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聊斋志异八大王耍酒疯怎么办揍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1/31

上一篇《黄英》提到了爱喝酒的陶生,列举了历史上因饮酒而美名传的人物,比如刘伶、傅奕、李白、张旭,一位铁杆粉丝问:“为什么古代好酒的男人是飘逸诗情的形象,而现实中好酒的人都是油腻烂饮呢?”呃,这个嘛……我的回答是:“距离产生美,几百年后,今天的油腻就变成了包浆。”

玩笑归玩笑,其实蒲松龄笔下爱喝酒的男人也不都是飘逸可爱的形象,也有一些人烂饮如泥,为此作者还作了一篇《酒人赋》附在一则故事的后面,这则故事名为《八大王》。

《八大王》的男主角姓冯,临洮人,祖上曾经富过。有一个以渔鳖为生的人欠了冯生的钱,还不起,就以自己打到的鳖抵债。有一天,这人拿来一只巨大的鳖,额头上还有一个白点。冯生觉得这只鳖不同寻常,就把它给放生了。

一天,冯生路过恒河边(今河北曲阳县北横河,非印度的恒河),天色已昏,见到一个喝大了的人,东倒西歪地走过来。这人远远地看见冯生,问:“唉,你谁呀?”冯生好端端地在路上走,碰到这样一个人问话,当然不耐烦,胡乱答应着:“走道儿的。”那个醉汉一听,生气了:“你没名没姓吗?还走道的?”冯生想赶紧走,就没理他,径直走了过去。醉汉更生气了,抓住冯生的衣服不让他走,酒臭熏天。冯生更不耐烦了,但是力气不够大,挣脱不了,反问:“你谁啊?”对方说:“我是南都旧令尹,你想咋地?”冯生说:“有你这样的令尹,真是辱没世间之人啊。幸亏是旧令尹,要是新令尹,大家连道儿都不能走了。”醉汉一听就恼了,作势就要动手,冯生也放出话来:“我冯某也不是被吓大的!”没想到,醉汉一听,转怒为欢,踉踉跄跄下拜说:“哎呀,原来是我的恩人啊,多有得罪,还请海涵。”于是死活非要拉着冯生去他家做客。

冯生推辞不了,只得同意。醉汉拉着冯生的小手,一刻也不放松,一直走了好几里路,终于来到一个小村庄,进入一所气派的大宅子。这时候醉汉稍微醒了醒酒,自我介绍说:“我是洮水八大王,刚才西山青童请我去喝酒,喝多了,冒犯了您,实在惭愧。”我们读者看到这个自我介绍,一定莞尔,所谓“八大王”,颠倒一下字序,不就是“大王八”吗?

冯生一听这个介绍,也知道这是一个妖怪,但看他请辞恳切,倒也不觉害怕。转眼间,八大王就安排了丰富的筵席,并殷勤劝酒。冯生心想:这八大王刚刚清醒了一点儿,可不能再喝了,万一他又醉了,还得纠缠一番。于是,冯生就托辞自己醉了,想去睡觉。

八大王知道冯生的意思,笑曰:“君得无畏我狂耶?但请勿惧。凡醉人无行,谓隔夜不复记者,欺人耳。酒徒之不德,故犯者十之九。仆虽不齿于侪偶,顾未敢以无赖之行,施之长者,何遂见拒如此?”八大王这话真是道出了很多借酒蒙脸、借酒撒泼之人的真实嘴脸,喝断片儿的人确实有之,但大多数酒后无德都是故意的,他们心里清楚着呢。

冯生正容而劝谏八大王戒酒,八大王说自己做令尹时就天天狂饮,因此得罪了玉帝,遭到贬谪,也曾想努力改过自新,但现在老了,没有飞黄腾达的希望,故态复萌,今天听了冯生的话打算接受他的劝诫。

临走之时,八大王抓住冯生的胳膊说:“相聚不久。蓄有一物,聊报厚德。此不可以久佩,如愿后,当见还也。”于是从嘴里吐出一个一寸高的小人,用指甲把冯生的胳膊掐开一个口子,把小人按捺进去,创口随即愈合,冯生的胳膊上鼓起一个核桃大小的包。这一串动作太快,等冯生回过神来,赶忙问这是什么,八大王笑而不答,说:“您该走了。”然后送冯生出门。

冯生被稀里糊涂送出门,扭头回顾刚才的村舍,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只巨鳖,缓缓没入水中。读者和冯生此时应该都明白,八大王就是故事开头被冯生放生的那只额有白点的巨鳖,所以视冯生为恩人。

自从获得了这个宝物,冯生突然多了一个特异功能——“由此目最明,凡有珠宝处,黄泉下皆可见;即素所不知之物,亦随口而知其名”,就是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宝贝,仿佛身上装了一个探测器。

冯生由此发了大财,比如在自己的卧室地下挖到了不少银子;有人要卖宅子,冯生火眼金睛一看,这宅子底下有一大笔财宝,就出高价把宅子买下来。古代也没有银行,大家攒点钱、弄点珠宝都爱埋在地下或藏在哪个旮旯里,有时候来不及告诉子孙就往登极乐世界,宝物就一直静静地躺着不见天日。冯生靠着这个技能到处发掘财宝,一找一个准儿,迅速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在搜罗财宝的过程中,冯生得到了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特别有意思,不仅“光射里余,须眉皆可数”,而且“佳人一照,则影留其中,磨之不能灭也;若改妆重照,或更一美人,则前影消矣”。这面镜子简直就是现代的录像机啊,录影之后能保存,如果再录其他影像,就覆盖了之前影像,嗯,内存还是有点小。若蒲松龄能穿越到今天,会发现当年的奇思妙想已经变为现实。

当时肃王府有一位三公主非常美丽,冯生很想看看这位公主,但公主岂是寻常人能随便看的?不过冯生有办法,用镜子录下来就好了嘛。有一天,三公主游览崆峒山,冯生悄悄躲在山里,等到公主下车时,“照之而归”,这么看来,他也算是狗仔队的鼻祖了。

回家之后,冯生果然在镜子里看到了公主,“拈巾微笑,口欲言而波欲动”,美死了。过了一年多,这件事被冯生的老婆泄露出去,被肃王府知道了。王爷怒了,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给公主录像,不想活了吗?立刻没收作案工具,并准备砍了冯生的脑袋。

冯生不是特别有钱吗?这时就想用钱买命。王爷一想,他死了也没什么用处,不如抄没家产,流放算了。没想到三公主说:“彼已窥我,十死亦不足解此玷,不如嫁之。”我们当代人真的无法明白三公主的脑回路,但如果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或许也可以理解。明代大兴《女诫》《女四书》,明清两代出了若干的节妇烈女,有人因为被男子碰了一下胳膊,就砍掉了自己整条胳膊。所以,三公主认为自己被冯生偷偷录了影,又暗地里被欣赏了一年多,简直就是一种玷污,消除这种恶劣影响的最好办法就是嫁给他。

但是王爷不答应,要是把公主嫁给冯生,王府的颜面何在?何况冯生已有老婆,难道要公主与人分享一个男人吗?可是公主开始绝食,非冯生不嫁,王妃就着急了,力劝王爷。老婆和女儿一闹,王爷也没办法了,就释放冯生,让人把公主的意思告诉冯生。

这要是一般人,不仅保住命,还能娶到美丽的公主,早就乐呵呵答应了。没想到冯生真的不是被吓大的,他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宁死不敢承命。王如听臣自赎,倾家可也。”让我出钱可以,让我娶公主,没门儿!王爷一听,这什么人哪?!太不知好歹了,抓起来!于是冯生又被抓走了。

公主还在抗争,王妃为了女儿就想了一个办法,宣召冯生的妻子,准备赐一杯毒酒,让她消失。现代人看到这里,难免不后背发凉。冯生已然富贵无敌,但在皇族面前,人命一如草芥,王妃为了满足自己女儿的愿望,可以轻轻松松拿走别人家女儿的生命,皇权之霸道超出现代人想象。

但是冯生厉害,冯生的老婆也不是吃素的。她进了宫,献给王妃一座名贵的珊瑚镜台,言辞温柔,情意恳切,不仅打动了王妃,还感染了公主,竟然与公主订为姊妹,就问你们服不服?本来这一去是要送命的,没想到不仅全身而退,还成就了冯生与公主的姻缘。

冯生对老婆说:“王侯之女,不可以先后论嫡庶也。”本来,先娶者为嫡,后娶者为庶,但公主出身王侯之家,不论嫁的先后,一律都要做嫡妻正室的。这样,公主一旦嫁过来,冯妻就自动降为妾室了。

但冯生的老婆不怕,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命都快没了,做个妾室算啥。于是,她就开始张罗聘礼,光给王府送聘礼的人工就动用了近千人,可见他们家多富!很多宝贝连王府都没见过,王爷一看大喜,就把冯生放了,把公主嫁给了他。公主不仅嫁过来,还把那个具有录影功能的镜子也带回来,算是定情信物吧。

一天晚上,冯生梦到八大王来了,说:“所赠之物,当见还也。佩之若久,耗人精血,损人寿命。”冯生答应了,又留他喝酒。八大王说:“自从听了您的劝告,我都戒酒三年啦!”说着就抓过冯生的胳膊啃了一口,冯生痛极而醒,一看胳膊上的肿块消失了,从此特异功能也没了,做回正常人。这个故事就此结束。

但故事结束了,蒲松龄的感慨没有完,他就喝酒的问题做了一番评论:“醒则犹人,而醉则犹鳖,此酒人之大都也。顾鳖虽日习于酒狂乎,而不敢忘恩,不敢无礼于长者,鳖不过人远哉?若夫己氏则醒不如人,而醉不如鳖矣。”作者认为有些人酒后无德,还不如一只王八呢,于是作了一篇《酒人赋》。

这篇赋前半部分写了一些因饮酒而出名的名人,比如刘伶、陶渊明、张旭等人,又说喝酒可以,但要喝得高雅,比如“雨宵良夜,月旦花晨,风定尘短,客旧妓新,履舄交错,兰麝香沉,细批薄抹,低唱浅斟”,“总陶然而大醉,亦魂清而梦真”,此时喝酒可以助兴,“即一朝一醉,当亦名教之所不嗔”。

怕的就是“嘈杂不韵,俚词并进;坐起讙哗,呶呶成阵”,环境低俗乱糟糟,喝酒喝得特别粗鲁,以至于“尘蒙蒙兮满面,哇浪浪兮沾裾;口狺狺兮乱吠,发蓬蓬兮若奴”,喝得东倒西歪、呕吐狼藉不说,有的人还胡说八道、上蹿下跳,目无尊长、狂浪不羁,耍起了酒疯。

这种耍酒疯的人,蒲松龄称之为“酒凶”,不可救药,只有一个办法能给他醒酒,那就是“只须一梃。絷其手足,与斩豕等。止困其臀,勿伤其顶;捶至百余,豁然顿醒。”

简单解释就是:准备一根棍子,把这人的手脚捆起来,像杀猪时捆猪那样,然后拿起棍子打屁股,狠捶一百下,什么样的酒都能醒了!三百年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办法还没过时。

余一段墨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癫风医院
吡美莫司软膏药物哪里有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