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书评 >> 正文 >> 正文

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3本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4/4/5

一、“四大名著”的演变历程。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统称为“四大名著”,是经过相当一段历史时期的,期间经过了数次变化。

“四大名著”这一称谓的前身,最早见于明中后期王世贞所提“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后来冯梦龙又提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可以看出,王世贞的“四大奇书”的体裁包括了史籍、哲学散文、小说、杂剧,冯梦龙提出的“四大奇书”均为小说,因此更得学者民间认可,所以也奠定了现代“四大名著”之雏形。

不过,正式提出“四大名著”之说,却是近现代的事情了,据考证,在年以前并没有“四大名著”的提法,所以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本书定为四大名著也是新近事物。

更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瑰宝,却没有被列入“四大名著”,原因何在:

二、成书时间较晚。

《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十四年(年)前后,《聊斋志异》成书于康熙年间,除了《红楼梦》之外,相较于其他三本书比较晚。

三、《金瓶梅》有伤风化。

其实《金瓶梅》可谓文学巨著,《西厢记》《红楼梦》无不仿效脱胎于该书,该书由于在男女之事上描写不但露骨,而且刻画细致,文辞绮丽,也因此在顺治年间被作为淫秽书籍遭到禁止。要知道《红楼梦》初成时,与《金瓶梅》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若不是“脂砚斋”对其进行品鉴建议,《红楼梦》可能也会在后世遭到封杀。

三、适应流通市场是关键。

除了《金瓶梅》因在社会风尚、人伦道德方面负面影响而导致流通限制之外,《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有其本身的体裁缺陷。

虽然《儒林外史》被视作现实批判作品的典范,但是,一方面它算是故事集,另一方面,《儒林外史》虽有批判意义,但却同当时的社会主体框架相忤逆,诚然科举制度对一些人戕害至深,但却是当时实现社会阶层转化,由贫转富、由寒及贵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该书对于现代批判旧制来说具有一定价值,但在当时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引起读书人的共鸣,如果大家都来挞伐科举,那么他们的前途该走什么路径呢?抱负该如何实现呢?

《聊斋志异》严格的说,是短篇小说集,一来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主流儒家思想凿枘不合,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了解古代小说流通的形式,当时对于普罗大众,说书人承担起了重要的流通职能,一场一个小故事,或许很难吸引听众,不如那长篇小说,玄机重重,每次散场前一个悬念便能吊人胃口,所以,“四大名著”均为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以上是本文观点,谨代表一家之言,但是动辄以某某作品具有批判之嫌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禁绝作为理由,失之于片面。要知道,现代版的“四大名著”提法,很可能是最早由出版商提出的,所以,其体裁、内容、内涵等作品特质是否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才是其发扬光大的关键因素。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3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