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备课札记狼备课札记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9/3/6

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狼》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的短篇小说故事。虽然它是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的,但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有兴趣,配以一定的画面欣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其它参考依据,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2、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3、结合注释理解并翻译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尝试改写故事情节;4、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小说的形象,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5、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表达效果。教学重点为:积累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理解并翻译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教学难点为:(1)尝试改写故事情节。(2)分析小说的形象,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表达效果。

本课我准备按两课时进行教学。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2、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3、结合注释理解并翻译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尝试改写故事。

为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也为了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我对教学设计的初稿进行了反复斟酌并作出了一些改动:

一、“激趣导入”环节,我将由原来的“关于‘狼’的成语和给人留下的印象导入”改为“由简介《聊斋志异》和蒲松龄激趣导入”,从图书推荐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手,再由走进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狼》。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导入环节与了解作家作品两个环节进行合并,也为课堂教学节省了一点时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由原来的“三读课文”改为“四读课文”。“一读课文”,我由原来的学生自读课文改为指名五位学生朗读,每人各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点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在读中存在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节奏等)较为充分地暴露出来,然后由学生点评,教师归纳并出示课件:朗读文言文的注意事项。为学生读好文言文明确了标准。“二读课文”,我让学生小声跟教师读,教师在读中不仅要体现在“一读”环节中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更要引导学生读出语文味,读出故事性。后来增加的“三读课文”中,我让女生读一至三段,男生读四至五段,目的是想让女生读出一些“侥幸”“恐惧”“紧张”,男生读出一些“勇改”“魄力”“果断”,同时也让他们继续暴露朗读中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四读课文”中,我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并在朗读中注意在以上环节中所强调的事项。在整体感知环节,我由原来的“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修改为“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文言实词虚词积累、结合图片复述故事情节、给故事情节拟定小标题”,这样就比原来的设计更为具体和丰富了。文言文必须注重字词的积累,没有实词虚词的积累,学习文言文就成为了一座空中楼阁。本课中出现的文言虚词比较多,频率比较高的有“其”“之”“而”等,词语方面特别是词类活用,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给学生选择几个典型的进行示范讲解,其余的要求学生下来后自己归类整理;看图复述故事情节,我让学生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配以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继而再给故事情节拟定小标题,通过翻译、复述、拟定标题来达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标。

三、“尝试改写白话故事”环节,我由原来的“将第一自然段的原句、翻译与改写后的白话文对比,引导学生领悟改写的方法”改为“将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四句原句、翻译与改写后的白话文对比,引导学生领悟写法。”因为第一自然段太简单,没有更多的描写方法,学生想象的面也是比较窄的,而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四句学生就能使学生在对比中很容易地发现改写后的白话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上补充可适当增加环境描写以渲染气氛,这样,增加的内容明确了,改写的方法也能领悟到了,这也为学生改写文言文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指导。于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将第三段的第一、二句改写成白话文,要求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当运用以上几种描写方法,根据时间情况,可写出来或讲出来,教师再进行点评。

四、“布置作业”环节,我让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能背诵当然更好,因为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语感往往要靠反复的诵读而得到培养的。另外,让他们把这篇课文全部改写为白话文,这样就能更好地将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很好地串联起来,学生也能进一步地感知课文内容,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不得不说,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的确是做了一些创新,目标也更明确,过程也更清晰,且能做到“脚踏实地”。但这些改动是否能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是否更契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教学时间能否保证?都还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验证。

党从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西藏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