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聊斋志异一捉狐》,让自己想起一个尘封近三十年的故事。《捉狐》讲的是孙老翁白天睡觉时,狐狸作祟,被孙老翁抓住,在斗智斗勇过程中,又被狐狸跑掉的故事。在自己小时候,87,88年的时候,那时没有电脑,手机,甚至电视都是稀罕物。那时的乐趣除了一帮熊孩子追逐打闹,就是围着老人听他们讲那些鬼魅妖狐的故事。那时的自己也就八九岁,村东头有一大片洼地,里面种满了密密麻麻的树。每当夜晚来临时,风吹动树叶,哗哗作响,总感觉树林里藏着一双双诡异神秘的眼睛,望着在路边行走的人!大人也经常告诫我们,不能进去,里面藏着“老毛猴子”,会逮小孩。这个告诫也成了儿时噩梦。“老毛猴子”是啥?人到中年的自己也没搞明白!一块玩耍的小伙伴于炀家距那片洼地就隔着一条通向村外的路。夏天的夜燥热烦闷,蚊子在耳边嗡嗡不停,甚是闹人!于炀睡意懵懂,尿意袭来,稀里糊涂的爬起来。当来到院子里准备尿尿时,隐约听到随风飘来的阵阵哭声。这让饱受妖狐鬼怪故事洗脑的于炀一个激灵,也顾不得尿尿,跑进屋里,钻到被窝蒙住头,就不敢出来了。慢慢睡意还是盖过恐惧,再睁眼时,已经天亮。起床,洗漱一番,坐在桌前准备吃饭,于炀爸爸从外面回来,放下干活的家伙,冲着还在盛饭的于妈说:“外面都在说,昨晚不知道哪家吵架,半夜女人还在路上哭,你说是不是闲的,干一天活不累么!”于妈说:“我也听村里人说了,不知道哪家?”“是老毛猴子!俺昨晚听到了!”于炀接话。“小孩子知道个啥!”于爸说了一声,也没在说这个事。到了第二天晚上下半夜,嘤嘤咛咛的哭声又响起来,并且声音要比昨晚大,住在村东路边的人家几乎都听到了。于爸于妈披上衣服站在院里听了半天,像是一个女人在边走边哭,声音在夜里渐行渐远。两人也没听出声音是谁。哭声远去后,便回屋睡觉了。到了白天,这件事就在村里传开了,众说纷纭,最邪乎的一个说是,晚上下班,看到路边蹲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那哭,看着不像人,像是一个大皮狐子,说的有鼻子有眼。说要不是自己一个人,非要看看到底是人还是大皮子。“要是今晚再哭,我就看看到底是个啥玩意?”有人说。“别到时吓尿了!”一阵哄堂大笑。烦闷燥热的夜晚,姗姗来迟,仿佛知道人们再等待什么。哭声也如约而至!于爸穿上衣服就要爬到屋顶去看看,于妈抓住他不让去!当于爸爬到屋顶,借着外面朦胧苍白的月光,看到路上的景象时,浑身一紧。只见一个双臂背在身后,身影佝偻,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的东西,边走边嘤嘤咛咛得哭,朦胧惨白的月光下还能看到一对长长的耳朵。它好像听到了声音,转头往后看去,吓得于爸迅速趴下,就在这一霎那,还是看到了那东西长长的鼻子,一双发着幽光的眼眸。于爸就这样趴着,直到听不到声音,才敢从屋顶下来。“皮狐子”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起的一种很神奇的动物,有人说是狐狸,有人说是类似狐狸的一种动物,喜欢模仿人的声音,能站起来像人一样走路。在童年的记忆里,关于皮狐子的故事数不胜数。现在听不到了。故事始终是故事,这个事是真是假,我也不敢肯定,毕竟时间久远,记忆也会偏差,也许只是大人们骗小孩子的把戏。就当听个稀罕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