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这是一个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什么样的书能成为经典。在中国,《诗经》是经典,《论语》是经典,《史记》是经典,《资治通鉴》是经典,《红楼梦》是经典,《聊斋志异》是经典,四书五经是经典,《古文观止》也是经典……还有一些正在生长的作品,也将成为后人的经典。经典作品为无数人所阅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源头活水,只有阅读经典才能打开中国文化的密码,只有阅读经典才能寻找到自己成长的根。
实际上阅读经典,是一次相当愉快的“寻根之旅”。可惜,年轻人很不愿意阅读经典,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因为古代的经典作品,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讲,实在是太难了。一部《诗经》,区区篇,但是每一篇都会有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阅读起来的困难可想而知;一部《论语》,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的还错误百出;《红楼梦》里面那么多诗词,那么多文字游戏,那么多物事,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那么遥远……我们宁可看一看漫画,看一会儿电视剧,上网聊天,也不愿意费脑筋看那些书。所以,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国学很热,但是真正的汉学却在外国,外国人对汉学研究得要比中国深。阅读古代中国的经典,外国人比中国好,这简直成了笑话。
很多年轻人嫌阅读原文累,不肯下苦功,知道这东西好,却不知该如何下口。看白话文,那还不如不看。经典不可复制,同样,经典可以解释,但是不可随意改动,改动之后,就是另外一篇作品了。于丹把《论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成“过节了,人没有短信,怎么可以呢”,只是一句笑谈,如果小学生看了,真这样理解的话,那就坏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对经典的过度解读,无疑让经典成了消费文化的一部分,败坏了经典的味道,这也是孩子们应该读经典的一个原因。
我很不理解的一件事是,有一些著名作家,也做一些很离谱的事,如把《红楼梦》改成通俗本、缩减本了,给孩子们看。我纳闷了,你小时候看《红楼梦》是这么看的?就你聪明,能看懂《红楼梦》,别人看不懂?是的,孩子们是看得懂了,但却一点没有看出味儿来,而且他会造成一种这样的错觉:《红楼梦》不过如此,这无疑是给孩子们的毒药。有的时候,不是读了总比不读强,这样的阅读还不如不读。看不懂不要紧,不要急着读,让三四年级的孩子看《红楼梦》也是不科学的。但基础好的五六年级完全可以看,也完全可能看得懂。
古代的经典作品一定要读。也许读懂一部《红楼梦》比上任何一个作文班、学习任何文学理论、任何教材都管用十倍百倍。而且那些所谓的“作家”,要对文化负责、对青少年负责,不要轻易改动经典。
《江城晚报》记者丨赵平
jljcwb编辑丨曲影
吉林市校园记者协会由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教育局、共青团吉林市委员会、江城日报社、吉林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江城晚报社承办。原江城晚报社小记者协会小记者直接转入吉林市校园记者协会。
招募对象:吉林市在校中小学生。欢迎家长、学校及培训机构报名加入。
吉林市校园记者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