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世
界
佛教的大千世界
第三篇地府览胜
第五章鬼趣种种
第三节鬼的种类及业因
鬼的种类极多,在“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大类中,又各有千差万别,其花色品种不知凡几。
《正法念经》卷十六中列举出三十六种鬼:
一、镬身饿鬼,又名镬汤鬼。该下油锅或在开水锅里煮。因为他们前生曾以杀生为生,包括刽子手和屠夫之类;还有些是因为前生有人托他寄存财物,他见财起意,拒不归还。
二、针口饿鬼,又名针口臭鬼。咽喉食道如针尖一样细小,休说吃饭,连咽一滴水也不能通过。由前生曾雇人杀生所致。
三、食吐鬼,吃喝后立即吐出。这大多是妇人的果报,前生其夫乐善好施,劝妇人施舍钱财,但妇人吝啬,积财不施。
四、食粪鬼,只能食粪。前生为人妻,常自己偷吃,让丈夫忍饥挨饿,或嫌弃丈夫。
五、食火鬼,饥渴时所食饮食立即化为烈火,烧得痛苦嚎叫。前生曾想法断人食量,令人饿死。
六、食气鬼,常感到饥渴,但不能吃喝。前生自己独吃美食,不顾妻子儿女。
七、食法鬼,常年饥渴不堪,瘦得皮包骨,只有靠听僧人说法略解饥渴,维持精气不散(即如人之保持生命)。这是因为前生以营利为目的而为人讲说佛法。写到此,笔者悚然自警,自思将来不免作食法鬼,但不如此则今生无计,也管不得来生。
八、食水鬼,信众焦渴异常,拼命喝水也不能缓解。前生曾以烈酒为水骗人上当,或不持斋戒。
九、希望鬼,常感到饥渴难耐,但不得饮食,只有在祭祀时才能吃喝一些。因前生做买卖时用尽心机,以不正当手法牟取利润。
十、食唾鬼,常感饥渴,又时时被扔进汤锅烧煮。只食人的唾液和肮脏的东西。因前生以不干净食物打发乞食僧人所致。
十一、食发鬼,有人用鲜花进行祭祀时,此鬼便于此时食花,虽身常饥渴,但不能吃别的东西。因其前生曾盗用装饰佛像的“华发”来打扮自己。“华发”指用鲜花编织成串的装饰物。
十二、食血鬼,只能于祭祀时,吃些带血的祭品。因前生自己宰杀牲畜吃肉,而不给妻子儿女吃。
十三、食肉鬼,此鬼奸诈而且相貌丑恶,为人憎恶。只能吃供祭的杂肉,不能吃别的东西。因其前生为屠夫,将动物肢解切碎而称卖,并常常缺斤短两,或挂羊头卖狗肉。
十四、食香鬼,以烟香为食。前生曾以劣质香当作优质香卖,赚取高价。
十五、疾行鬼,平时总以肮脏的东西为食物,吃进以后,突然全身燃着,烧得死去活来。这些鬼生前为僧人,身着法衣,四处化缘,假说为病人治病,但化来的钱财全买成好吃的东西,独自吃了。此是僧人破戒之报。
十六、伺便鬼,浑身毛发常常自燃,以食旁人排出的秽气而存活。皆因前生诈骗钱财,不修福业。
十七、地下鬼,或称黑暗鬼,他们眼睛看不见东西,总住在布满毒蛇的黑暗地方,被蛇咬得疼痛不堪,犹如刀割,天天发出凄惨的哀鸣。前生多为赃官,食赃枉法,将无辜的人打入牢狱。
十八、神通鬼,又称大力鬼,虽有大力神通,但常由此而被役使或招来祸患。其前生皆曾拐卖人口,偷盗财物;能量很大,却全用在做坏事上。
十九、炽燃鬼,常无缘无故浑身着火,像被人浇上汽油然后打火烧着,痛得狼哭鬼嚎,满地乱滚。此类鬼前生或为官兵,或为流贼,攻城掠地,杀害百姓。按规定,此种鬼再投生为人后,还要遭别人抢掠。
二十、伺婴儿便鬼,以食婴儿大小便为生,而且常加害于婴儿。前生曾杀害婴儿,性情暴躁。
二十一、欲色鬼,混迹于人间,与人类交合,靠兴妖作怪维持生存。此类鬼前生多行淫乱,靠卖淫谋财。
二十二、住海渚鬼,住在大海孤岛上,无以蔽体,遭受绝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暴寒暴热之苦。因前生曾于旷野,遇到孤独无助的病弱者,巧取豪夺其财物,故受此报。
二十三、阎罗王执杖鬼,供阎罗王役使,执杖奔走。前生皆谄谀国王,阿附权贵,弄权窃国,多行暴恶。
二十四、食小儿鬼,此是常吃婴幼儿的厉鬼。前生曾假作咒术,骗人钱财,并无缘无故地虐杀猪羊。死后先下地狱,服满刑期,又堕于鬼道。
二十五、食人精气鬼,此为食人精气的厉鬼,前生为军官或士兵,战争时与亲友相约,互相救护,实际上眼看他人苦战而亡也不救护,反依靠他人的勇力掩护而逃得性命。
二十六、罗刹鬼,此类饿鬼专门吃人,能凌空飞行,常为饥火焚烧。前生皆是杀人成性者。
二十七、火炉烧食鬼,此类鬼前生极吝啬贪婪,乃至想办法从僧人口中夺食,死后先下地狱,出地狱后转生鬼道,常被大火炉烧身。
二十八、不净巷陌鬼,出没于巷间小路,捡食垃圾或肮脏的东西吃。前生曾给出家人吃不干净的食物,故受此报。
二十九、食风鬼,常十分饥渴,但只能喝西北风,因其前生遇见僧人来乞食,非但不给,反而作弄一番。
三十、食炭鬼,常不自觉地吞进火炭,烧得半死。其前生曾主管刑狱,虐待犯人,让他们忍饥挨饿。
三十一、食毒鬼,先堕地狱道,刑满后转生鬼道,饥饿时只能吃一种毒火获烧身之痛。其前生曾在食物中下毒而致人死命。
三十二、旷野鬼,常患饥渴,被天火烧身。其前生曾霸占旷野中湖池,不许过往人饮用,并口出恶言。
三十三、冢间食灰土鬼,常吃死人,常住在被焚烧的尸体热灰上。其前生以盗卖寺庙花果为生,故受此报。
三十四、树中住鬼,住在树中,饱受寒热之苦。本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积阴德的事,但此类鬼之前生,偏心怀恶意,盗伐众人乘凉的大树而换取钱财。
三十五、交道鬼,常遭飞来的神锯割截肢体,死而复生。饥渴不得食,只有碰到在十字路口举行祭祀时,才能吃些祭品。其前生曾拦路抢劫,夺取行路人随身携带的口粮。
三十六、魔罗身鬼,又称杀身饿鬼,此鬼应属于魔中之死魔,能伤人性命。《智度论》卷六十八说:“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其前生皆信邪教,行邪法,扰乱佛法智慧,故受此报。
这里所举的三十六鬼,多属于饿鬼类,仅能窥见一斑,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鬼,在佛经上多得难以统计。
如《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有三种鬼专与坐禅人捣乱,破坏精进修行。其一名“精媚鬼”,专迷惑禅定者,他或变作美貌少女,以色相动摇禅定者心意;或变作老弱病残之人,声色凄苦,使之生悲哀怜悯之意;或化作狰狞恐怖的形象,使之生畏惧心理。禅定者只要心念一乱,则前功尽弃。这鬼乃鼠精,一般都于夜间子时活动。
坐禅人如见到这样的鬼在子时出现,大声喊出“鼠”字,则它便立刻消散了。其二名悚惕鬼,其三名摩罗鬼。
这两种属于魔鬼类,后者于三十六鬼中,其实与饿鬼类有物种差别。
第四节最可怕的几种鬼
鬼道中有几种最可怕的鬼,不可不知。
第一恶鬼就是罗刹鬼。许多佛教典籍都记载着罗刹鬼的故事,宣扬其凶恶可怖。从这些文字中,可感到一种无庸置疑的、真实的、来自遥远历史的极度的惊惧和恐怖心理。当然具体的历史内容,已经模糊扭曲,映现为罗刹鬼的形象,这已很难弄明白。但那种来自远古的强烈的恐怖心理却十分清楚,可真切地体验到。
慧琳《音义》卷二十五说:“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罗刹鬼所以可怕,首先在吃人和残忍,其次是具有人难以抗拒的异常功能。据说罗刹鬼有男女之分,男称罗刹娑或罗刹男,身体为黑色,赤发绿眼;女称罗刹私或罗刹女,相貌与男鬼截然不同,个个都是天姿国色。
比较而言,罗刹女比罗刹男更可怕,在吃人和残忍方面也更著名。佛典有“八大罗刹女”、“十大罗刹女”、“十二大罗刹女”、“五百罗刹女”等名数,罗刹男却无此“殊荣”。
佛经记载罗刹女吃人的故事很多。《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载:昔时有五百商人经商,忽遇风暴,将船吹到罗刹国。此国内全是罗刹女,她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带着花冠花饰和各种珠宝,并香汤沐浴,以香涂身,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纷纷赶到岸边,迎接落难的商人。
将商人引到罗刹城之后,温言软语,编出一套谎言,劝商人们与她们结为夫妇,恩爱到老。商人们经不住诱惑,则在罗刹城住下,乐不思蜀了。
那罗刹城清洁美丽,鸟语花香,有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宛如仙境。那些罗刹女告诉商人们,千万不要向城南方向去,那里是不祥之地。
其中有一个商人起了疑心,某夜趁罗刹女都睡熟之后,独自起身出城,向罗刹女宣布为禁地的城南方走去。
他沿着一条寸草不生的荒凉小路走了一段,忽听前方传来痛苦的呼喊声,像地狱里那般凄惨。他十分害怕,喘息了很久,才鼓起勇气继续前进。他循着声音,摸索着来至一座铁城边,爬上靠城墙的一株大合欢树向内看望,顿时毛骨悚然。铁城内污秽不堪,全无房舍,地上摆着几百具尸体,横七竖八,臭气冲天。有些尸体只剩下一半明显是被撕咬吃掉的,还有些虽被吃掉半身,但还未断气的。
四处残肢断臂惨不忍睹。血肉尸骨中,还坐着一些活人,因没有饮食,瘦得筋骨暴露,眼窝塌陷,像骷髅一样,他们饿急了,便互相撕咬,吃人的血肉。
其中一人看见树上的商人,大喊救命,并告诉他,他们也是商人,在海上遭遇风暴,船只被毁,飘流到此地。
上岸时也是五百人,被罗刹女引诱,与她们交合,生儿育女。过了一段时期,就被关到铁城里,已被吃掉一半,只有二百五十人还在垂死挣扎。由于那些罗刹女贪吃人肉,十分残忍,连生出的儿女也都吃光了。
这铁城内的人十分善良,不但说出真相,而且自述已经无望得救,让商人回去告诉同伴,速速逃命。并且告知逃脱的方法:四月十五日,有一天马,名鸡尸马王,将来此食岸边的无糠自然粳米,天马有大神通,可带他们逃回家去。
商人回去后,于四月十五日将此事告知其他商人,众皆恐惧战栗。他们依言共同去求马王,凭借天马的神通,渡过茫茫生死海,终于回到阎浮提洲。
罗刹女所以最害怕,是因为他们除残忍阴毒,乃至可自食儿女之外,还有迷惑人的外貌和手段。这比直观的青面獠牙更有危害性,更令人畏惧。
《出曜经》卷二十一《如来品》也记载了一个罗刹女的故事。
前半篇与《佛本行集经》所述大同小异,也是船只遇难,商人落罗刹界,为罗刹女所裹胁迷惑。一商人潜至铁城,发现里面有“数千万人”啼哭号唤。其中一人告知真情,并教他于十五日去求马王救度。
后半篇则不同。经云,到了那天,马王在高山顶呼唤:谁想回阎浮提洲?声音远震,五百商人听见,全跑到马王那里求救。马王说:凡欲回家乡的人,必须心意坚定,毫不动摇,要是犹豫不决,他也就无能为力了。此时,那些罗刹女也赶来,并不使用强制手段,而是怀抱着与商人们生出的儿女,宛转娇啼,诉说情意,温存挽留。
那五百商人,除大智师子一个之外,全都心意摇动,不能割舍恩爱之情。最后,只有大智师子一人乘天马回乡,而其他的人都留在罗刹界,尽为啖食。
故事没有完结,当大智师子回家后,与他配合的罗刹女竟拖儿抱女,飞渡重洋,也追到阎浮提洲来。她到了师子所在国度,故意步行前往,一路上逢人便哭诉师子负心,抛妻弃子。
经过所有村落的人,见罗刹女花容月貌,性格温柔,小儿女又可怜可爱,无不表示同情,纷纷指责大智师子乃负心郎。此事传扬开来,惊动了国王。于是,国王传大智师子与罗刹女来王宫,对簿公堂。罗刹女对国王哭诉说,她与师子结为夫妇,生儿育女,但师子竟另寻新欢,无情无义。并声称,如师子不要她,至少应收留儿女,她自己还年轻,可另寻归宿。
国王见她异常美貌动人香艳妖媚,不禁心猿意马,把持不住。于是质问师子,为何翻脸无情?师子说:这女人并非是人,乃吃人的罗刹鬼。于是将他和五百商人的遭遇和亲眼所见铁城中的悲惨景像描述一遍。
但国王和大臣眼见罗刹女活生生站在面前,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哪肯信她是吃人的恶鬼!全都认为师子所言纯属天方夜谭式的捏造,不禁义愤填膺。本来要将师子治罪,不过国王另有私心,对师子说,如你不要她,就留她在宫中,让我观察观察,再作决断。师子极力劝阻,说罗刹女如留在宫内,宫内必要遭殃。但国王哪里肯听,命人将师子轰了出去。
第二天,直到中午,宫门都未打开,大臣们在外等候,听里面寂然无声。议论纷纷,都认为是国王新纳美人,意贪欢乐,所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师子听到消息,赶来说宫中必定已然遭难,后说服大臣派人取来高梯,逾墙而入,才发现里面血肉狼藉,死人骸骨遍布宫室内外,国王、嫔妃、婢女和卫士都被恶鬼咬死吃掉。由于只剩下骸骨和零星血肉,已无法分辨哪是国王的尸骸了,只好将所有的骸骨合并埋葬。
后来,大臣们选师子为国王,派兵去罗刹国,杀尽恶鬼,报仇雪恨。
这个故事更证明罗刹女之可怕。其一是她们的欺骗性,即使当面指出她们是恶鬼,但人们都宁愿相信她们而不愿相信道出实情者,如那四百九十九名商人和国王,可谓宁死不悟。其二是其残忍凶恶,按此故事所言,仅一罗刹女便将整座王宫内的人吃尽,便知这确是恶鬼中的最恶者。
仅次于罗刹的另一种恶鬼名夜叉。夜叉又名阅叉或药叉,皆音译之变。《玄应音义》卷三说:“阅叉或云夜叉,皆论也。正言药叉,此译云:能啖鬼,谓啖食人也。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也。”据此可知,夜叉的原意,是能吃人或能伤人的鬼。
夜叉所以能与罗刹齐名,是因为鬼类虽多,伤人性命或使人致病者比比皆是,但食人血肉者则为数不多。
这两种鬼都以人的血肉为食,所以特别可怕。据佛典介绍,夜叉鬼的特点是:力大勇健,行动迅速,能隐秘身形,随意变化。这就教人防不胜防了。
《杂阿含经》卷四十九载,有个名屈摩的夜叉鬼,曾对佛陀说,他要为佛陀和诸弟子提供夜宿的地方,于是摇身一变,以一身变作五百间房舍,里面还有床褥,有五百盏油灯,只发光焰没有油烟。真是神奇极了。但以此神通用来吃人,那就是可怕的事了。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画皮》,记一个狰狞丑恶的鬼将人皮披在身上,化作美貌妇人。太原王生被其迷惑,带到家中,妇人竟裂其腹,挖其心而去。后被道士追赶,又化作一个雇工,到别人家做活。
其变化莫测,属于夜叉鬼一类。
夜叉鬼似乎比罗刹鬼略逊一筹,可能是此类鬼单独行动,不像罗刹鬼那样大规模地吃人。
还有一种鬼的家族,以其家长最为可怕,不过后来改恶从善了。这就是佛典常提及、而人间常供祭的鬼子母。
鬼子母生了一千个儿子,一千个儿子皆作鬼王,每个鬼王又率领数万名鬼众,形成一个庞大的鬼的家天下。
一千个鬼王中,五百在天上,五百在人间,都是一味地搅扰,弄得天上人间不得太平,这种以家族为纽带维系着的庞大的鬼帮,显然比无组织的鬼可怕得多。
据《鬼子母经》说,鬼子母生在人间,喜欢吃人,但不是什么人都吃,而是专吃婴幼儿。她来无影去无踪,抓儿童来吃就像从树上摘果子一样容易,而且不为人知。
人间丢失的儿童越来越多,许多人家悲痛哭泣,弄得阎浮提洲内一片愁云惨雾。佛弟子阿难便向佛陀建议:是该管管的时候了。
但是佛陀很为难,因这鬼子母的势力太大,他承认对那一千鬼王无可奈何。商议很久,终于定出一条计策。那鬼子母虽已有一千个儿子,但还在生育,家中还养着几十个幼儿。等鬼子母外出时,佛便派阿难去她家中,偷走十几个幼儿,带到佛住的精舍中藏匿起来。
鬼子母最是疼爱她自己的孩子,回家后一看丢失了十几个,于是四处去找,啼哭不止,也顾不得再去偷吃别人家的儿童了。找了十几天还未找到,痛苦得以头撞墙,仰天呼号,连饭也不吃水也不喝了。
佛看时机已到,便派了一个僧人,去对鬼子母说:佛法无边,如你找不到儿子,可求佛陀帮助寻找。
鬼子母到了佛的住处,哀哀啼哭着对佛行礼。佛假装不知,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回答说外出时丢失了家中的孩子。佛陀又问:你不在家中照料孩子,到外面作什么去了?鬼子母无法回答,因为她外出是去偷吃别人的孩子,所以默然不语。
最后佛陀对她晓以大义,讲了一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于是鬼子母幡然悔悟,皈依佛门,并让她的一千个作鬼王的儿子皆改恶从善。
后来,鬼子母成为佛教的护法神。民间无子求育者,皆供祭鬼子母,也许是因鬼子母多子的缘故。
—END—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精彩回顾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序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一章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二章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三章1-2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三章3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四章1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四章2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五章1-2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五章3-4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一篇第五章5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二篇(第一章)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二篇(第二章)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二篇(第三章)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二篇(第四章)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二篇(第五章)金翅鸟的故事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二篇(第五章)龙王的故事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二篇(第五章)人与畜生平等的理由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一章)地狱概观1-2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一章)地狱概观3节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二章)阎罗王其人其事(上)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二章)阎罗王其人其事(下)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三章)阎罗王的地狱生活及其审讯程序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四章)地狱道酷刑管窥及其业因上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四章)地狱道酷刑管窥及其业因下
敬请收藏:佛教的大千世界第三篇(第五章)鬼趣种种(1-2节)
佛·语·莲·播
免责声明: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