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小说,一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西游记》,可谓是老少皆知。但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可能知名度低一些。它是清代才子李汝珍所写的长篇小说《镜花缘》。
《镜花缘》,乍一读来,给人的感觉仿佛《红楼梦》那般,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和众女子的才情。读的深了,却发现,除了《红楼梦》,它还有点《山海经》的味道。
这本书在前50回中介绍了唐敖等人游历海外几十个国家,见识了许多异于中原的习俗。怪人啦,怪兽啦,怪花怪草,怪山怪水啦,不胜枚举,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比《山海经》更翔实有趣的奇闻。
而在后50回中,作者则着重表现了众女子的才华,琴棋书画已经是小儿科,比较新潮的有蹴球,斗草,算法,酒令,马吊等。
本篇文章,笔者着重向大家介绍几个书中所写的有趣国家。
1.女儿国
话说,此书中的女儿国并非《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不止有女子,也有男子。只是,此书中的女儿国亦是不走寻常路,男女分工十分有趣。
在这里,男子穿裙戴花,来当妇人,来主家务,女子却穿靴戴帽,去做事业。上到皇帝下到辅臣都是女子。男子不仅涂脂抹粉,更要缠足。本书中的人物林之洋便被抢入宫中,选为妃嫔。穿耳,缠足,擦粉,女子的装扮一应俱全。穿上蟒衫,带上玉佩,三寸金莲走起亦有一番风姿绰约。
通过林之洋这个粉面郎缠足被困,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女性的不易,体会到旧时代女性的悲哀。如同现在,我们让男子去感受怀孕生子的痛苦,十级痛苦不言而喻。所以本书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李汝珍的先进思想——期盼男女平等,并且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
2.黑齿国
黑齿国,顾名思义,身在这个国家的百姓,皮肤如墨般漆黑,连牙齿也是黑的。皮肤黑也就罢了,他们的嘴唇却是红的,眉毛也是红的,穿衣服也会选择红色。如此黑红搭配,其画风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大概就是非洲人民化妆留长发,穿古代的衣服的样子吧。
样子丑则丑矣,黑齿国的风俗却是令人敬仰的。
黑齿国的百姓,无论贫富贵贱都以才学为上,不读书为贱。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在黑齿国可被定为座右铭。因此,黑齿国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自幼都要读书。
在颜控的今天,黑齿国中人确实像是另类。连书中人物唐敖也说国人过黑,不忍直视。但后来,当有功名在身,才学颇高的唐敖与黑齿国女孩进行文学较量落败之时,他这才意识到黑齿国人的厉害。
有意思的是,通过和黑齿国人的接触,他发现,那些书卷秀气像有形气体一般,从他们身上透出来,黑齿国人在他眼中反而有种越看越美的感觉,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抵如此吧。
3.白民国
除了黑齿国,作者李汝珍还写了一个白民国。与黑齿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民国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个个唇红齿白,眉毛弯弯,俊目双双,都是美貌非常,而且都喜欢穿白衣戴白帽,打扮得非常素净美丽。
白民国的国民颜值太高了,放到现在,绝对有做演员的潜质。唐敖初到此国之时,也是颇为讶异。可是,随着接触的深入,唐敖却发现,此国中人,不学无术之辈比比皆是,和黑齿国亦是形成鲜明对比。
比如说,白民国有一位学究先生,他能被称作“学究”,其才学应该极高吧?可谁知,他居然能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一事例,也是令唐敖等人哭笑不得。
白民国除了国民知识程度较浅之外,国民素质亦不高。想方设法占人便宜,锱铢必较之事比比皆是。黑齿国和白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玉其外,败絮其内,讽刺意味可见一斑。
李汝珍写下《镜花缘》这部小说,通过虚幻奇异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正如女儿国,这个国度就好似为世间女子出气的乌托邦,虽不存在,却能警醒世人。在李汝珍所在的时代,他的思想超凡。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