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回忆录
——从电影看清社会现实和人性
[本文阅读需8分钟]
方舱工作结束,刚从方舱隔离回来,又开始了居家隔离。
在百无聊赖的隔离生活中,读书成了一种不错的消遣。
在方舱隔离期间又翻了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时隔十几年再读此书。此时已经木有了当年那股“昼夜不眠,刨根问底”的狠劲儿了。年轻时读书总想从书里得到点什么?总想知道个“为什么”?能否指导现实行动?
随着年龄长大,阅历渐多,读书渐渐成了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就连《红楼梦》都成了一种催眠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里冯老对各家评论暂且不谈。里面有一句话尽凡记忆犹新:
“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总结一下就是:没有经过系统性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活得。
所以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反思”。
接下来尽凡借隔离期间的观影记录,我们一起去了解下时代变迁中的电影与哲学的流变:
方舱隔离十天,除了每天外出拿饭和做核酸时可以出门放放风。其他时间基本就是在宿舍里看书或者看电影。把胡金铨的《侠女》、《龙门客栈》、《大醉侠》和《空山灵雨》看了一遍,发现中国很多拍武侠和功夫片的导演都有模仿过他的痕迹(像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就借鉴过《侠女》及《空山灵雨》等)。胡的选景、拍摄和剪辑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能够做到这种水平真的很赞,有一种“月照空花水自流”的禅意在里面。光看电影就能让人领略这美不胜收的美景,给人一种水月空花、流连忘返之感。尽凡还从弹幕上了解到《侠女》女主徐枫竟然是汤臣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董事长(汤臣旗下知名品牌:汤臣一品),有趣的弹幕有“徐老板真漂亮、徐老板房子给降降价、徐大侠转行做地产了、徐女侠地产不景气继续回来做电影吧……”
[胡金铨导演电影《侠女》片段]
年金马执委会宣布,徐枫因其在演艺、制片方面的成就,以及修复、保存经典影片的贡献,获得第54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我们能免费在Bilibili看到这么多胡金铨导演的经典高清电影,基本都是徐枫出资修复和保存的。在此感谢她对电影艺术的贡献,才能还原这些经典电影艺术作品,让大家领略到那个年代的“月照空花水自流”的东方艺术之美和禅意境界。
[胡金铨导演《侠女》电影海报,图为女主徐枫]
这些胡金铨电影大家不熟悉的话,另外一部徐枫参与制作的《霸王别姬》大家应该看过,《霸王别姬》由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和葛优主演,曾获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等。影片以清末民初到文革为时代背景,展现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社会变革中人的生存状态,又对当时时代下的人性进行深入挖掘,重点突出了“戏子”这个行当的兴衰荣辱。对于经历过疫情的我们,它提供了一面反思的镜子。本段提到的电影剧本改编也很赞。强烈安利胡金铨的电影《侠女》(改编自《聊斋志异》名篇——侠女)。
[电影《霸王别姬》,主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和葛优]
除了胡金铨导演作品还看了几部黑泽明的经典,像《罗生门》、《生之欲》和《红胡子》等。虽然都是老式黑白电影,但是故事编排合理,演员演技很到位,尤其是那一个眼神通过黑白屏幕就能领悟到演员要表达的神蕴,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罗生门》借和尚、樵夫和乞丐三人在罗生门下对同一个公案的对话:“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三人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讲述故事。深刻揭露了人性趋利避害,只选择美化自己的道德、掩饰自己的过失、减轻自己的罪恶方面讲述故事,最后事实真相变得扑朔迷离……电影改编自日本“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竹林中》。
社会时代虽然变迁,但人性趋利避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为主的社会丛林法则又何曾变过?所谓千变万变,人性不变。现在社会已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的市场是个“看不见的手”和分工理论运用到了极致,分工越细社会贫富分化就越严重,而人的幸福感也就越少,这些都是人类急速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无可挽回的精神损失。所以发展至今各国又想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寻找可以解救人类精神家园的“灵丹妙药”,这种药是否存在,它又能否维护或重建人类日益破碎的精神家园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尽凡也一直在探索中。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留言分享交流。
凡是称为经典的电影艺术作品,一定是时代和人性深度融合的产物,它既能深刻反映时代现象,又能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像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鲁迅的作品、老舍的作品和莫言的作品等。再加上演员精美绝伦的演技,就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例如《罗生门》电影中演员演技简直可以秒杀现在那些靠科技、流量和资本砸出来的小鲜肉。另外通过电影作品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面以及揭露人性中的善与恶方面也处理的恰到好处,这种作品放在现在国内估计是过不了审的,或者被删的面目全非才能上映吧。截至目前国内也就一部《我不是药神》应该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吧。
[黑泽明导演《罗生门》电影海报]
经历过上海疫情,更兼在方舱近距离接触过那些“耸人听闻”的见闻之后。尽凡才猛然发现,活着的意义应该要尽全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这事对他人无害,对自己、家人乃至社会有利,这样的事无论是否挣钱,是否盈利都该坚持去做。因为这是人类走出精神困境的唯一道路。比如尽凡写作这件事,只是尽凡的爱好,灵感来了就写写,它和金钱无关。有时是直抒胸臆的随笔,有时虚构几篇小说或剧本等。当然尽凡并不希望每个人都这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境遇和价值观不同,所以选择也会千差万别。但愿每个人都能: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的活在当下。
尽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深感人生难得,说不定哪天我们也突然莫名其妙的“阳”了,突然莫名其妙的“走”了。世事无常,凡事都不无可能。
俗话说的好:“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对此,尽凡还自己诌了一句诗:
我们
活生生来
活生生走
来了走
走了来
这就是人生
——《死神的礼物》
电影推荐(Bilibili均可搜索观看):
胡金铨导演:
《侠女》
《空山灵雨》
《龙门客栈》陈凯歌导演:
《霸王别姬》
黑泽明导演:《罗生门》
《生之欲》
《红胡子》
尽凡写于年6月4日12:00
[部分图片/视频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1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