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聊斋志异里滕州奇女子ldquo赵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11/3

有朋友让我推荐本书读,我开玩笑说,这大热天最好就是读《聊斋志异》,静下心来认真读几篇,就会感觉后背嗖嗖冒凉风。当然这也不全是玩笑话,同为志怪小说的《阅微草堂笔记》,就有六卷名为《滦阳消夏录》,可见这类小说确有避暑降温功能。

于是想起《聊斋志异》里一篇关于滕州人的故事来,篇名叫《小二》,讲述的是明朝末年滕县(今滕州市)的一位名叫“赵小二”的奇女子的故事。

赵小二出生在滕县的一个小康之家,不光人长得漂亮,脑瓜也非常聪明。六岁入学,十一岁的时候把四书五经都读熟了,上到五年级就提前毕业了。同班同学里有个叫丁紫陌的男生,也不知是入学晚还是留级了,比人家赵班花大三岁。十四岁的丁同学刚进入青春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看上了赵小二这朵班花。丁同学回到家里就缠着他妈妈去赵家提亲,谁知道人家赵小二爸妈根本就不同意,论家庭条件、论长相、论才华,俺闺女都比你家儿子强,门不当户不对嘛!这门亲事就没谈成。

毕业没多久,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菏泽郓城那边有个叫徐鸿儒的人,是白莲教的头目,他突然带兵造反,一路攻城陷地,把滕县给占了。赵小二的爸爸妈妈本来就信白莲教,徐鸿儒来到滕县后,就带着儿子女儿一家人投奔了起义军。据说这个徐鸿儒不是凡人,掌握很多特异功能,能剪纸为马、撒豆成兵。徐首领收了六个小女孩当他的徒弟,赵小二因为又漂亮又聪明,也成为他的徒弟之一。这倒是和今天某些“大师”喜欢收女徒弟有点类似哈。不过人家小二姑娘是来学真本事的,没多久就把徐先生的真功夫全学到手了,成为起义军的骨干成员,大概相当于个参谋长。

当初老赵两口子不同意丁家的提亲,想给女儿找个好人家,后来又带着儿女闹起了革命,估计是考虑革命成功以后让女儿嫁个大干部。谁知道人家丁同学也是非常痴情,一直对赵小二念念不忘,长到十八岁了也不谈对象,非初恋不娶的样子。后来打听到小二在起义军里,他也偷偷跑到那里参加了革命。小二姑娘见到丁同学很高兴,好啊,我们现在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都是革命同志了,想来俺爸俺妈也不会再阻拦咱俩处对象了。俩人就以谈理想、谈工作为由,整天泡在一起,有时候一谈就谈到深夜,赵爸爸赵妈妈也不敢过问。

有一天晚上,丁同学忽然偷偷问小二姑娘:你知道我来参加起义军的真实目的吗?小二义正言辞地说:当然是闹革命了!丁同学说:错了,其实我都是为了你!我早就看出来了,徐鸿儒搞邪教出身,革命动机不纯,队伍一盘散沙,闹不出啥名堂来,早晚会失败。到时候咱们都得跟着他倒霉,不如现在咱偷偷跑了吧,隐姓埋名舒舒服服过咱俩的小日子去!

小二姑娘的革命信念并不牢固,被丁同学一番话说动心了,行,走就走,只是不能把俺爸俺妈丢下,那样是不孝,得喊着他俩!于是俩人一起去动员老赵夫妇。老赵同志是个忠诚的革命战士,断然拒绝了女儿和准女婿的邀请,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小二!要走你们走,我要和你妈你哥哥跟着徐首领革命到底!俩人一看这老顽固的思想扭转不过来,好吧,你跟着造反送命吧,别怪女儿不孝,俺走了。

只是这山高路远,往哪走?怎么走?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小二姑娘,要知道她是学过特异功能的。只见她眨眼功夫弄出两只大风筝来,和丁同学每人骑一只,直接就比翼双飞了。什么?假的?你还别不信,俺们滕州人早就掌握这个本领了。根据《韩非子》和《墨子》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滕州人墨子就造出来一只“木鸢”,能在天上飞一整天。后来墨子的师弟鲁班又作了进一步改进,能飞三天三夜。只不过当时没有留下来设计图纸,这个技术失传了。估计小二姑娘所掌握的,就是墨子和鲁班失传的这门绝技。

话说小二和丁同学驾着自制的土飞机一口气飞到天亮,小二操控着飞机降落以后,一打听原来飞到莱芜了。俩人就跑到莱芜的山沟里,租了个房子住了下来,对邻居声称是从南边躲避战乱逃来的。住是住下了,可生活成了问题,俩人逃出来得匆忙,身上没带多少现金,也没带银行卡啥的,吃啥喝啥?喝西北风也不天天刮呀!向邻居借粮食,只借来一点,多了人家也不给。小二姑娘,哦不,这时候得叫小二娘子了,人家倒是不愁,先把金银首饰当出去,换点钱花着再说。来来,夫君,今朝有酒今朝醉,你别愁眉苦脸,咱娱乐娱乐,俩人就在家猜灯谜玩,谁输了打谁手心。

西墙邻居姓翁,是个混黑社会的。有一天这位翁老大出去打猎玩,拉着一车珍禽异兽回来,正好被小二娘子看见了,回家就对老公说:隔壁家这么有钱,咱就不用愁了,先借他一千两银子花花。丁同学说:不会吧,人家凭嘛借给咱。小二说:别担心,我有办法叫他痛痛快快地给咱。

这天晚上,小二娘子拿纸剪了个判官模样的纸人放到地上,再拿个鸡笼子扣在上面。然后拉着老公的手坐下,烫一壶酒,用《周礼》来行酒令,一个人随便报出第几册、第几页、第几个人,然后一起翻开来看,这个人的名字中如果有偏旁部首中的食、水、酉,就得喝酒,要是有酒字,那就加倍。诸位请看,赵小二同学真不愧为秀外慧中,连酒令都行得那么雅致!这和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有一拼啊。

这时候,小二就祈祷道:如果能借来钱,让我老公喝“酒”字的部首。丁同学一翻书,得了个“鳖人”。小二高兴得喊:耶!事情成功了,快喝酒。丁同学说不对呀,“鳖人”俩字里不包含酒字的部首呀!小二说,怎么不对,你是鳖人,就该像宋朝石曼卿那样“鳖饮”。俩人正争论者,忽然听见地上的鸡笼子里有吱吱嘎嘎的动静,小二过去打开笼子一看,里面有个袋子,袋子里满满都是银子,把个丁同学刺激的得又惊又喜。讲到这里我得声明一下,这回这手绝活可不是墨子鲁班流传下来的,这是巫术,不是科技了。至于是真是假你别问我,孔子他老人家早说了,“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蒲松龄先生姑妄言之,咱们就姑妄听之吧。

后来,隔壁翁家的保姆抱着孩子来小二家串门玩,偷偷说:那天晚上我家主人从外面回来,正在灯下坐着,突然看见地面裂开一个口子,一个判官从里面出来,对我主人说“我是阴曹地府的判官,刚才泰山神和俺家阎王商量要建个档案,把你们这些黑社会作的恶都记进去。干这活需要点银灯一千架,每架需要十两银子。你如果能赞助一百个灯架,我就不把你的罪行记入档案。”呵呵你看,这阴间的判官竟然跑阳间来主动索贿了,不知道“那边”有没有纪委检察院管这事?这阵势把翁老大差点都吓尿了,赶紧拿出一千两银子来破财免灾。判官拿了银子钻回地缝里,地缝又合上了。保姆讲完这件离奇的事,小二两口子听着心里暗暗发笑,嘴里却跟着说哎呀真是奇事。

两口子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拿这钱买地买房买牛买马买仆人,当起了地主和地主婆,小子过得叫人格外眼红。附近有个小混混,看着实在眼馋,就纠集了一批刑释解教人员,趁夜翻墙入户,要来小二家抢劫。小二夫妇躺炕上睡得正香,突然被动静惊醒了,点灯一看,原来一屋子强盗!这时两个强盗跑过来把丁同学一把摁住,另一个把手伸进被窝里摸小二,禽兽!这尼玛是劫财又劫色的节奏啊。小二也顾不上穿衣服了,掀开被子坐起来起来,用手指着强盗们说“定,定,定”,一屋子强盗全部着了定身法,一动不能动了。

小二这才穿上衣服从床上下来,叫齐家人,把强盗们一个个反剪着手捆好,一一审问清楚。然后痛斥他们说:俺们外地人移民到这里不容易,希望能和你们互相帮助,没想到你们这么不仁不义!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你们急着用钱可以明说,我也不会不借给你们,没想到你们竟然跑家来抢了。本该把你们全弄死,但我又于心不忍,都滚吧,以后再来决不饶你们!强盗们吓得磕完头就跑了。

没多久,就听说徐鸿儒的白莲教造反被镇压了,小二的爸妈和哥哥嫂子都被执行了死刑。只剩下哥哥的儿子才三岁,不够刑事责任年龄就幸存下来。丁同学拿钱把这个妻侄赎了回来,当成自己的儿子养着,并且给孩子改姓了丁,取名丁承祧。这样一来却走漏了风声,村里人慢慢都知道小二夫妇是和白莲教有瓜葛的人。

这时正赶上闹蝗灾,小二娘子拿纸叠了几百只小鸟放飞到田里,吓得蝗虫不敢往她家田里飞,庄稼都没受到损害。村里人想,这不科学呀!一合计,不行,不能再让这个巫婆子住在咱庄上了!就一起到官府里把小二夫妇给举报了。官府一看竟然有白莲教余孽,而且还这么有钱,这还得了,先抓来再说!好在官府看重的是钱,小二夫妇花重金用来贿赂,才买了个自由身出来。回头小二安慰丈夫说:反正咱的钱当初也不是正路来的,没了就没了吧。但是这个地方的人太坏了,咱们不能在这儿住了,赶紧搬家。于是变卖了家产,迁居到了潍坊益都县的西部。

这回小二夫妇决定不当地主了,他们要创业,要当民营企业家。于是就开了一家琉璃制品厂,专门生产各种琉璃器皿。咱们小二同学真是个女强人,又懂技术又懂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款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其他生产商,因此销路非常好,没过几年就成了当地的知名企业家、首富。如果那时候有人大、政协,小二同志一定能混个代表或委员的做做。这不禁让我想起如今外地人对滕州人的评价,那就是一个字——“精明”!哦不这是俩字了,一个字是“刁”。不要以为刁是贬义词,它其实就是精明的意思,工心计、善谋略、抢先机,原来滕州人这些特点是有历史传统的!

别看小二厂长没学过MBA,但是人家管理起企业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整个企业几百口员工,没有一个吃闲饭的。对员工的绩效和企业的账目,每五天一检查,勤快的发给奖金,懒惰的就处罚,员工们看老板如此精明,就也不敢糊弄,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和老板娘闲暇的时候就下下棋喝喝茶看看书听听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这次小二夫妇吸取了在莱芜时的教训,不能光想着自己致富,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于是他们热衷于慈善事业,把周围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都招到自己厂里上班,解决了大家的就业问题;对一些特困户,小二还拿出钱来接济他们。有一年大旱,小二让村民弄了个祭坛,她在祭坛上作法,竟然真的求来了倾盆大雨,村民都把她当作神人看待。村里的小青年经常私下里谈论这位女老板的美貌,但是见面的时候都老老实实的不敢直视她。

每年秋天,小二都拿出钱来,给村里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让他们采野菜,采来的野菜晒干后,小二就储存起来,这样一采就是二十年,存了满满一阁楼。二十年过去了,赵小二从一个风姿绰约的小媳妇变成了风韵犹存的老娘们,正当人们对她晒野菜干的行为不理解时,山东因天灾闹起了饥荒,很多地方都饿得人吃人。这时小二把她储存二十年的干野菜拿出来,拌上粮食给人吃,救活了附近很多人,积了一份超大的阴德。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当然蒲松龄先生在原文末又发了一番议论(“异史氏曰”),主要意思是说赵小二当年多亏了丁紫陌同学的点拨,要不然早随着她爸妈死在起义军中了,哪有后来这一番事业?我却不以为然,赵小二同学虽然名字取得不如丁紫陌同学好听,但是无论才华、眼光、智谋、勇气,都不输于须眉男子,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人家却拼才华!丁紫陌同学在她面前反而显得黯淡无光。《聊斋志异》虽然多是些“怪力乱神”的故事,但我相信这个赵小二的故事并非捕风捉影,应该有人物原型和事迹线索的。正如聊斋研究专家马瑞芳教授所言,《小二》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中女性的能力与地位,展示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爱情生活。

赵小二是俺们滕州人的杰出代表,感谢蒲老先生把小二的故事写进了《聊斋志异》,让我们今天还能透过文字一睹这位奇女子的风采。说到《聊斋志异》和滕州的关系,还有一个不太广为人知的事——版的电视剧《聊斋》其中有五集是在滕州的善园拍摄的。可惜的是,如今古香古色善园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钢筋水泥堆砌的楼盘。

写于年6月22日夜

本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