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书评 >> 正文 >> 正文

杏苑微节目墨韵书香之聊斋志异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8/1/2

墨韵书香之《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之一,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这样苦了一辈子,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蒲松龄,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创作。

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达自己理想的爱情,这或许就是蒲松龄以及其他一些人们身为作家的执着吧……

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他在这里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一书而兼志怪、传奇二体的特色。

毫不夸张地说,《聊斋志异》堪称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

上下滑动可查看哦~

晓果:听墨韵余音绕梁。

陈鑫:品书香流芳百世。

晓果: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墨韵书香》。我是晓果。

陈鑫:我是陈鑫。

晓果:“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陈鑫:诶,今天怎么这么有情致,还念起诗来了?

晓果: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今天可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日呢,我刚刚读的,正是左河水的一首名为《冬至》的诗。对了,陈鑫,你知道冬至的由来吗?

陈鑫:经你这么一提醒,我也想起来了,原来今天是冬至呀,相信很多同学们也跟我一样浑然不知吧,看来生活在数据时代的我们已经渐渐变得不那么细心了,其实,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晓果:看来还是难不倒你嘛,其实,我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习俗,而其中最被人们关心的,可能就是美食这一方面啦,冬至也是这样,在不同的地区,冬至日的传统饮食也不一样,比如北方就是吃饺子,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还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呢。那至于我们福建地区呢,就是吃汤圆啦,从北方来的同学们可以在今天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冬至哦!电台君也在这里祝大家冬至快乐啦!

陈鑫:嗯,所谓冬至,就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小动物都要冬眠,但是我们的电台节目是不会休息哒,那就话不多说,开始我们今天的节目吧。

晓果:陈鑫,你有没有发现,从节目开播以来,我们向大家推荐的书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属于现代的文学类作品,而古时的著作,类似于《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之类的书却从未向同学们推荐过呢。所以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部清代的文言短片小说集《聊斋志异》,当然了,在介绍书的内容之前,我们还得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

陈鑫:相信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吧,这部书的作者就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一(“又”的意思)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却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乡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年方撤帐归家。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晓果:蒲松龄5岁的时候,正值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之后《聊斋志异》的创作。蒲松龄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聊斋且莫竞谈空”,劝他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陈鑫: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但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晓果:原来呀,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结果两个人私奔了,最后是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主人公,并不是蒲松龄的夫人,原来是闹了个乌龙呀。

陈鑫:其实,蒲松龄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除了中年时期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松龄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他“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的写作特点。

晓果:但是创作的路途总是艰辛的,由于各种不得已的原因,蒲松龄白天辛勤教书工作,晚上坐在荒凉的书斋里,笔耕不辍,通宵达旦的写作,《聊斋志异》直到他40岁左右时才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谈狐、仙、鬼、妖,都为长年的主观臆想而成,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

陈鑫:听了这么多有关蒲松龄的故事,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已经迫不及待要翻开这本《聊斋志异》一睹为快了呢?接下来马上为大家献上这似真似幻的奇异大餐。

晓果:《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陈鑫:《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小说以狐、魔、花、妖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其中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答,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称赞。写得最多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的爱情篇章。情节曲折离奇,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特别是他抓住了人们内心对鬼、妖的恐惧,对神灵的深信不移,多处运用象征手法,把当时社会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能让人深刻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堪,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而产生共鸣。

晓果: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由《聊斋志异》拍摄的电视剧吧,其中的一些主人公更是让我们耳熟能详,聂小倩,丁采臣,婴宁,辛十四娘等,他们或人或鬼或狐,虽然身份不同,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有血有肉,令人深刻的形象。“小谢与秋容”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了,秋容,小谢和一些小鬼们为了不被陆判发现,就躲在一个小茅屋中。可是还是被发现了,其他的小鬼都被抓走了,只有小谢和秋容逃了出来。虽然道士写了两道还阳符,哪想到在路上竟遇到了陆判,他们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可是一拿出来只剩一张符,还有一张破了,秋容为了不让小谢再推辞,就站在太阳下灰烟灭了。

陈鑫:有时文字能诠释图像所不能表达的,但有时图像也能表现文字写不出来的情感,看着秋容在阳光下渐渐消失,也许很多人都会恍然明白一个道理,鬼和妖,不一定都是坏的,也不一定都是害人的,也有善良、纯洁的鬼和妖。同样,在其他的一些篇章里,人也不一定都是好的,正是应了那一句话:有时候人比妖更可怕。

晓果:《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陈鑫: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纪晓岚也曾说过:“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晓果:在《聊斋志异》中,其实真正讲的是人性,借着鬼、狐、精、怪的故事影射当时的社会背景,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嘲笑一番,却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我们自己。

陈鑫:蒲松龄隐藏在《聊斋志异》字里行间中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终于在后世得以显现,有人认为,过去的看法已经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时代,其实不然,从这看似与现实毫无关系的《聊斋志异》中,我们便可看出任何时代的弊病,从而解决它,避免它。

晓果: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福建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