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阅读目标
《聊斋志异》是一本清代的短篇文言志怪小说集。和我们阅读现代小说的目标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阅读小说,我们都要了解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同时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本古代文言小说,那么我们还可以从中积累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扩大我们的文言阅读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二、阅读具体操作1.扫清文言障碍,积累文言字词在清代文言小说中,有许多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或相近。因此在阅读《聊斋》时,即便不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理解大意。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阅读第一遍时,遇到完全无法理解的字词,不必纠缠,可以做好标记以后先搁置一边。而且在读到后面理解了整体文义以后,有些字词的意思也可大致猜出了。那么阅读第二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并将这些词积累在文言积累本上。阅读进行至后期,会有许多曾经是“拦路虎”的字词变成了“老朋友”,也起到了一个巩固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经常拿出文言积累本进行复习,才能积累扎实,才不会将“拦路虎”变成“老仇人”。2.进行主题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庞杂,一口气读下来,对一本书的记忆也会比较混乱。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分主题阅读,帮助我们厘清本书内容。《聊斋志异》全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作品代表作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作品。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具有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循着这三个类型的题材进行阅读,既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比较同类篇章,加深文本理解进行主题阅读后,同学们会发现,许多篇目不仅题材相似,文本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也很相似。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狼》,是蒲松龄“狼”系列中的第二则,另外还有两则。这三则相似点颇多:从题材上而言,都写人狼大战;从情节上而言,故事的结局都是人战胜狼;从故事的主题而言,都为表现人的智慧超过狼。由此可见,蒲松龄对人之智慧的推崇。但相同题材中也有微妙的不同。仍以《狼》三则为例,第一则侧重写出狼之贪婪,写人之笔寥寥;第二则人狼都细写,以狼之狡诈衬人之智慧;第三则不细写狼,而侧重写人之智慧。通过这样的比读,我们既发现了作者人物形象的不同,谋篇布局的不同,写作手法的不同,还发现了主题的不同。我们常说,越能读到文字的幽微意味,就越代表你有更高的阅读能力。而比较阅读法,是提升我们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文本间更深的意味,对文本也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也就提升了我们对文字的敏感度。由此可见,比较阅读法,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所需的重要方法。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尝试用比较法阅读《聊斋志异》,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更深的感悟。(指导老师:胡君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