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三土老师,十几年来致力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育和教学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力求朴实、接地气,她分享她的教学素材,希望与同仁们一起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如果路过的您也是一位老师,恳请您浏览、指正;如果路过的您是一位家长,可以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孩子;也可以给触动你心的文章点赞、将之收藏。如果路过的您正好是一位初中生,那就跟着三土老师一起学习语文吧!
本周上了蒲松龄的《狼》,三土老师给学生们讲了几个聊斋故事,他们对聊斋故事很感兴趣。
那好,今天就让三土老师来说一说聊斋吧。
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那么《聊斋志异》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篇。《聊斋志异》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比如为大家熟知的“聂小倩”、“宁采臣”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也是一个奇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蒲松龄的《狼》一共有三则,课文选录的是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狼都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了杀狼的正义行为。现将另外两则分享给大家。
第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注释
货:出售、卖。
欻(xū):忽然。
瞰(kàn):窥视。
既:已经
诸:相当于“之于”
蚤(zǎo):通“早”,早晨。
逡(qūn)徘徊的样子
仰:抬
昂:贵。
直:通“值”,价值。
缘:沿着
罹(lí):遭遇(祸患)。
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注释
暮:傍晚。
为:被。
伏: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可以:可:可以;以:把。
计:方法。
遂:于是就。
死:杀死。
盈:满。
豕:猪。
如:好像。
则:就;那么
股:大腿。
屈:弯曲。
负:背。
方:才[2]。
乌:哪里,怎么。
死之:杀死它。
苫(shàn):用草编的席子。
三土老师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