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剧情 >> 正文 >> 正文

狐形象的演变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6/27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狐是一种机智而又神秘的动物,它们身体纤细优美,面部清秀,和人类有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古人对这种有灵性的动物充满了想象,民间一直流传着有关狐的故事,古典小说中关于狐的题材也层出不穷,使之成为志怪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形象。本文志在简要探讨狐的形象,尤其是狐女形象在古代文学中的演变。

先秦至汉:由祥瑞到妖的转变

“狐”进入文学创作领域的过程,要从关于狐的神话说起。《山海经》中有几处关于青丘狐的传说:“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另在《南山经》《大荒东经》也出现了关于青丘狐的记载,晋代郭璞对九尾狐作注曰:“太平则出而为瑞也。”说明青丘狐是祥瑞的象征。在《吴越春秋·越王外传》中有大禹三十未娶,在涂山遇白色九尾狐,后娶涂山女的故事。在汉代石刻中,也发现有九尾白狐与白兔、蟾蜍位列西王母座旁的石刻。今人根据上述种种发现,认为九尾白狐在古代象征着人类繁衍、国家兴盛。可以看出,在上古神话中,九尾狐被冠以神灵色彩,是象征着祥瑞的神兽。

汉代方术盛行,方术之士声称有长生不老术,崇神信道的思潮在社会上流行。人们追求养生,相信物老成精,在这样的背景下,狐的形象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方士继承神话故事中的思想,继续将九尾狐看作祥瑞的象征,而另一方面,根据物老成精的信条,九尾狐之外的狐被普遍妖化,视为凶兆,令人毛骨悚然的狐鸣也被冠以神秘的色彩。如在《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令吴广学狐鸣,叫喊“大楚兴,陈胜王”,让士兵深信陈胜有天助,足见当时人们已经逐渐将狐妖魔化。

魏晋六朝,兽性与人性并存

狐老成精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魏晋六朝的狐形象,此时狐的形象往往是百年甚至千年修行的老狐,可以幻化为人,同时存在着兽性与人性。这时候的狐多为兽妖,被视为鬼魅,与人的关系颇为紧张。狐变成人类总是要迷惑、捉弄人类,甚至要害人。如《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孙岩妻为狐妖,被丈夫发现后,妻子截断丈夫头发逃走,后又有一百三十多人被截发。截发在古代被视为吸取人的精气的行为,因而引发了社会恐慌。又如《搜神记》中,有一个叫阿紫的狐妖魅惑人类,让男子精神失常。可见当时“狐”在人们心中邪魅的兽性形象。

但并非所有狐都会加害人类。如《搜神记》中出现的一类男狐形象,他们多变为书生,具有文人习气,可以和人类大谈诗书。《张华》一则中的千年斑狐,“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俨然君子模样,还可以和人类讨论诗书,被人类赏识,但终因狐妖的身份被人类杀害。另又有一狐妖自称为胡博士,在人间教授诸生,却忽然消失不见,后来被士人看到在一空冢给群狐讲书。

唐宋传奇,狐妖的魅化

唐代狐仙崇拜盛行,甚至有“无狐魅,不成村”的说法,因而出现了许多关于狐的故事,多记载于《太平广记》和《广异记》中。狐妖的故事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是记录怪事的只言片语,而是有了一定的曲折情节,对狐妖形象的描绘更为生动。在唐传奇中,狐妖逐渐善化,兽性逐渐减弱,形象更为丰满饱满,有为非作歹之狐,也有通达人情之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的狐女形象,往往美丽异常,具有吸引力,狐妖化为美女魅惑男子的故事渐多。除了诱惑男子的狐妖,还有主动追求爱情的狐妖,她们比起一般的狐妖,多了人间女子的感情,其中要数《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最为引人瞩目。她原是魅惑男子的狐妖,因被郑六一片痴情感动,不顾人狐身份有别在一起。任氏是一只善良、美丽而又聪明的狐妖,她的美貌引得旁人惊叹,但是任氏只对不在乎她狐妖身份的郑六忠贞不二,并在生活中帮助郑六,俨然一个秀外慧中的妻子形象。狐妖的形象变化正如作品最后所写:“嗟乎,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狐妖的害人作祟的形象减少,更多地表现出人性。

而宋以后,受理学的影响,社会树立道德高标,文人少谈妖怪之事,狐的故事在一段时期内锐减。但随着宋代市民生活的丰富和文言小说的世俗化,小说中狐的形象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狐妓、狐妾的形象。她们依然有狐妖美丽而妖媚的特征,与人类的交往却更加随意。宋以后的狐女的形象增多,狐精化为美女后与男子相爱的故事成为狐妖故事的一种范式,然而尽管狐妖在许多方面比人类要神通广大,但她们往往命运凄惨,不得其死。如《青琐高议》中记载一个叫小莲的狐妖,忠心地服务自己的主人,即使主人打骂、玩弄她也无半分怨言,反而时时用狐妖的预知能力帮助主人,死后也要将自己的身体托付给主人。至于《封神演义》中极具魅惑力的九尾狐,尽管是奉女娲娘娘的命令去魅惑君王,结果招致天下大乱,祸国殃民,最后也不得善终,狐的形象被大大贬低。

明清小说,狐女之美的巅峰

清代为狐妖小说的鼎盛时期,《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中皆收录了大量的狐妖故事,狐妖害人或与人相恋的故事与前代相比并无太大不同,而引人注目的是让狐妖形象大放异彩的《聊斋志异》。正如鲁迅先生评价《聊斋志异》所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蒲松龄所塑造的狐女形象为更多人所熟识,如婴宁、小翠、辛十四娘等,她们不仅对人类没有造成很大威胁,还常常利用自己的仙术帮助人类。跟作者借狐写人的意志有关,《聊斋志异》中的狐女更具有人性,她们不仅有着超越常人的美貌,并且通情达理,用仙术造福人类。因此,狐妖成为了超越一般人的存在,获得狐仙的称誉,而人在狐面前反而显得丑陋可鄙。

如《小翠》中的狐妖在夫家多年,整天和痴傻的人类夫婿玩闹,为报答公公的恩情时时出手帮忙,然而知恩图报的小翠并没有得到公婆的理解,还常常被误认为胡闹而遭受打骂。小翠最后因为不能为丈夫生子而主动选择离开,甚至还变成未来新娘子的模样魅惑丈夫,以示成全。在这个故事中,小翠的形象极度完美,而人类则是在性格上有缺陷的,无力而需要狐妖帮助的弱势者。

在狐的形象演变中,狐女的形象逐渐比男狐的更为饱满、更有魅力。狐女大多温良恭顺,对男人忠贞不二,是完美的妻子,或是充满魅力,生活放荡,如烟柳之地的妓女。“从更广的意义上看,文言小说中的狐狸精故事实际上是封建道德讲给男子听的寓言故事。”狐妖的形象固然美丽,但是她们往往服务于男子。善良美丽的狐妖可以帮助男子获得更好的生活,而魅惑人、害人的狐妖则最终会被人类打败。这与古代的男性写作不无关系,狐女形象的塑造,体现着男性对女子的美好幻想。

从先秦到清代,狐妖从一种祥瑞神兽,逐渐脱离兽性,变为充满人性甚至神性的形象,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狐妖形象的演变不仅表现出时人对神灵怪异的态度,也渐渐承载了人类对生活的美好想象。

参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3]刘颖慧.中国文言小说中的狐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41.

撰稿

张洁莹

编辑

邱涵琪蔡乐鸣

推送

张洁莹

指导老师

马茂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9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