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穷秀才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但妻子拒绝与他同床,还拿刀子威胁秀才,不准他靠近。秀才在兄弟的帮助下,终于享受了鱼水之欢。没想到,第二天,秀才却恨透了妻子。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秀才名叫李云,家里特别穷,但喜爱读书,很会写文章。典吏看中了他的才华,觉得加以造就,定会有所作为,就把女儿孟氏嫁给了他。
孟氏长得如花似玉,李云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但孟氏并不喜欢李云,多次反抗父亲的决定,都无济于事。
孟氏很不情愿地嫁给李云,所以婚后在衣服上绑了很多绳子,不肯跟李云同房。她的枕头附近,放着小刀,锥子等防身工具。李云一走进,她就用刀子指着李云,赶他离开。
李云无可奈何,就自己在外屋搭了张床,寻思着等些日子,孟氏就会接受自己了。
三个月过去了,孟氏依旧对李云冷眼相待。
李云把孟氏的事情告诉了好兄弟,兄弟问道:“你媳妇平日里喝酒吗?”李云点了点头。
兄弟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道:“把这放进酒里,让你媳妇喝下,便会如你所愿。”
李云回到家,把准备好的酒放到了平日孟氏喝酒的地方。但是三天过去了,孟氏竟然都没有喝酒。
这天晚上,李云躺在外屋假装睡觉。孟氏听到李云的呼噜声,便下床,走到了酒柜。孟氏喝了两杯酒,便躺在床上睡着了,连灯都没有关。
一个时辰后,李云故意喊道:“把灯关了!把灯关了!。”
孟氏没有吱声,也没有下床的声音,李云剪开孟氏身上的绳子,孟氏被惊醒,想喊叫却喊不出声音,想动弹却动不了。
半夜,药效已过,孟氏清醒了过后,打算悬梁自尽。李云听到了桌椅碰撞的声音,起身查看,发现奄奄一息的孟氏,赶忙割断绳子,把孟氏抱到床上,做人工呼吸。
一个时辰后,孟氏苏醒了。李云甩手离开了,心里恨透了她。此后,夫妻两人互不理睬。
此后,两人虽住在一个房子中,但彼此从未说过话。李云母亲很是焦急,年龄相仿的都抱上孙子了,自己儿子儿媳也没个动静。
李母不断地劝说自己儿子,说孟氏家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任性很正常,你不要和她置气。李云在母亲不断的说服下,也就没那么生气了。
一日,孟氏得了一种怪病,高烧不止,很多大夫开了方子都没用。一个和尚开了个偏方,说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孟氏的怪病,只是这药材长在悬崖上,很难获得。
李云毫不犹豫地来到和尚所说的悬崖,冒着生命危险为孟氏抓到了药材,孟氏的病才得以好转。
孟氏很感激李云,但是很傲娇,不知道如何才能缓解彼此的关系。李母把两人间的感情看在眼里,却又无可奈何。
李母上山拜佛,又遇到和尚,和尚见她唉声叹气,询问她为何事而烦恼?李母把儿媳不理儿子的事情给和尚讲了。
和尚听后,笑着说:“这事很好解决。你去买幅花宫图,交给我。”
李云把买到的图交给了和尚,只见和尚剪下上面的小人,然后上面撒上粉末,最后用纸包了起来。交给李母,嘱咐道:“你把这东西悄悄放到孟氏枕头里了。切记,不能让他们夫妻二人知道。
李母回到家,想办法支走了孟氏,按照和尚的吩咐放进了孟氏的枕头。
晚上,李母爬到窗台下,仔细听着屋内的动静。
半夜,孟氏小声呼唤着:“云云、云云...”
李云不知声,孟氏继续喊,李云怒斥道:“大晚上的不睡觉,喊什么喊!。”
翌日,李母觉得和尚的办法不管事,打算再次劝说儿子不要赌气了。没想到,李云听到孟氏的名字,就怒气冲天,好像换了个人。
李母打骂儿子不孝,李云摔门而出。
李母找到和尚,责怪和尚骗她。和尚不信,让她把事情经过讲一遍。
李母便把昨晚听到的情形,讲给了和尚,和尚辩解道:“你上次只告诉我儿媳不理儿子,但没说你儿子憎恨儿媳啊。”
和尚笑着说:“你别急,这事包在我身上。”和尚把小人改动了一下,对李母说:“你把这个放到你儿子、儿媳两人的枕头里。”
李母不敢耽搁,回家就照和尚的话做了。晚上,李母再次躲在窗外偷听。
深夜,屋内传出了两人的喘息声,两人亲密的呼喊声,李母很是欣慰。
翌日,两夫妻牵着手走出房间,说说笑笑,很是亲密。李母带着银子,找到和尚,感激涕零。
街坊们很奇怪两夫妻的变化,好事之人询问为何,李云大笑着说:“现在看到孟氏我就喜欢得不得了,哈哈。”
这篇故事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李云。
孟氏是刚烈的女人,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嫁给了不喜欢的李云。李云违背她的意愿,与她行了男女之事,孟氏想一死了之,没想到被李云救活了。此后,俩人开始了互相埋怨的生活。
幸亏李母找到了会异术的和尚,才让两夫妻和解。
现实中并没有懂得异术的和尚,和不喜欢的人结婚,日子会很难受,希望大家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有着勇于反抗父母的勇气。
大家怎样看待这个故事呢?欢迎留言讨论。
聊斋志异全集6册套装中国古代故事书精选¥7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童书推荐:《聊斋志异青少版》。《聊斋志异》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原著是文言文,可能小学生读起来有些费力,所以,建议小学生读白话版聊斋,到了中学再尝试读原著。不过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小学阶段也可以尝试读文言版,因为现在语文学习,加大了古文的分量,多读文言文,有利于培养古文语感。所以,可以购买原文加译文的青少年版本。我上小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白话聊斋》,那时还以为这就是书名呢,大一点才知道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白话版而已。因为家里已有原著版,所以我给孩子买的是白话版的。如果家里没有文言版的,可以考虑注释译文版。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