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唯一一部有作者手稿留存于世的文学名著。
手稿仅存8册,共收入聊斋故事篇;通篇用竹纸抄写;除蒲松龄的笔迹蝇头小楷外,还可见他的学生代抄的不同字迹;内容有多处勾画删改,有的地方还加了眉批。手稿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根据蒲松龄“长子传书”的遗言,手稿自他去世后由嫡系子孙世代相传。年,为纪念先祖荣光,蒲氏族人在淄川城内创建蒲氏家祠,长支后人蒲人芷将珍藏了一百多年的手稿供奉进家祠。然而年,清军镇压刘德培起义、血洗淄川城,一把大火焚毁了蒲氏家祠。
危难时刻,蒲松龄的旁系族孙蒲价人赶在清兵屠城之前,冒死潜入祠堂,抢出了手稿。
手稿随蒲价人闯关东来到辽宁,镇守辽宁的将军依克唐阿得知后,执意借阅。谁知不久,将军病死,八国联军入侵,烽烟战乱中,手稿丢失了半部。
又过了近半个世纪,仅存的半部手稿传到了蒲价人之孙蒲文珊手中。蒲文珊为了保存这半部手稿历尽艰辛,他拒绝了汉奸的利诱,顶住了日本人的威胁;他甚至在家中修建密室珍藏手稿,连子女都不知情。谁料手稿却在年土改时丢失了!它与众多收缴来的财物一起被拉到农会办公室,就在差点当成废纸烧炕时,来西丰县调研的刘伯涛同志及时发现并拯救了它!
(时任西丰县人民政府秘书的刘伯涛
与手稿发现地元宝沟村农会办公室旧址)
一部文学名著的孤本在经历被保护、被觊觎、被误做废纸之后,终于绝处逢生,重见天日!
蒲松龄纪念馆内珍藏的是《聊斋志异》手稿的影印本,年影印。原馆藏影印本在“十年动乱”中丢失,山东冶金矿山机修厂的李昕同志听说后,主动将自己珍藏的一部捐赠给我馆。
手稿经历坎坷,影印本也弥足珍贵。它们是研究聊斋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
蒲松龄纪念馆(pslj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