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后羿哥哥:
自打你射日成名后,连王母都亲切接见了。
往后的日子顺风顺水,好好的,跟嫦娥姐姐闹什么分居呢?
你知道外面人是怎么合起伙儿来造谣欺负姐姐的不?
《归葬》:“嫦峨盗食仙药得仙”
《淮南子》:“嫦峨窃仙药以奔月”
盗!窃!
说姐姐是贼!
两口子的东西,你的就是我的,有什么偷不偷的?
还有更难听的,“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全上古文》)。
说姐姐偷窃受罚,被变成了只蛤蟆。
这分明已严重侵害名誉权了,就该直接起诉。
你偏说大事化小,危机公关。
找水军也得找些靠谱的啊。
那也叫洗白?分明是怕大家吐槽找不到话题啊。
“XX日报”
《嫦娥偷药或是受人威逼》
据报道,英雄后羿射日后得西王母赐不死药。
后羿弟子中有一名蓬蒙者心怀不轨。
某日,蓬蒙趁后羿不在,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高潮:嫦娥宁死不从,危急时刻抓起药塞入口中。
◆吐槽群众忍不住:
开玩笑吗?扔了、丢了、撒了不行吗?非要吃了?
后羿不在家,嫦娥很美丽,然后你告诉我蓬蒙的重点在不死药?
“XX时报”
《嫦娥偷药是造福苍生》
据报道,从前有个国家叫“有穷国”,国王叫后羿,王后叫嫦娥。
后羿性格暴戾,百姓民不聊生。
王后嫦娥深明大义,为终结百姓苦难,特服下仙药。
确保夫君可以正常死亡,拯救万民于水火。
◆吐槽群众忍不住:
哪有国家会叫“有穷国”啊?编故事顾及一下听众感受啊喂!
后羿为了给媳妇儿洗白也是拼。
“XX晚报”
《嫦娥偷药是女权意识觉醒的体现》
据报道,后羿出了点名便开始浪荡,与河伯妻子有染。
嫦娥一气之下服药飞升(出自屈原《楚辞天问》)。
◆吐槽群众忍不住:
躺枪的河伯叔叔不容易。
后羿重色轻友。
▼
上了几次头条,嫦娥姐姐红了。
那些狗血低成本雷剧来找姐姐当女主。
舍不得拒绝就选选剧本也成啊。
什么戏都接,这下好,
“偷药女贼”变身“烂片女王”。
1、甜蜜唯爱玄幻剧
◆片名:《大唐一梦一世情》
◆编剧:敦煌出土文献《叶净能话》
◆导演:人民群众
◆男主:唐明皇女主:嫦娥姐姐
◆播出时间:长安各大坊间黄金档
剧情当真是老套到无话可说:
皇上夜里睡不着,上天宫一游,遇嫦娥姐姐,互撩。
难分难舍,挥泪作别。
全剧终。
▼
剧虽说狗血了点,但红一把还是有希望的。
偏有个叫李白的酒鬼写了个什么《清平调》帮杨贵妃打榜。
结果杨贵妃比姐姐红,人家第二季要换女主。
嫦娥姐姐被杨贵妃顶了。
后世流传的唐明皇和嫦娥姐姐在广寒宫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的剧情,换成了:
杨贵妃在月宫跳舞,唐明皇奏《霓裳羽衣曲》。
没办法,谁让大唐全民“隆环党”。
收视率才是硬道理。
2、催泪苦情绝恋剧
◆片名:《我在原地画你的背影》
◆编剧:唐宋众闲人骚客
◆导演:人民群众+唐宋众闲人骚客
◆男主:无女主:嫦娥姐姐
◣李白◢
白兔捣药秋复春,姐娥孤栖与谁邻?
◣李商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符载◢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晏殊◢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辛弃疾◢
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瞧这帮人闲的,姐姐过得好不好关他们P事啊。
这心操的,操稀碎啊。
不过倒是错有错着。
比起你雇的那帮脑残水军,这几个骚客倒把姐姐的形象从“抛夫女贼”变成“痴情孤女”了。
要不说大众的眼泪最好骗呢。
3、前世今生仙侠剧
◆片名:《欢喜冤家巧姻缘》
◆编剧: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导演:蒲松龄
◆男主:宗子美女主:嫦娥姐姐
山西太原有个叫宗子美的,瞧上隔壁寡妇的女儿颠当,一来二去就把人家闺女那啥啥了。
后宗子美又看上了被贬下凡的嫦娥姐姐,对姐姐说:“你和颠当我都喜欢,选谁呢?”
姐姐笑道:“没事,都娶了吧。”
宗娶了姐姐后说都云赵飞燕、杨玉环美,也不知有多美。
姐姐就施展法力一会儿变身赵飞燕,一会儿变身杨玉环。
俩人cosplay玩儿得不亦乐乎。
后来生了俩娃,都和大户人家成亲了。
全剧终。
看蒲松龄意淫症这般病入膏肓,也活该他一辈子只中了个贡生。
▼
姐姐拍剧红了,引一众粉丝崇拜
◆嫦娥
人面蛇身,蛇象征诱惑,表生殖崇拜(汉代出土画像石)。
◆嫦娥
变蟾蜍捣药,蟾蜍繁衍能力强,表生殖崇拜(《天问》)。
◆嫦娥
宫中有玉兔,兔繁衍能力强,表生殖崇拜(《楚辞》)。
◆嫦娥
宫外有吴刚伐树,月桂永不枯死,表生殖崇拜(《太平御览》)。
他们还能崇拜点儿别的吗?
▼
要说这帮老百姓也真有意思,自打姐姐搬到广寒宫成了“月神”,
就整天拜姐姐,求些个上不得台面的事儿。
“偷月亮菜”
中秋当夜,拜嫦娥娘娘
女子可到倾心的男子家中偷菜,并大喊:“是我偷的,想要就来我家找我。”
男子可入闺房寻找,不以罪处。(湘南、黔东古风俗)
“走月”
中秋当夜,拜嫦娥娘娘
女子可着盛装出门,游玩于市井、郊外,深夜不归。(《江夏县志》)
“摸秋”
中秋当夜,拜嫦娥娘娘
有求子人家,当夜可在他人地里偷长形南瓜(象征男子哼哼),明月夜放于女子被窝(《吕氏春秋·精通篇》:“月者,群阴之本也。”)。
第二天清晨吃下,可得子(《东京梦华录》)。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封建迷信!
哥你说是不是?
▼
不!是!
谁说中国的传统佳节就只是小打小闹,不隆重、不盛大呢?
南方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盛大的“中秋祭”。
取“请神”“送神”两段为例:
请神
主祭诵《请神词》(节选):
启心动念天地皆知圣德昭彰神灵感应
嫦娥仙子月宫诸神赐福天官赐禄天官
家堂香火各案宗师诸大百神速降速临
送神
主祭领,众人和:
(领):祀礼告成恭送千神(和):好
(领):月华加被五福临门(和):好
(领):千祈千应万求万灵(和):好
(领):千秋祭祀万户康宁(和):好
(领):太阴真君嫦娥仙子恭送回程
(和):恭送回程
这是对神明的敬畏,对祖先的感恩。
这份盛大,是华夏民族的生机。
▼
或许你奇怪,为什么中国传统佳节的传说、习俗都这么嬉笑怒骂、阴差阳错,尽是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事儿?
怎么?非要诅咒个国王,迎娶位公主,斩杀只怪兽,拯救座城池才行?
来年,我儿子能中乡试;
来年,我得个大胖孙子;
来年,俩儿媳妇不吵架;
来年,家里的房子修修;
没有家国天下、忠勇大义,
没有贪得无厌、痴心妄想。
最朴素的心愿,
最美好的期待,
最平凡的真实,
最长久的幸福。
正如“中秋”名字的来历:八月十五,季节为秋,日在月中,就叫“中秋”吧。
▼
联姻、繁衍、长生不死,玉兔、吴刚、广寒宫。
人们想象了太多动人的传说和不切实际的美好。
好像中国人就爱这无聊煽情的“大团圆”,自欺欺人,无比矫情。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我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我们正是因为懂得,才更加珍惜。
佳节月,共婵娟。
祝好。
▼
惯例,送名句,拿去装逼: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霜月》(唐)李商隐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唐)刘得仁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中秋月》(宋)苏轼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减字木兰花》(宋)黄庭坚
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
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行香子》(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END-
以下是一个真诚的
[广告]
中秋,我能在你的伞下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