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六年级导读04聊斋志异青少年版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8/14

主讲人:施彩萍老师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导读的书目是《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先生曾用这句话高度评价了这本书。那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聊斋”的世界里,看看先生为何作此评价吧!

作者与作品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

有文献表明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对一位志在入仕的秀才来说,这未免不务正业。为此,他曾多次受到亲朋的劝阻和讥讽。

但是,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40岁时,他将已做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此后仍然执着于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

《聊斋志异》,是他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陆续创作出来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聊斋志异》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其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其中众多篇章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深远!

《聊斋志异》一书很早便走向了世界。可以说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品读欣赏

同学们读到的版本其实是经过改写的,共63篇短篇。其内容很广泛,有传奇、志怪、轶事等。每一篇的故事情节都离奇曲折,在角色幻化形象刻划上独具匠心。

1.离奇曲折的情节

《聊斋志异》具有惊人的想象力。它说狐谈鬼,无奇不有。

如《劳山道士》中剪纸成月,筷子变嫦娥;

《种梨》中道士变戏法,让围观的老百姓看到了一粒种子到梨子成熟的全过程;

《小翠》中狐女小翠报恩;

《促织》中成名儿子变身蟋蟀;

《梦狼》中白老汉梦中所见等,记叙详尽,起伏跌宕,充满神奇。

这些情节写鬼写狐,虽然怪异,却在怪异之外写出了人情味,这是《聊斋志异》较一般志怪小说高明的地方。正如鲁迅所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蔼可亲,忘为异类。”这些描写大大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感染力。

2.个性鲜明的人物

《聊斋志异》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环境烘托,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细节描写,将人物个性凸显出来。

《劳山道士》中透过道士的高妙法术,显出王生贪图物欲,好逸恶劳的可鄙形象。道士嘱王生采樵,却不授一术,以磨其欲心,发其毅力。二客与道士同为高人,益发显出道士之高而王生之鄙。王生妻为王生可笑行径的见证人,透过她的揶揄,将诙谐讥刺之意推向最高点。王生代表贪求享受,却不按部就班的人。其形象可笑,心念可鄙,可代表当时普遍的人心世态,深为作者所憎,所讽刺。

故事告诉人们:学任何东西都必须不怕艰苦,持有恒心,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学习中满足于一孔之见而吹牛皮,必然碰壁。

《乔女》中的乔女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值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

有情有义、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蒲松龄笔下女性所共有的美德。

3.生动传神的语言

蒲松龄最拿手的是场景和对话的描述,改编的故事保留了这一特点,因此不管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依然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口技》中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篇短篇,有悬念,有场景,有颠覆性的结局,最重要的是它从一种技艺的客观描述变成了涉及世态人情的骗局故事。蒲松龄写口技,不是平铺直写,而是讲究技巧。故事中的女子用口技表演直至最后才揭晓,凭一张嘴演绎了神仙眷属们会诊的场景,多个人物的声音:“接着就听到三姑道别,女仆告别,小孩子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几种声音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洪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委婉,而那女仆的声音也是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通过这些声音,房子外面的人完全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里面有些什么人。”

蒲松龄笔下,这段口技的描写活泼有趣,生机盎然。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是写出了“人情味、详尽、平常、和易可亲”的特点。

4.入木三分的思想

《聊斋志异》中的多数短篇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其内容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出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

《席方平》披露了封建官府下,人民含冤莫伸的社会写照。文中写诚朴的席廉得罪富豪羊某,被羊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拷打而死。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状,可是以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受了羊某的贿赂,不仅冤屈莫伸,反遭种种毒刑!

作品虽写幽冥,显然是影射人世。席方平是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的突出代表——他为了伸冤,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不肯罢休;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锯解种种毒刑,仍不屈服;两次被押送还阳,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为止。

总结评价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也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中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聊斋志异》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最后

借用老舍先生的话来总结一下:“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同学们认真去读,一定能读懂更多滋味。

导师简介

施彩萍

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太仓市第十二批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优秀辅导员”、“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论文多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参加苏州市级、太仓市级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多次获奖。

推荐书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5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