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也算是第一期哈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只是板砖的话,对于一些个人的爱好还是无法满足的,
所以上一期更新完之后
大家都是很踊跃的支持这个栏目,
那么我就做一下试试
哪里做的不好大家可以留言指导我一下
(*^▽^*)
狐仙-中国古代最有名(漂)气(亮)的妖怪,没有之一
记忆力的狐仙,最早接触的大概就是蒲松龄老师的《聊斋志异》里的各种狐仙,多数还是很美好的记忆,虽然看的时候很害怕哈哈哈。后来香港电影里面更是每一个道士的死敌,印象深刻。
不过在这里正统的介绍我再说一下
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
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俗物)。《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但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
从上面看,其实在《山海经》里面,对于狐仙的强大是说了很多的,并且狐狸一旦修成九条尾巴就威力无穷,至少在人间如此,所以在很多的动漫作品里面,不管是中国的还是日本或者其他国家的体系中,狐仙无疑也是大BOSS之一。
《玄中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上古时期,即有狐之图腾崇拜,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狐狸精对中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贡献。大禹治水时,禹整天忙碌无心结交女朋友,一副有为青年事业为重的样子,眼看就要绝后。有一次他走到涂山,看见一只九尾白狐(九尾意味着子孙众多),意有所动,于是就在此地娶妻生子。他的儿子启,后来成了夏朝的开国君王。
此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人尤其是女人的性格心理有着空前绝后的迫害和压抑,这种压抑的心态成了诞生“狐仙”文化的最佳温床。《朝野佥载》记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间同之,事者非一主。时有彦曰:无狐媚,不成村。”由此可见,狐狸在封建社会,最早是受到女性的喜爱,并将它作为讨好配偶的神祇的。狐狸漂亮的皮毛、小巧可爱的身躯和狡诈精怪的脾性,在古人心目中,实在只有娇媚的女人可与之相比。狐狸还似乎代表了某种诡秘的精神,尤其是涉及女性的性格心理。
狐狸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还有人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由此可以推论,狐狸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日子里,是生活得非常滋润的。
汉代以后,狐狸精作为祥瑞的地位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些不体面的词,如狐疑、狐媚、狐臭之类,都快成为贬义词大本营了。长此以往狐狸精就成了生活作风出问题的代名词,成了著名的淫兽,至今仍未翻身。
汉代的狐仙故事较为原始,极少有积极意义,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到了魏晋南北朝,狐狸才开始人化,变得法力无边,还获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如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翁入人梦的故事。《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甚多,足见晋人喜谈狐仙,已成风尚。不过小说情节单一,程式化,结局凄惨,没什么人情味可言。故事当中的狐仙虽然神通广大,但有其自然属性的弱点。比如,它们怕狗,遇上就会现出原形;另外狐狸有臊气,变形后仍留有尾巴等。
到了唐代,狐仙小说依然盛行,像《任氏》、《计真》等篇开始大肆宣扬与狐有关的灵异事件。宋代,民间还出现了“狐王庙”;明时,谈狐的作品渐少。至清代,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聊斋志异》更是集狐仙之大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蒲松龄笔下的狐仙们,集人类全部美德于一身,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强调友谊、尊重真情,反而比人类更可爱。
因正道之道教衰微,在中国北方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佑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北梦琐言·沧渚民》载:“(狐狸)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宣室志·李揆》记李揆见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当时被认为是祥符,后来果然官至礼部侍郎。
后记
在中国卫道除妖神话中,狐狸通过修炼、吸收日月精华或人气,能够化身成为人形。一说狐狸要幻化成人形需要作法,《酉阳杂俎》记载:“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一说“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狐妖多变为美女,以勾引壮丁或者少女。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中《张立本》一则记女子被狐狸魅惑之后的情状:“女即浓妆盛服,于闺中,如与人语笑。其去,即狂呼号泣不已。”
至于善良的妖狐,则出现在唐人传奇的《任氏传》中,狐精任氏守贞洁,持家有道,因此沈既济感叹:“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计真》中,计真的妻子死前告诉丈夫自己是狐狸,但计真依旧爱她至死不渝。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作品中常叙述善良的狐仙与凡人相恋的故事
这次介绍的大概就是这些,基本都是属于狐仙体系的。之后还会介绍更多其他狐仙的一些传说和故事给大家。慢慢期待吧哈!
如果觉得勉强还可以,记得帮我点个赞哈。(* ̄3)(ε ̄*)爱你们
相关漫画推荐:
午夜奇谈漫《瞳孔》,年轻的自己竟出现在瞳孔中
午夜奇谈《减肥器》,把多余的肉都长到别人身上
短篇惊悚漫画之《怪谈茶馆》#相亲
伊藤润二经典恐怖漫画之《人头气球》
更多精彩漫画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观看
Morris哇哦,真爱哦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