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刘殿波原创重拾民间故事,重拾中华民族优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0/19

重拾民间故事,重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读清华社中国名家经典原创图画书系列有感

作者:刘殿波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我经常到幼儿园和中小学去,而每每到幼儿园或小学,自己总喜欢拿起一两本图画书给孩子们读。看着孩子们陶醉于图画书的喜悦状态,心里总是泛起一种莫名的感动。然而每每感动之余,却又总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一开始不知道这种怅惘来自何处,后来读得多了,才逐渐发现原来自己读的作品,大多是国外作家和插画家的创作,鲜有中国本土较高水准的原创图画书。

近期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套中国名家经典原创图画书作品,这里面既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鲛人的眼泪》《雷神的故事》和《钟馗驱狐》,也有来自于古代志怪小说的《蟋蟀》《婴宁》和《秋公与花仙》。故事均配以不同类型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插画,用图画书的形式进行了重新演绎,使这些传统故事有了非常生动的具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管是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还是如《聊斋志异》这样的古代志怪小说,大多故事主题多是围绕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样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讲述故事。《秋公与花仙》中,爱花的秋公受到恶霸欺凌后就得到了花仙的帮助,恶霸受到应有的惩罚,而秋公也被玉皇大帝请上天做了护花使者。《蟋蟀》是根据蒲松龄创作的最有名的聊斋故事之一《促织》改编而来,故事从明朝宣德年间宫廷喜斗蟋蟀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也有力鞭挞了官府的腐败。但是故事结尾以因蟋蟀昏迷的孩子精神康复、父亲得中秀才的大团圆结局收场,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善的表达与弘扬。

中国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更是充分体现着惩恶扬善的元素。《鲛人的眼泪》就表现了助人者得福,《钟馗驱狐》的故事则表现了为恶者必蒙祸的朴素价值观。正是这些故事让中华民族善恶有报的观念流传了上千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维系着中国人道德观念的纽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图画书也让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很多连环画故事: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很早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了点滴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大多是从小时候读过的这些连环画故事开始的。在我的理解中,女娲造人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版上帝造人的故事,而类似《聊斋志异》这类志怪小说的精彩程度也绝不逊于阿拉伯神话或古希腊英雄故事。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产生了很多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传说和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些故事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递着价值和情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种“认祖归宗”般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这些传统故事已经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和基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源源不绝的血脉和纽带。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逐渐被外来的文化所吸引,我们自己的传说和故事在外来文化大潮的冲击中似乎都逐渐被浸没了。如何把这些中华传统故事传递下去,如何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绵不绝,曾经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中华传统故事图画书的出现,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让儿童和青少年以他们喜欢的图画书方式阅读中国传统故事,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胜于任何的道德说教,孩子们在阅读中就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儿童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领域,重拾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和传说,就是重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孩子需要多读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国的孩子更需要多读中国自己的优秀作品,包括流传几百上千年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唯如此,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既有世界的眼光,又有中国的灵魂。这就需要有更多有责任心的作者和出版人积极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既忠实于民间故事和传说,又符合当今儿童审美特点,富蕴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来。清华社的中国名家经典原创图画书系列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样板。(本文为作者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家经典原创图画书(第二辑)》所写导读,已作为该套图书插页附送)

(本文为作者原创,网站转载请注明转载自“约绘童年”,欢迎大家







































卤米松乳膏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