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香港舞蹈团的《倩女幽魂》在北京及广州上演,当时我正好在北京,所以看了北京场,而之后广州演出的时候,我在朋友圈也有比较明显的感觉,就是很多广州观众都表示这场舞蹈看得懂,里面的感情能够很清晰感受到,好几个朋友看完首场后在使劲推荐其他朋友去看。
毕竟这是根据年经典电影所改编,这部电影连同同名歌曲,以及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形象,记录烙印在很多人心中。所以这部舞剧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大IP的改编。这个故事从最早的《聊斋志异》中的那篇《聂小倩》开始,到如今已经被改编了无数次,除了30年前的经典电影外,还有其他新版的电影、连续剧、游戏、漫画、动画等不同艺术载体,大众对于这个故事已经熟到不能再熟了。
由于这个IP早以深入人心,所以在重新诠释这段故事的时候,创作者其实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情感的表达中,而不用去赘述人物关系和剧情。
舞蹈本身就是一个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叙事性本身就比较弱,所以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舞剧大多数剧情都很简单,并没有特别复杂的故事。这次的舞剧《倩女幽魂》也是如此,仅仅只有四幕,加上序和尾声,也总共只有6个场景,可以说极为简单。
在简单的剧情下,更多是用演员的身体和舞美来烘托气氛及渲染情感。
我们去看《倩女幽魂》这个故事的时候,人鬼情其实只是故事的外壳,褪去这层外壳后,其实依然还是男女情。宁采臣和聂小倩之间的情感,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情感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和我们当下男女之间的爱情也都是一样,而所遭遇的困境也是一样,那就是有一方被自己的亲人所阻碍了。
所以其实我们这些观众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很容易代入进去,把自己代入到男女主角中,一起经历这份情感。
这也是拿一个成熟的故事来改编的便利之处,如果是一个原创的故事,需要铺垫的可就多了。
而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题材,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样的,自然也就愿意来看了。
在我们的剧院里,一般情况下看到的舞蹈,要么是国外的经典芭蕾,或者是现代舞,再或者是一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主旋律舞蹈,很少见到如《倩女幽魂》一般具有大众化商业市场定位,但是依然有极高艺术水准的舞蹈作品。
点进香港舞蹈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