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海瑛
摄/窦晓旭
特别鸣谢/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就是宝贝
独家专访海派书画家韩敏
春节前夕,我们叩响了连环画、年画、国画大师韩敏先生置于上海闹市的画室门而入,满室花开嫣然,在这约六十平方米左右的画室内,古朴的木质镂空雕屏,隔开了画室的门厅与内室,透过镂空雕,望见一位满面红光,头颈上挂着一长串佛珠,仿若与我们隔世般穿着中式传统服饰的长者,一句“来来来······”的亲切之声,将我们迎入他的画桌前,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初见时的一句“我有个毛病——口无遮拦,通常祸从口出,所以我要多做事少讲话······”话音未落,独自哈哈笑开了。率真而自然,让我们顿觉其实大家离我们并不遥远。连环画出身的韩老,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尤其精通古典题材的高士仕女。闲聊中感受到了他是一名爱聊天、善搞气氛,率真、诙谐幽默又有趣的老顽童,时而毫不谦虚地说:“这就是我多年练就的魅力啊!”
书房臻宝
生生不息的艺术
“我的宝贝都在人家手里收藏着,不遗憾,之后我会画得更好。在我坚持‘今日否定昨日,明天会画得更好’的同时,边画边学边思考边创作,不马虎,尽量做到最好,直到老去,我的乐趣就在于此。待我离开之时,手里要拿两样东西:一手拿一支毛笔,一手拿一根香烟。”
问他书房内收藏的最大宝贝是什么,他风趣地回答道:“我这个人就是宝贝啊。”爽朗悦耳的笑声再次缭绕于这六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回答。是啊,转而一想确实如此。天然之美、人工之美、创造之美,都离不开人的念想,将其变为宝贝。
闻着满室的花香,得知视花草为宠物的韩敏,每天在晨钟暮鼓的更替中聆听季节轮回的生命细语,与花开时的嫣然和叶落时的飘零诉说心声。“花草就是我的宝贝,它也是种生命,这些花草与我的绘画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管是书、画都离不开花鸟,我从这些花草中得到了对生命的热爱”,话音间韩敏随手指着画桌上的盆景说,“你看这片叶子,绿色中隐约带有红色纹理,绘画时,如处理得不好就会很难看,但它是自然界生长出来的东西就显得格外自然美艳”。自然界的生物能带给韩敏很多灵感,它会让韩敏思考怎么处理自然物体的表现技艺,才能规避让绿红色搭配从“俗”变为“雅”,自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顺着这片叶子,我抬眼望见韩敏右侧,放满书的书架旁挂着一款别致的老式西洋挂钟,敏锐的韩敏连忙说:“不只这个,你转身往后看,还有很多。”果真,我身后靠墙桌上摆放着一个、两个、三个,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各式西洋钟。“玩钟,并把它置放书房显眼位置,在收藏摆设兼备的同时,钟就像鞭子一样会抽你,鞭策着你不要停息,不要虚度光阴,抓紧分秒时间。”生于年并经历了各个时代的韩敏,从“贫穷”到“富裕”,谦虚地自嘲说自己没什么大志向,只是喜欢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嗜好收藏英式和德式钟罢了。“钟在不停息地摆动,就如人一样生生不息地在运动着。”
品艺人生
听鸟说甚,问花笑谁
“我喜欢一切自然的美好。静心时,会思考很多事。朋友常说我‘有兼爱天下之嫌’,自己有了收入就想着分点给别人,因为我记得自己困难之时的痛苦,毕竟大家生活在一个整体之中嘛,做人要糊涂些,看淡些。”
孩提时代,韩敏随父母从西子湖畔的杭州迁至沪上的泰安路,那时此处还是城乡结合处,有自然色的田野、潺潺的小河及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的农家小院,在从父学画之余,这片田园可是韩敏童年时的乐园,抓蝈蝈、捕蟋蟀、粘知了。而今临90岁,朝花夕拾、童心不泯的他将这份儿时记忆中的花鸟再现于腕底笔端,为当代艺坛奉献了一幅幅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生命感悟的画作。又将他的田园之意,返璞自己书房,日有翠竹蕉叶小鸟啼,夜有青灯黄卷诵经声,时不时伴有钟摆声,可谓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使他能超然于尘嚣俗世而专心致力于翰墨丹青。正是在这种“心远地自偏”的幽逸清寂的环境中,他所创作的这批花鸟画,一如他的人物画那般,依然保持了精致、典雅、诗化的笔墨追求和艺术品位,使人可赏、可鉴、可品。
但只可惜他不会篆刻。“儿时父亲曾培养我学习的时候,刀拉破了我手上的血管‘血流成河’后,就再也不喜欢习篆刻了。我的其他两个弟弟倒会的。”自称雅俗兼得,虚心传承的韩敏家有十兄妹,他说:“五兄弟皆从事绘画,不光在上海,这恐怕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应该是少有的。”
韩敏的父亲韩小梅是旧时代的文人,以画为业,还是“戏粉”,几位兄弟耳闻目染,对京剧也情有独钟。韩小梅受旧时礼教束缚,有些自命清高,但对子女特别严厉。“自命清高者与外界接触自然甚少,又养了如此多子女,自己嗜好酗酒,身体欠佳,49岁就离世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老大和老三外出了,我是老二,自小就扛起了韩家的重担直到自己工作。现在好了,各自也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有的干脆呼我为‘老爸’,兄弟们对我的这份依赖和友爱为‘老娘舅’省却了不少工作量吧。韩家能有今天这样的温暖,我自当功不可没,当然还有我的太太为我分担了许多,如妹妹们出嫁时的操办,可惜如今她已不在了。”此时,我身后响起了清脆地鸟啼声。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这种内心的闲适,鸟的自由与快乐,花的洁白与不染······仿若一切美好都围绕在韩敏书房内。
韩敏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连环画、年画、中国画等专业创作。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时,给韩敏印象最深的是年画编辑室的“恶霸”老师,“对我们严厉有加,就连他笑着时我都会害怕,不知他笑声背后的真正意义,在担惊受怕中不过问政治只知道画画,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灾祸就会降临到我们这,唉······你想苦不苦?但是我很感激这位‘恶霸’老师的严训,才有了今日的我”。
艺术风格
腹有诗书气自华
年上海龙华古寺新年慈善祈福迎新会上,韩敏新作《三羊开泰》以万元义拍成功。我们有幸独家在被拍前近距离触摸到这件宝贝。
〉韩敏作品三羊开泰国画
本刊独家报道之作
画家也有美好和遗憾之事,韩老熟谙诗文,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曾擅板桥书体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笔墨秀雅俊逸,但他还是深觉遗憾没能懂得更多诗文。他的每一幅花鸟画都精心配置了古典诗文,增强了画面的内涵意境,如《知了墨竹》图上题诗曰:“邻家种新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从而使尺幅丹青弥散出浓郁的诗情,提升了作品的美学内涵,令人味之无极,诚如古人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韩敏所画的花鸟画细微又精致,构图饱满、疏密自如,具有一种勃发清新的田园氛围,其红花绿叶或奇木秀石基本以阔笔挥洒,水墨晕染,重彩敷色,因而显得气势豪放而气韵雄浑,气息畅达而气格爽健,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娇艳妩媚的芍药、清香飘逸的兰花、绿叶纷披的修篁、格高韵清的荷花、疏影横斜的老梅等,展示了国画大写意的艺术表现力,突出了其笔墨形态意趣和色彩变幻效果,从中可见他对青藤、八大、板桥、苦铁、伯年等人画风的继传与开拓。花鸟画采用了一丝不苟的工笔勾勒,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深得白石老人神韵。如他画的螳螂、蜻蜓、蟋蟀等纤毫毕现,形态生动逼真,特别是知了羽翼上细细的纹线、头部上的黑色折光等都一一画出,可见功力造诣之深厚。韩敏画的鸟类姿态灵动、形神相畅,注重于头部的精心勾画,因而极富情性。如翠鸟、竹雀、鹌鹑、飞燕、鹦鹉等造型生动、动感强烈,散发出蓬勃的生命气韵。工笔重彩人物画,留给他印象较深的是《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中毛主席在稻田里跟农民聊天的场景。
今岁时逢羊年,韩老为地铁卡画了《三羊开泰》,“地铁公司预备每年一张,但是我没有答应,因为有几个属相我不喜欢画,如老鼠、猪、蛇,害怕啊”。三头羊姿态变化缜密勾勒,神采盎然,一派清新的暖阳之气扑面而至。在采访当日,韩老与我们分享这幅新作,那时当我们正得意并沉浸在此次专访为本刊独家报道中时,却不知,此画在我们出稿前几日以万元人民币被义拍出去了。
连环画图像学的意义
连环画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把描述性文字透过图像连续性的生动再现的传播方式影响了一代人,是一种艺术上的升华。如今很多画家都是以连环画、年画创作出身,韩敏也不例外。连环画的创作过程让他明白,对于搞美术和艺术创作的人来讲,能给他们日后从事其他门类艺术创作技法带来无尽作用。“画连环画的构图、章法、线条、造型等技法,是画题材画人所缺乏的。画连环画必须要合情合理,不但要会画,还要认识它理解它,画连环画就是种锻炼。那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三个创作室:连环画创作室、年画创作室、宣传画创作室。国外也有,但是他们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不同,所以我觉得画连环画是绘画基础功底的训练,连环画创作也不是人人都能绘制的,天赋不一样。”韩老的连环画有革命样板戏,白毛女等;年画创作毛主席主题画给他印象深刻:过程对画技是很重要的锻炼,画通过你的手绘画而出,记得画《毛主席参观农村》的年画,设计完,出版社审稿后,有时宣传部也会审,审出的结果:毛主席的气质没有画出来,推倒重来”。震耳的“打击声”使韩老对着自己的毛主席画发呆,心想,气质?在哪?怎样体现领袖人物的气度?实在画不下去了,只有通过影像等资料琢磨,观察研究人家是如何画的,当画完30张至40张毛主席年画,绘画技艺的高度有了飞跃提高。”
年画没落于魔都
如今,”年画似乎已然从‘画乡式’转到了‘博物馆式’‘旅游产品式’,逐渐没落消失在魔都上海中,对于民间作坊中的上海小校场年画的研究,也岌岌可危,海派画家略显尴尬。“冯骥才是中国传统年画、连环画抢救工程的主将,一直在努力挽留着一代人的永恒记忆。
中国年画产地众多,据说,最耳熟能详的有“四大”——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河北武强和“四小”——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其他地方还有些著名的民间作坊如:“傅兴发”作坊,做工细致、五彩鲜艳,主要生产门画,销路较好;“云鹤斋”,主要制作“黑货”,即以烟墨或朱砂拓印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以中堂、条屏居多。还有清道乡产的“斗方”“清水大袍门神”,这个乡的作坊大多农忙务农、农闲务画,也有长期专门从事画业的作坊。较有名的是“曾发皓”别号“赛清道”的作坊。韩敏说:“在连环画、年画盛行年代里,要知道东北谁家最富有,看年画谁家贴得最多就可以了。而当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年画中的月份牌占据了市场很大份额,确实很受欢迎和被人接受。”
年画始于古代“门神画”,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韩敏将绘画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从小就喜欢,画到老还在画着,我很幸运。但如今韩老也很少画年画了。上海年画分两种:一种月份牌,有点像西洋画,画法接近照片,讲求立体色彩素描关系;一种是新年画,国画工笔画式的线条色彩,但是不完全跟国画一样,题材喜庆。在上海人美我从连环画被调到年画组,主攻工笔重彩画。”较之连环画和年画,韩敏内心更喜欢创作国画。
工笔画的绘画技法与特点
······
连环画、年画的区别
分开单独鉴赏一张张精美的连环画,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连环画和年画都不好画,它们完全是两种形式,前者有极强的故事性、连续性,在构图、造型、线条上,是训练画技的过程;后者是单幅画,逢年过节用以装饰且营造喜庆感。
藏
连环画书架边缘化
据说:在民间藏家中,个人藏有几百上千幅杨柳青年画不在少数,但藏有几十幅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屈指可数。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各产地中存世量较少的上海小校场年画全部存世量也就幅左右。可能,年画连环画书刊保存下来稍多,而当年因缺乏收藏意识,年画连环画原稿可谓寥若辰星,尤其清末民初时期印刷的年画连环画,恐怕有也已成孤品了。上世纪90年代起,连环画以藏品身份拾回记忆,重回人类视界。上海世界书局年6月初版全套24册(连函套)《三国志》以2.3万元成交,一套程十发《欢迎毛主席》12开精装本以1.2万元成交,年一套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四册装连环画《山乡巨变》就从当初定价的0.94元飙升至元成交。
有人说,昨日的现玩是今天的古玩,今日的现玩是明日的古玩。再版连环画也面临着尴尬前景,有藏家少读者,书架边缘化;年画在市场中逐渐没落。再版连环画和年画收藏与投资市场的前景到底如何?
韩老说:“不好也不坏。再版连环画主流还是主流,但是现在一些出版社主要出版再版连环画,如《红楼梦》《西厢记》《三国志》《聊斋志异》《武松打虎》等改头换面,这个前景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好的。过去画连环画的人画怕了,有点差错就是‘反革命’,如今安于画连环画的人甚少。连环画随着形势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外技术渗透中国,连环画已经走入到另外一个方向——动漫画,动漫电影制片,前景甚好。”
“当年连环画盛行时,国家出版社培养了我们这批画家,我们的画虽然属于国家,但拿出来拍卖让人收藏原稿,似乎不妥却也没什么不好。收藏是有情节的,现在出去很多人拿着再版连环画让你签名,很头疼。那时出版物少,现在画家很多成名了,就有了粉丝。收藏爱好者多了,东西少了就有价值体现。如果很普通跟当年一样就没人玩了。”与成千上万印数的年画、连环画出版物相比,藏当年创作者的原稿就尤为稀贵了。年,沈尧伊创作于年的5集幅长征史诗连环画原稿《地球的红飘带》以万元人民币成交于北京拍卖会上。
连环画的收藏类型······
评
身边人眼中的韩敏和他的艺术
韩硕弟弟
二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在我们大家庭里,他是一个活宝。二哥跟大哥性格截然不同,用上海话讲,他这个人很“四海”,是个“老克拉”,但他不是个纨绔子弟,很能吃苦,是个乐天派。他最苦的时候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下乡劳作,后到部队再到农村,去后总能带回一批朋友。至今他仍好交朋友,可以用“朝九暮十”来形容,也就是上午9个人,下午10个人。也不打听人家是做什么的,也不管尊卑,什么人都交。二哥很聪明,所有乐器都会,家里琵琶、三弦、笛子、风琴都有,他每天回家都自学拉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拿回来一根扁竹做成的箫,他说跟你打赌,你能吹响我就给你一样东西,结果我怎么也没吹响,他居然能拿这根箫吹曲。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天灾以及“文革”这样的伤害,但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大字报贴着他照样回来拉琴。二哥还可以全靠眼睛,在一粒米上写一首诗。和他的绘画一样,他喜欢挑战极限。二哥有个笔名叫老沙弥,沙弥一般都是小和尚,他自称老沙弥,在他的画上经常题“老沙弥韩敏”。
韩山弟弟
二哥从小聪明过人,二哥的第一首诗我还记得:怀故国,春夜梦家乡。朝无晚风吹碧翠,花凝朝雨一清香,何处赏群芳。
那年他12岁。二哥讲故事讲得非常好。讲之前会先来一段音乐。他讲过一个长篇连载故事《我们》,里面充满了我们的向往,比如我们住的比较差,就向往着我们住进大房子后会是怎样,讲得天花乱坠,我们听得很高兴、很开心,有了希望和寄托。
······
韩敏
连环画、年画、国画大师
年生于杭州
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
现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更多精彩详见《东方藏品》杂志
《东方藏品》杂志
专为您定制个人私属杂志
属于您的杂志
我们有您真好
—END—
封面故事师·书房
艺·人物
海上曾闻
藏·博士
文·学识
老·藏家
新·藏家
行藏天下
中国式生活
金融辩论会
朝画夕拾
圈内笔记
圈外笔记
投稿推荐|
qq.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