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就古诗文素养如何积累,按照问题回答的模式来交流。至此,古诗文学习讲座的文字整理稿也放送完毕。
唐贯,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年起即在北京爱智康(学而思1对1)从事语文学科教育辅导,在语文素养、应试提升方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多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现来深圳创办“唐贯语文工作室”,致力打造语文特色辅导品牌。问题一:古诗文,孩子大概多大时可以启蒙,如何启蒙?
古诗和文言文在启蒙阶段是有差别的。
古诗词,一年级或者学前就可以适当进行启蒙;文言文要稍晚一些,二三年级进行初步接触。
古诗的启蒙,学前可以选朗朗上口的诗歌,进行背诵。内容上要浅显,比如“鹅鹅鹅”“江南可采莲”这些,一听就明白。一二年级,先把教材上的诗歌弄明白、背熟,然后再做拓展。拓展也以趣味性为主,不要强求背很多。
文言文这块,一二年级,可以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作为启蒙。不要认为,孩子之前背过这些,就算是做了启蒙。不是这样。可以把背诵作为导入的前提,关键是把这些古代启蒙读物作为载体,对其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有趣讲解,让孩子对古代文化有模糊的概念。这样就能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减少一些障碍。
举个例子,《三字经》里“炎宋兴,受周禅”,六个字讲了宋朝建立的故事,如果仅仅是让一二年级的孩子去记诵,他没有什么印象,就算跟他解释了宋朝的概念,恐怕背了以后一段时间也就忘记了。但如果结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故事来讲宋太祖赵匡胤这个人,有趣地说说宋朝怎么建立的、宋太祖怎么死的,再讲讲宋代敌国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那么这一块就丰满起来、生动起来,孩子的印象也非常鲜明。后面孩子学到唐宋五代的事情,就更好理解了。
需要注意,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阶段,培养阅读习惯比学到多少古诗文知识更为重要。
到了三年级,可以看一些简短浅显的文言文。《论语》中的片段语句,可以试着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这种的,没什么问题。理解大意即可,不用苛求词句都能理解。
此外,各类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对联故事,对文言文学习都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附带原文出处的《成语故事》。
问题二:可否根据年龄层次,列个古诗文的书单?
文言文的书单可以根据年龄段大致列一下,只能作为参考。一是因为孩子特点各不相同,阅读文言文可早可晚。二是有些作品是可以各年龄段反复读,随着年龄增长理解会逐步加深。
年级
推荐读物
备注
一二年级
《三字经》
少儿出版社版本,穿插故事
《千字文》
少儿出版社版本,穿插故事
《神话故事》
朱大可编撰,图文并茂
《寓言故事》
可挑选图文并茂版本
网络音视频
比如凯叔讲历史、讲成语等,一年级导入
二三年级
《三字经》
与一二年级相同
《百家姓》
少儿出版社
《千字文》
与一二年级相同
《中国历史故事》
林汉达编著,较为口语化。
《成语故事》
自主阅读的版本,二年级可偏图文并茂
三四
年级
《成语故事》
百鹤文化编,贵州出版社;
《世说新语》
中华书局版本,可选读选讲
《论语》
选读选讲
《小学生小古文
课》
京东上有,读练结合
《读对联学古文》
京东上有
《神话故事》
袁珂编著
《少年读史记》
张嘉骅,青岛出版社
五六
年级
《日有所诵》
各年级都有,不局限于古诗文
《小学生必读
小古文》
中华书局版本
《子不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全译本,选读
《笑林广记》
随便哪个版本,不带翻译最好
《聊斋志异》
中华书局版本,带译文,选读
《成语故事》
选文字更丰富的版本、按朝代编排版本
初中三年
《世说新语》
选带注释、不附译文的版本
《论语》
结合《孔子传》看,带注解、不附译文
《聊斋志异》
果麦文化出版,无译文
《唐传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记选》
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全注全译版,适量选读
《中考精短文言文》
读练结合
诗歌方面,就不列书单了。低年级优先看课本上的,或者诗人的生平故事,《唐诗三百首》能自己读读当然更好。高年级(五六年级以上)可以看一些诗歌赏析类的书籍。比如《唐诗的故事》《人生若只如初见》《六神磊磊读唐诗》《陌上花开》等等。
问题三:古诗文的著作这么多,精读材料应该怎么选择?
古代原著作品,因为不是针对孩子的,所以阅读上会比较困难,不建议精读。
古诗文阅读材料,选取标准在于适合孩子目前的水平。三年级跟初二,肯定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年龄段来大致区分。古诗文在开始的时候,阅读材料的选取以趣味性、故事性为主,不一定要精读,多读就懂了。精读放到初中高年级或者高中比较适宜。
古诗的话,《唐诗三百首》是可以推荐精读的,但单纯读诗歌趣味性不高,可以结合《唐诗的故事》《诗歌的故事》这些辅导读物,来达到建立完整印象、深入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目的。小学阶段,一定要故事化来学习了解古诗词。到了初中高中,基础不错的话,就可以找一些偏重诗歌赏析和感悟的书籍来读读。
文言文,小学阶段也还达不到精读的程度。找一些有趣的文言文故事,多积累文言文阅读量比较好。比如《子不语》《聊斋志异》这些里面,选一些奇奇怪怪的有趣故事,孩子会比较喜欢。《世说新语》和一些文言文的寓言,也是比较推荐的。初中阶段,精读教材内的,扩展到能借助注释把《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唐传奇》这些基本读懂,那文言文水平就非常不错了。
问题四:孩子对古文不咋感兴趣,该如何引导呢?
孩子不感兴趣是正常的,毕竟文言文与当下时代脱节。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一是多讲、多看一些古代文化、古诗文相关的白话文故事,比如李白的故事、杜甫的故事,或者成语故事这些,增强基础文化积累;二是选好文言阅读材料,从有趣的文言文故事开始,比如鬼怪、奇人异事,孩子都会比较喜欢。三是跟孩子目前的阅读配合,比如在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也好书也好,那就找一些三国人物相关的简短文言文故事来一起看看,例如曹操年轻时的一些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
问题五:是否古诗文必须要背诵呢?
古诗一般能背诵最好,而且最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除了课内要求的,其它可以不用刻意去背。
问题六:小学阶段应完成古文的哪些基础,包括需背诵的部分都是什么?
小学阶段,新课标没有对文言文做明确要求。为了基础积累素养,可以看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选《论语》《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唐才子传》等书籍里浅显的篇目作为涉猎。文言文没有背诵的要求,孩子确实感兴趣而且记忆力强的话,那就背背一些韵律感强的名篇《滕王阁序》《赤壁赋》《岳阳楼记》等。
问题七:低年级的孩子直接上古文合适吗?是否先从简单的古诗入手过度到长一点的古文?
低年级不建议直接就上古文,生活积累、经验积累没有跟上。可以从一些古代故事性的东西入手,就是前面说的《三字经》这些,增强古代文化积累。古诗和古文,应该是有差别的,没有明显的能从古诗过渡到古文的依据。古诗是形象性为主,古文叙事或说理。
问题八:教改风向标到底是怎样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打基础?
教改风向,前面已经说了。在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中,能看出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考察力度加大了。小学阶段,古诗文应该重视兴趣引导和积累,就是阅读上要下功夫,至少不能抵触。
问题九:坚持每日诵读一段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或古诗文,而不讲解和背诵有意义吗?
只是诵读的话,可以感受一下汉语的韵律,消除一些感知上的隔阂,其它意义貌似不大。建议进行讲解,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细讲起来里面的典故很多。这样就能形成比较生动形象的记忆,背诵与否倒不太要紧。一般喜欢了,多读几次就会背了,孩子记忆力很好。
问题十:有没有古诗文高中资料和学习方法推介?
到了高中,再来抓古诗文时间会比较紧张。可以看看前面的推荐读物,没有看过的话就在高一、高二补一补。基础不错的话,有时间就看看史传文学(推荐《史记》列传部分),熟读《古文观止》中难度不大的篇目,看看一些古代诗歌方面的专题著作,或者看大学的古代文学史教材。这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不是学有余力的话,以练代读,穿插进行古代文化知识积累,在高中后期是比较高效的选择。
补充说明一下,上面的书单以及这里说的古诗文阅读精读,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需要借助外界的引导。15%的孩子,可以在家长早期启蒙之下,感兴趣并且自主阅读、自主尝试。而大部分孩子,需要持续的创设氛围、进行更多的讲解和引导。如果家长来完成,一是自身在这块素养要不错,二是投入的精力会比较多一些。借助外力比如辅导机构也可以,但需要做好选择。比如,两次课讲完《三字经》和真正花时间用故事来穿插解读,效果是不一样的。
最后,回顾一下古诗文讲座的主要内容:
——加强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趋势,这体现在古诗文应试板块,高考是指挥棒。
——新高中古诗文的课标要求要比小学初中难太多,古诗文起步要早有准备、早做引导。
——部编新教材中古诗文比重大幅提升,难度也相应提升,仅靠课内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古诗文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准备会更加省时省力。
——古诗文启蒙也不是越早越好,要注重方法、注重循序渐进。
——孩子的古诗文学习,兴趣引导是王道,习惯养成是关键。
暑期语文课程简章
“长跑”视角下的古诗文学习之二:部编教材的变化及应试导向
“长跑”视角下的古诗文学习之一:教育部课标有哪些要求
语文学习,小学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四年级,一册《成语故事》带给我的东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