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透过项脊轩志,说说中国古人的书房文化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3/4/3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归有光以细腻真切的笔触,描述了他的书房项脊轩,回忆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全文不事雕琢,情真意切,悱恻动人。

古代文人,都有着书房情结,他们将书房取上各种雅号,冠以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之称,书房承载着文人们独特的生命体验。

项脊轩这间简陋书房,对于归有光有着不平凡的意义。透过项脊轩窗子里的白天的几米阳光,晚上的微明灯火,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书房里氤氲的文化气息。

项脊轩中的归有光

一、书房肩负着古人“修齐治平”的理想

《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说: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归有光回忆说,自己十五岁起就在项脊轩读书,他的祖母看他这么用功,想必将来一定能光宗耀祖,并拿出她自己的祖父当年朝见皇帝的象笏来勉励孙子。

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曾官至公卿,但是归有光的家族逐渐衰败,项脊轩正是家族没落的见证者。它原本是一间狭小、阴暗、漏雨的杂屋,归有光对其改造后,才勉强成了一间书屋。

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而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只有考取功名,这样才能步入仕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正如宋真宗《励学篇》所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读书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一家人的命运,归有光的祖母才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这样,书房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古人发愤图强之地,承载着读书人的远大理想。

中国古代,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数不胜数,比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等。

晚明文学家张溥以“七焚斋”命名其书屋,他凡是读过的书,都要亲自抄下来,抄完后又烧掉,这样重复七次,直到书中的内容全部记住为止。

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曾立志识遍天下字、读遍天下书。他的书房对联是:“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以此勉励自己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句诗正是古人勤读的真实写照。古代的书生白首穷经,在一个个不眠之夜,小小的书房里,昏黄的油灯下,数十年如一日寒窗苦读,只为那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有机会报效国家、光宗耀祖。

仇英《桐阴昼静图》

二、书房是古人表达雅趣、陶冶性情之地

对于古人来说,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考取功名,读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帮助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尤其是那些已经放弃仕途的文人。书房的主人,通常会将书房以及周边布置得诗情画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某种雅趣。

通过植物来表达雅趣

《项脊轩志》中说: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对原本破旧、阴暗、狭小的项脊轩进行了改造,开了四扇窗子,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让破败的小屋焕发了新的光彩,变得富有雅趣。

在他读书时,庭院前有小鸟啄食,晚上有斑驳的桂树影子,微风吹来,树影摇动,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在书房旁种植兰、桂、竹等植物,让项脊轩一下子变得十分可爱,有了清新脱俗、空灵雅致之感。

中国古人常常从自然界中寻找一些美好的事物,尤其是植物,来象征人的高尚品格,赋予植物深刻的内涵,这在儒家审美文化的表现得十分突出。

常见的象征植物有松、柏、梅、兰、竹、菊、桂,比如《红楼梦》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中,种了大量青翠的竹子,它象征着林黛玉的美丽动人、高雅纯洁与傲然风骨。兰花则象征着卓尔不群、高雅脱俗,《孔子家语》中说:“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桂花则象征着高贵纯洁。

古人的书房陈设: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通过器物来陶冶性情

中国古人的书房,一般都少不了一些表达主人雅趣的器物。每当踱入书房,看到这些有着风雅韵致的器物,好像就进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必不可少的书房之物,当然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陆游诗云:“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文房四宝在文人眼里,远不只是一种工具,它们像是书斋主人的挚友,与其终身日夜相伴,寄托着他们的情感。

最常见的书房器物,还有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描写了自己的书房,虽然十分逼仄,但他却感觉十分快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张琴,一本书,一杯茶,清风徐来,竹林沙沙作响,简单素雅的悠然之乐,让人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古人的书房中通常配有棋具,在变化无穷的棋局中,蕴藏着天地玄机,在棋局对弈中,可以考验人的心智,磨炼人的性情,让人变得更加从容豁达。

书画更是古人书房最常见之物。古人常常在书房中挂上一些书画作品,或做成书房的匾额、楹联,以表达自己的志趣、理想、人格。意境深厚的书画作品,使得小小的书房变得富有张力,书房的格调和境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古人的书房常有古玩、盆景、瓶花等物品,读书困倦时,在各种日常的器物中,人们任情地赏玩,并从中找到修身养性之法,其中的雅趣妙不可言。

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的《真赏斋图》中,在苍松、怪石的掩映下,有几间简朴的书屋,主人正在书斋中品玩书画,与人切磋,从中可以看出书斋主人那种寄情于山水的高雅性情。

文徵明《真赏斋图》

三、书房是古人的灵魂家园,承载着他们悲欢离合的记忆

《项脊轩志》的最后一句说: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每次读到这句,我常常会感慨万千。项脊轩这间小小书房,承载了归有光多少悲欢离合的记忆,他长年累月地生活于此,以致于时间久了,他能以脚步声辨别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

项脊轩里,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闹,有人离开,但到了最后,都化作归有光内心深处的记忆碎片,在时光长河凝固成一首歌。只有轩前一天天长大的枇杷树,默默地感受着岁月流淌过的沧桑。

因此,项脊轩对于归有光来说,已经远不是一个考功名、寄雅趣的场所,它已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他用质朴的语言,含蓄地道出了心底对项脊轩最深沉的爱。

蒲松龄将其书房命名为“聊斋”。据说他为了创作《聊斋志异》寻找素材,于是就将茶水摆在路边,让路人免费喝茶,并于他们闲聊,一有好的素材时,等客人走了之后,蒲松龄便马上整理成文。如此一来,日积月累,他也得到了大量一手材料。

典型的文人书房

书房如同一台摄影机。蒲松龄的聊斋,拍摄出来的是一部真实的社会生活纪录片;归有光的项脊轩,则是一部生动的家庭生活纪录片。

对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的书房不管是陋室还是雅舍,只要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他的人生就是丰盈的。

整日在世俗繁务中周旋的人,不必出门远游,书房就是一个最好的旅游之地。进入书房,捧上一本书,就可以与古今中外的贤者展开对话,让自己的思想云游四海,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在书海里遨游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的思悟,进入了人生的日历中,变成一道道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书房成为了人们的灵魂栖居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结语

自古以来,书房是文人们必不可少的处所,它具有多重审美价值。

一方面,它为记录着学子们拼搏的汗水;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了人们陶冶性情的场所,书房的各种精心陈设都代表着人的志趣。最后,当人的生命轨迹融合进入书房的记忆中时,书房也就成为了人们灵魂的归宿,正是这些原因,成就了脍炙人口的佳作《项脊轩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