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采用奇幻怪诞的形式,主要是因为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屡试失利,精神与家境都陷入了穷愁困苦之中。他在落魄中备感孤独,常常感叹“世人原不解怜才”。既然现实中的金榜题名遥不可及,那么在亦真亦幻的异度时空中,借助花妖狐魅去安慰困苦孤寂的书生,不失为一种心理补偿与调节。
《聊斋志异》采用奇幻怪诞也与清代残酷的文字狱有关。蒲松龄十九岁那年发生了庄氏《明史》案,后来又发生了戴名世《南山集》案。对此,蒲松龄有着高度警惕,不得不注意表达方式,采用“多涉椒诡荒忽不经之事”,造成“恍惚幻妄,光怪陆离”的效果,也是一种远离文祸的可取之举。
无论《聊斋》是何等的奇幻怪诞,但表现的多是对现实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