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从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看浙江各地文学名著阅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3/13

浙江省资深命题主持权威领衔

位学习者共同选择

文/方关军

在取消了全省统一的中考命题大纲之后,各地市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渗透不仅不会中断,反而会更加突出。所以,在中考复习教学阶段,总览各地往年的中考文学名著阅读试题,对我们进行文学名著阅读复习指导肯定会有所帮助。所以有必要回眸最近五年浙江各地的中考文学名著阅读试题,以便把握中考文学名著阅读命题的轨迹与走向,从容应试。

前两篇我们讲析了杭州卷、宁波、温州、金华卷文学名著阅读的命题轨迹与走向,这一篇来讲嘉兴舟山卷和湖州卷。

05

嘉兴舟山卷

年卷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8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B.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安东尼奥、菲利普、奥楚蔑洛夫分别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

(2)阅读名著《水浒传》中的片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3分)

A.且说▲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句中“▲”处人物是谁?)

B.林冲回到房中,端的是心内好闷,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被那贼陷害”具体指什么事?)

(3)右边这首小诗富有哲理,请选择下列选项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加以印证。(80字以内)(3分)

A.阿廖沙B.范爱农C.列夫·托尔斯泰

(1)C(2)A.时迁B.林冲中高俅奸计,误入白虎堂(3)示例1: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阿廖沙忍受着苦难,以坚韧的意志,最终从地狱走向人间。

示例2:托尔斯泰遭到整个上流社会的排斥(被教会开除教籍),仍不屈不挠地抗争,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笔耕不止,创作出伟大作品《战争与和平》。

三道题。第(1)题测文学常识。选择题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信度与效度俱佳,是测试文学常识最佳的题型选择。第(2)(3)两题为名著阅读题。第(2)题测《水浒》,引用书中两个细节片断,根据相关信息特征,或说出人物,或道出事件,落点于细,着眼于大,评卷方便,效度高。第(3)题,落点于冰心的哲理小诗,要求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做印证,三个人物选项,源自不同作品,反映了知识面的宽度,体现出弹性,却又不是无限制的放开(毕竟是考试,还要考虑评卷的问题)。其难度分布,由低到高,梯级分明。

年卷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8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2)阅读下面名著片断,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3分)

一个清晰而离得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个这样称呼的她。”

片断中加点的“我”是▲(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事件)。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誉。小说中,下列哪个人物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说说你的理由(50字以内)。(3分)

A.赵云B.吕布C.诸葛亮D.刘备

(1)B(2)简·爱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疯妻子的事情。或:罗切斯特结过婚;罗切斯特有妻子。(3)参考示例:

A.赵云: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赵云奋不顾身,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单骑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刘备之子阿斗。)

C.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义,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D.刘备:为了维护兄弟情义给关羽报仇,刘备不顾一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摆七百里长蛇阵发动夷陵之战),大败于东吴陆逊,病死白帝城。

与上一年相同,命题思路如出一辙。第(1)道测文学常识,仍用选择题。第(2)道仍选作品片断,要求指人说事。第(3)道也是如此,引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语:“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要求在备选人物中另选一个,用他的故事来证明这一赞语的广适性。保持题型稳定性的优点是可以增加应试者心里的踏实感。

年卷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每组二选一,各60字左右)(4分)

(1)C(2)读懂内容:

示例1:我选(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探险之旅。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或: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示例2: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革命。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读出感悟:

示例1: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或:贻误紧要关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错误决定扼腕叹息。∕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格鲁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命运始终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惠灵顿,夺得战争胜利。

示例2: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苏特尔(祖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或: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好结果。∕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令人敬佩。

第(1)题仍用文学常识测试最适合的选择题型。第(2)题名著阅读题,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现,从“读懂内容”、“读出感悟”两个角度进行测试,具有真实感,也有阅读的示范意义。

年卷

名著阅读(7分)

○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品

1.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4分)

○开展专题探究,获得思考感悟

2.许多名著中的人物都有“成长”的故事:《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中的阿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成长路上,他们曾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请选择上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阐述。(字以内)(3分)

1.⑴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他们往往是穿插出现,较难理清。集中阅读有关吴用的相关章回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全面把握该人物形象。

⑵小说常见的是用第三人称写,《简?爱》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一方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使小说亲切可感,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2.示例1:《草房子》中的桑桑,他在油麻地小学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鼠疮),经历了生死考验。在四处求医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父母亲、温幼菊、纸月、柳柳等周围的人对他真诚的关爱和帮助,把喝药看成是一件悲壮而优美的事情,不再恐惧,变得更加善良,也更刚强。

感悟:(1)生命的美好庄严(优雅)。(2)亲情友情的可贵。(3)要坦然面对磨难,不要悲观失望。(4)要坚持,相信奇迹会发生。

示例2:阿廖沙刚到外祖父家,出于好奇误染桌布,被外祖父毒打大病一场。这场病使他开始变得善于观察与敏感了,在养病过程中,他感受到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小茨冈的善良正直,使他在那个黑暗的环境里逐渐养成了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憧憬等品质。

感悟:(1)挫折也不一定是坏事,要正确对待,它能促使人成长。(2)磨难能锻炼人。(3在黑暗的日子里,不要悲伤绝望,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

示例3:保尔?柯察金在筑路时,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无法正常工作,也曾迷惘动摇,

后到公园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时,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想到要为理想而献身,又忘我投入工作。

感悟:(1)面对困境,我们要想想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精神寄托,内心才会强大。(2)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理想信念。(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这一年起,题干明确为“名著阅读”,排除了文学常识的测试,考试目标更集中,更明确。并且将“名著阅读”从积累板块中剥离出来,划入阅读版块,细小的变化中可见其地位的提高。试题延续上一年的命题思路:第(1)题以填写“阅读任务单”的形式设题,以“阅读策略”为视角,落点于把握作品内容;第(2)题继以“专题探究”的视角,落点于阅读的思考与感悟。两道题相互关联,既有阅读的真实感,也有题型的新鲜感;既是阅读测试,也是读书指导。

年卷

(6分)

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A.《艾青诗选》B.《红星照耀中国》C.《西游记》

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阅读时,可以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或者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做好摘抄和批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

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示例3: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信仰。

阅读时,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作品中某些打斗的场面、写环境气氛的诗词、降妖伏魔的雷同情节可以跳读。体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情节需要精读。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圈画出一借芭蕉扇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对话进行精读,从对话中体会他们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从而感受他们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本卷别出心裁,将整张试卷设计成一次综合性的语文活动,以活动内容为线索,将试卷的各大板块有机串联起来,名著阅读为其中的一个活动内容,名之为“红船共读”。其构思之用心,自不待言。但题中可能有个问题值得思考。题目给考生的指令包含两个任务:一是要求说说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再是要求结合名著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自己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从教学测量学的角度论,一道试题测试的目标指向应是越集中越明确越好,而这道题的测试目标会否有杂糅之嫌?从考试答题的角度论,“阅读方法”是一个模糊概念,会否出现因理解各不相同致答案五花八门而无法评卷的情况?

总评

五年来,嘉兴舟山卷的文学名著阅读考查命题经历了一个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7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