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乐,伴您阅读
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韩玉学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形成唐以后的第二次高峰,尤其到蒲松龄手里,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完成了它刺世疾邪的使命,从而成为近代通俗、揭露、讽刺文学的渊源。
蒲松龄(-),字留仙,另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岙“书香门第”,热衷功名,十九岁连取县、府、道三试第一,名振淄川。此后屡试不中。三十二岁到七十岁之间,蒲松龄转缙绅名府设账教书,一面应试。但每每失败,屡次试毕便带着满腹惘怅順到童子群中,去继续那种“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离”的教书生涯。他对科举制度的黑暗,封建仕途的不平耳闻目睹,深恶痛绝乃至愤慨。在《韩刺史越依书》中他激愤地呼号:“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壁,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天而去。”七十一岁时,他援例出贡,四年后,溘然长逝。
蒲松龄一生坎坷,生活阅历丰富充实,“雅爱搜神”,情趣浓厚,这使他成功地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通行本为十二卷,共收作品四百九十一篇,大部分作品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语言典雅奇特而又生动感人,尤其那众多的人物形象,给数百年来中国城乡各阶层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诸如:魂赴冥司,代父母雪冤的席方平;受尽勒索一蟀之苦,举家近于毁灭的成名;憨笑不止,美丽逗人的狐女婴宁;居心叵测,求仙觅道,终撞南垣的崂山道士;奋力救助良师益友,留恋人生,忠于情爱的女鬼小谢;至死不谕志,重返阳间联姻的连城;追求人世情爱,雅好诗词,俏丽坚贞的美人鱼白秋练;反抗家庭淫威,志在自由恋情的狐女鸦头……
《聊斋志异》中的大量作品还鞭挞了各种行为丑恶、德性蔑卑污的人物,诸如:醉梦不忘入仕,幻中耀武乡里施暴乡民的劣懦王子安;施凶宜淫,流恶难尽的淫魔五通;梦中入相,贪暴不仁,终受冥官惩处的仕人曾孝廉;以丑为美,为官必是白丁的罗刹国人;遍国“狮子吼”,女人为政,雌雄倒置的夜叉国;贪暴无忌,到任百日杖杀五十八个无辜小百姓的酷吏潞全……、《聊斋志异》表面写狐鬼花妖,实际上展示了人生大观园中的各种是非、善恶、美丑、曲直、祸福、恩怨等,又是一轴人间百相图本。众多的作品一旦出现在戏剧和银屏幕上,便声威大震,大受欢迎,诸如:《画皮》、《胭脂》、《崂山道士》、《墙头记》、《阿金》、《梦狼》、《姊妹易嫁》、《促织》……
《聊斋志异》中精短作品甚多,却极典雅俏丽,如《蛙曲》:王子巽言:“在京都时,曾见一人作剧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或与金钱,则乱周蛙顶,如拊云锣之乐,宫商之曲,了了可辨。”作品仅七十字。《聊斋志异》又不忌长,千字以上小说近半数,又都具有独特风格。以《阿宝》为例,不仅写出了名士孙子楚疾情的初恋和夫妻间深挚真切、生死不渝的情爱,而且情节错综多变,奇趣横生,引人入胜。
全文基本情调委婉宜人。作者文末附短评作议论,成为数百年文化人有益的格言: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一格言实际上对一切有成就者的成功揭示了奥秘,并对打算有所作为者提供了基本方法。
《聊斋志异》中部分作品挞伐丑行的方法、也奇异古怪,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离奇,确实非同凡响,读毕有一种谐中带庄之趣味,如《骂鸭》一作:勾画了一个乞求挨骂治疗窃疾的丑恶形象,也刻划了一个宽宏大量,誓不骂人的忠厚老者形象。作品既警告偷窃者改弦更张,不要因当染上窃疾而遭怨;又劝告遭窃者不要过于仁慈,应以适当方式惩治盗窃者。这种构思奇巧的寓言小说,确系绝品。
总之,《聊斋志异》中佳作极多、或抒孤愤、或寄性情、或针砭时弊、或规劝世人、由于其艺术感染力十分丰富、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该文发表于《豫煤技校教与学》第3期,第22页。
图文:淇水文苑
编辑:焦海娟
欢迎留下您宝贵的意见,有好的作品也可以投稿给我们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