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清山依旧在,满洲您在哪儿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0/2

  4.满族小说诗辞。小说诗辞是汉族文人传统创作领域,清代前期,满族在这个领域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运用娴熟的汉文写作技巧,完成了一批不朽之作。

  在文学创作领域,最著名的作家是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内务府正白旗旗鼓佐领下人。乾隆年间完成小说《红楼梦》80回,内务府镶黄旗旗鼓佐领下人高鹗续补后40回,成回。小说以满族贵族家庭生活的素材为基础,贯穿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主线,真实再现了清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风貌,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腐朽与黑暗进行了有力揭露和大胆抨击。小说结构宏伟谨严,语言生动自然,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上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乾隆年间镶黄旗满洲人和邦额创作文言体短篇小说集《夜谈随录》12卷,这是作者依据在各处所见所闻写成的。半为传奇体,半为笔记体,主要描写满族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以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对街肆奇闻也有涉及。作者对满族皇帝草菅人命公开表示不满,在《陆水部》一篇中对遭世宗流放处置的汉族知识分子陆生楠寄予同情,曾被贵族昭槤斥为“悖逆之词”。和邦额与曹雪芹等满族作家表现出的反封建意识,是满族内部阶级矛盾激化的反映。

正黄旗满洲人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子,字容若。多才多艺,尤擅写词。著《饮水集》、《侧帽集》,内容以抒情写景见长,描写北方风光的作品,真切动人,词风清新婉丽,名冠清代词坛之首。清代满族诗作之多,令后人叹为观止。圣祖、世宗、高宗均能诗善文,在他们倡导下满族上层社会中诗风常盛不衰。铁保编《熙朝雅颂集》卷,年(嘉庆九年)刊行,收录清初至中叶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诗作余首,是旗人诗作的总结集。

  5.满族民间文艺。清初满族民间原流行反映传统祭祀活动、狩猎生活的满语歌谣。入关以后,又汲取汉民族歌谣曲艺的素养,汉人中传唱的“边关调”,就曾译为满语传诵。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七《沂水秀才》篇,提到当时流传的“满洲调”,是一种满语俗曲,而汉族民间广为传唱的“乡荷包”,就是一支源于“满洲调”的俗曲。年(乾隆六十年)刊行的民歌集《霓裳续谱》中搜集了一些留传于京师一带的满族民歌,其中反映了满族祭祖、跳神的传统习俗。这些民歌虽然用汉语传诵,却带有满族文化的鲜明色彩。

  满族人还独立创造了一些新的曲艺形式。乾隆年间京城外火器营人文小搓,曾从征西域及大小金川,凯旋归途中自创“马上曲”,因名“小搓曲”,后来又讹称“搓曲”、“岔曲”、“脆唱”,成为满族八角鼓曲艺的创始,当时,北京内城禁止开设戏园,旗人只能以杂耍、八角鼓、曲词自娱。八旗子弟将营中传唱的俗曲改为雅驯的词曲,名曰“子弟书”。子弟书是一种说唱艺术,有唱词,无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天咫偶闻》卷七说:“此等艺,内城士夫多擅场,而瞽人其次也。”说唱子弟书的不仅有旗人,而且还有民间的艺人,它逐渐成为市井中喜好的一种曲艺形式。子弟书传世之作约余种,多取材明清小说、传奇,也有一些作品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奕赓(鹤侣为笔名)作《侍卫叹》、《老侍卫叹》等作品,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清代中叶旗人生活与神态,揭露和鞭挞了满族统治阶层的腐朽。无名氏《螃蟹段》通过一个满族青年和汉族妻子吃蟹过程的喜剧情节,歌颂了满汉人民间的爱情。子弟书文学价值较高,对后世北方曲艺影响很大,许多优秀作品成为京韵大鼓、东北大鼓、梅花大鼓等曲艺形式的保留节目,是民间文艺中的一枝奇葩。

6.满族满族史书、笔记。满族统治者注重本朝和本民族历史的整理和编纂。清太祖、太宗二朝,形成大量满文档案,后世称“满文老档”。现存老档记事起自年(明万历三十五年),止于年(清崇德元年),共册,按年月编排,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军国大政、文化风俗、民族关系,它是满族早期历史的最原始记录。满文老档原用老满文书写,乾隆时人们已难以辨识,年(乾隆四十年)重新整理缮抄,删汰重复,成无圈点(老满文)和有圈点(新满文)正、草本各一部,不久又重抄二部,老档抄本今分存北京、沈阳两地,原本藏于台湾,今已影印出版名为《旧满洲档》,10册。

清朝继承历代修史的传统,以编年体裁纂修历朝皇帝《实录》。雍正、乾隆年间官修的本族专史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洲实录》等,专史保留了有关满族源流、演变过程、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的丰富史料,在清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满洲实录》图文并茂,以满、蒙、汉三种文字对照写成,是历代官修史书中前所未有的新体例。乾、嘉年间,满族上层贵族官员稽古右文,热衷私家著述。宗室奕赓所撰《佳梦轩丛著》与宗室昭槤所撰《啸亭杂录》和《续录》,是记述清朝政治、军事、文化、典章制度和满族风俗仪礼的两部著名笔记。

  7.满族书画艺术。乾隆以后,满族在书画、鉴赏、藏书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清前期的几位皇帝均雅好书画,在他们的奖掖提倡下,王公贵族子弟也多游艺于笔墨。昭槤曾感慨地说:“余素不善书,人争嗤之,深以为耻。”这说明能书擅画在满族贵族中已蔚成风气。成亲王永瑆与铁保的书法素享盛名,与汉人翁方纲、刘镛并称四大家。满族宫廷画家唐岱参用西法,绘画山水,风格沉稳深厚,被圣祖称为“画状元”。满人的指头画,更是独步画坛。索额图、明珠精干鉴赏,曹寅、昌龄富于藏书,均名重一时。

  8.满族自然科学。圣祖嗜学而不囿于偏见,积极向西方传教士学习天文历算、地理、医药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绘画、哲学、拉丁语,在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中堪称第一。在位时组织编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以后,高宗命编绘《乾隆内府皇舆图》(俗称十三排),反映大一统国家的地理全貌,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正白旗满洲人博启,精于勾股和较之术,他的成果在乾、嘉年间很有影响。满族传统医学尤精于正骨,觉罗伊桑阿医术精湛,是著名的正骨专家。文通著《百一三方解》,奇克唐阿著《厚德堂集验方萃编》,均是有名的医学著作。

  9.满族宗教信仰。满族人早期信仰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努尔哈齐时,立竿祭天,用兵及有大事必祭,是崇信萨满教的一种表现。满族人平日在家中供“祖宗(神)板”,院中竖索罗竿,祭祀时请萨满跳神。

  年,努尔哈齐称汗立国之初,在赫图阿拉城东山顶上盖造了佛寺、玉皇庙(实为堂子)和十王殿等,号称七大庙。说明满族形成之初,对蒙、汉等民族广为笃信的佛教已不陌生。满人在祭祀天、地、山、川、禽鸟动物的同时,还崇拜关帝、观音,又说明,在满人的萨满教信仰中,渗入了外来宗教的神祇。入关后,儒家学说与佛教等深入人心,与满族传统信仰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只能是古老萨满教的进一步衰落。不过,由于在八旗制度束缚下的满族人民始终居住于相对封闭的聚居区中,自成一个小社会;加上满族人民固有的民族意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心理,使萨满教的习俗,甚至在满族语言已无法保存的时候,仍得以在家庭内世代传承,不绝如缕。

  关内满族萨满的活动,散见于清代文人笔记、小说中。《夜谈随录》记述了乾隆年间北京城内萨满驱鬼的故事:时有一人名叫庄寿年,为黑狐所祟,病况弥笃,无药能医,于是延请镶白旗蒙古人穆萨满作法驱怪。其日,“邻人观者如堵”,只见萨满头戴兜鍪(神帽),腰系金铃,“挝鼓冬冬,日诵神咒”。跳神之后,趋步登楼,遂用神叉杀死一狐。从此怪绝,病者痊愈。这个故事虽掺有荒诞不经的成分,却证明直到乾隆年间,萨满教在京旗中尚有一定影响,但从“观者如堵”的场面来看,萨满的跳神活动已是一种普受欢迎的现象了。然而在比较边远的东北农村,满族人家家门前立神竿,堂屋里供“祖宗板子”,更是很普遍的现象。

10.满族风俗习惯。满族先民长年居住山林河谷,渔猎活动使他们养成精干骑射的特长。妇孺亦均娴于骑射,女子执鞭驰马,无异于男子。男婴降生后,在大门上挂一副弓箭,预示他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射手。进入辽沈地区以后,满族迅速过渡为农业民族,骑射开始受到影响。进关以后,战争渐少,生活环境比较安定,骑射技艺日益荒疏。满族统治者为了保持八旗的战斗力量,不得不三令五申地提倡“国语骑射”,但终无济于事。

  当满族的生活方式与汉族的生活方式日臻趋近时,改变了若干旧有习俗。满族人氏族社会末期群婚制的某些残余,“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指后母)”。弟妻寡嫂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年(天聪五年)皇太极力矫此陋俗,谕令:凡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永行禁止。康熙朝以后,八旗每年旌表妇女节操,未婚守节的寡妇,又强调严旗人男女之别,氏族制度遗俗渐为严格的封建伦理道德所取代。

  满族人在关外原实行火葬:死于家者,第二日“举之于野而焚之”,如死于外出征战,由同伴烧尸作灰携回族寨。入关初仍袭此俗,如果死者是贵族,火葬时还要同时焚烧生前所着的大量衣物和褚帛。顺治年间,北京旗人逐渐改行土葬。但清统治者担心驻防官兵与汉民合流,不准他们死后在当地设立坟茔,而必须归葬京旗,规定:情愿装盛棺木送京者,听其自送;如贫乏不能自送,仍火化官送。使火葬旧俗在驻防贫丁中得以残存下来。乾隆中,慑于驻防旗人家属回京后无以为生,始明令驻防旗人死后就地土葬,一概不准进京。满族的葬俗也与汉族同归一致。

  但在很长时期内,满族仍继续保留着若干传统的风俗习惯。平日注重礼节,相见时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俗称“打千”。亲朋相见,行抱腰接面大礼,男女皆然。喜好歌舞,宴筵时,主客男女轮番起舞,一人唱歌,众人呼“空齐”以和之,即“莽式舞”。清宫廷中有“庆隆舞”,扮演骑马逐兽的舞姿。兽应弦而毙,人称“射妈狐子”。这是源于满族早期狩猎之制的舞蹈。满族始终保留传统服装发饰,男子剃发,身着袍褂,女子穿长衫,天足。

  满族在文化方面迸发出的巨大创造力,是与其由渔猎民族转入农业民族,由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相辅相成的。与汉民族文化的交流,是满族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这种发展缩小了与汉民族在文化生活上的差距,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满族在文化领域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实了世界文化宝库的积蕴,体现了满洲民族的聪明才智。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