒河春醒》等。《南方都市报》举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GQ》中文版年“年度人物之专栏作家”。
“松落”是笔名,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新浪微博:
韩松落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