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王成的穷光蛋,穷得只剩几间东倒西歪的破屋子,连床都没有,跟老婆只能睡在草堆里,整天除了吵吵嘴之外无所事事。说起来,他也是名门望族的后人,可是到他这代彻底破落了,他又懒得要命,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啥?你说你和他一样懒?得了吧,人家根本懒得和你比懒。
那是一个让人汗流浃背的夏天,村子外面有N多年前一个大家族留下的园子,现在残垣破壁,只剩一个亭子还算完整,村里人们经常去亭子里过夜,因为这里凉快。早上,众人都起来干活去了,只有王成懒得起来,翻翻身,迷迷糊糊在亭子里躺着。直到日上三竿,快中午了,王成才慢慢悠悠爬起来,溜溜达达要回家,偶然在草地里捡到一枚金钗,上面还刻着字:“仪宾府制”,王成一琢磨,想起来了:“我祖上就是个仪宾(亲王家的女婿),当时收藏的东西,貌似款式都和这金钗差不多。看来是我家的。”
正发呆呢,刚好有个老太太过来,拨草寻钗。王成这人虽然穷,性格还算正直,当时就把金钗还给人家了。老太太喜出望外,极口称赞他品行高尚,又说:“金钗能值几何,只因是先夫所留,倍加珍惜。”“噢?您丈夫是谁?”“当年衡阳仪宾,王柬之。”王成听了大惊:“什么什么?王柬之就是我爷爷啊!”老太太也吃了一惊:“原来你就是王仪宾之孙!我乃狐仙,当年与你祖父两情相悦,后来他不幸去世,我亦隐居山野,不再露面。偶然经过此处遗失金钗,不料又落入你的手里,真天意也!”王成还真听说过爷爷当年有个狐狸精媳妇,所以毫不怀疑,当时就领老太太回家了。
王成叫老婆出来拜见。老太太一看,这女人穿的破破烂烂,面有饥色,不禁感叹道:“王仪宾之孙,一贫至此!”看看乱七八糟的锅灶,连柴都没有,又说道:“家计若此,何以聊生?”王妻一时心酸,抽抽噎噎把家里怎么穷苦怎么困难的情况说了一遍,老太太拿出那个金钗,说道:“你变卖此钗,换得柴米钱。三天后我即归来。”王成要挽留,老太太说道:“夫妻二人尚且食不果腹,何况我在此吃饭?”于是飘然离去。三天后果然来了,带来了一批米、面,附赠几两银子。自此,老太太就住在王成家,与王妻同床睡觉。王妻知道她是妖狐,起初有点害pia,后来看她很真诚,很爱护自己,也就放心了。
过了几天,老太太对王成说道:“小孙孙切勿懒惰,不可坐吃山空,可做些小买卖养家糊口。”“奶奶您说得不错,可是我没钱吖。”“你祖父在世之时,金银不计其数,任凭我拿,只是当时我不需钱财,未曾多要,只有四十两梳妆钱,至今未用。可拿来给你,采购葛布,去京城贩卖,得些薄利。”于是王成拿到这些白银,买了很多葛布。老太太计算了一下,说道:“六七日可到京城。路上不可耽搁,火速进京卖葛。若有一日差池,悔之晚矣。”王成领命,第二天就带着货物上路了。
走到半路,天降大雨,王成就跟洗澡似的,满身滴滴答答淋水,鞋里都灌满了水。他还没经历过这么难受的风雨折磨呢,痛苦的不行,赶紧找个客店住下,等待雨停。没想到外面大雨滂沱,越下越猛,看着往来客商风里来,雨里去,王成很是畏惧,就一直等啊等,等到下午天气刚好一点,又忽然下起雨。淅淅沥沥折腾到第二天,雨才停了。
就这样,王成住了将近天,才动身赶路。快到京城时,就听人们说,京城葛布奇贵无比,王成心下暗喜,加紧赶路,进了城,找个客店歇下,跟掌柜的一说,掌柜的深深感到惋惜:“你来晚了。前些天道路刚修好,葛布来的特别少,王府派人四下收购,葛布的价格暴涨三四倍。前天,外地卖葛的人才到,王府采购足够了。现在葛布不值钱了。”王成听了,身为懊悔,郁郁不乐。住了几天,卖葛的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王成嫌没利润,不肯卖,可是又住了几天,连住店的钱都不够了,掌柜的劝他:“没办法了,清仓处理吧,免得赔钱更多。”王成郁闷的考虑了半天,只好听从他的,贱价甩卖。卖完一算,赔了十多两银子。
解套之后,打算快点回家再做打算,可是次日起床一看钱袋,钱居然都丢了。王成大惊,跟掌柜的一说,掌柜的也无能为力。有人建议王成报官,让掌柜的赔钱,王成叹道:“算了算了,认倒霉吧。我命不好,不关掌柜的啥事。”掌柜的听说了,很是感激,就赠送了五两银子给他。
此时感觉无颜见祖母,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左右为难。后来看街上有斗鹌鹑的,类似斗鸡,每局都下赌注,那赌注经常有上千铜钱,鹌鹑也很贵,要上百铜钱一只。王成心下一动,跟掌柜的商量:“要不我采购一些鹌鹑去卖吧,也许能赚回一点。”“我看行!你先在店里住着,我不收钱。”于是王成出城买了好多好多鹌鹑,带回客店,掌柜的说道:“很好,行动吧,赶紧卖。”“行!”商量的挺好,没想到这天又下雨了,等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还在下,街上都积了很深的水,王成坐等雨停,等了又等,过了好几天,再看那些鹌鹑,已经死了一批了。王成又惊又怕,又无计可施,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鹌鹑在一只只死去,最后只剩几只,放在一个笼子里。次日再看,笼中只剩一只活的了。王成一看,越发难过,流着泪跟掌柜的一说,掌柜的也很为他惋惜。此时王成一算,四十两本钱基本已经赔光了,回去的路费都没有,死的心都有了。掌柜的劝了又劝,后来看了看仅存的那只鹌鹑,说道:“这东西长得有点威风,没准笼中那几只鹌鹑都是让它给打死的。要不这么着吧,反正你也没别的事,不妨拿着它出去赌一把,斗几局,赢了钱也能谋生。”“……哎。好吧。”
训练了一阵子,拿出去和那些公子哥赌酒饭,百战百胜,横扫群鹑,每天都赢好多饭吃。掌柜的很高兴,借给王成一点钱,让他去赌钱。王成拿去一赌,仍然所向披靡,斗了半年,竟赚了二十多两白银。总算抓住救命稻草了,王成简直把这只鹌鹑当祖宗那么供着。
京城有个大亲王,特别喜欢斗鹌鹑,每到元宵节,就召集民间各路斗鹌鹑的好手,搞个“京城斗鹌鹑锦标赛”之类的,玩得很欢乐。掌柜的打听到这事,跟王成一说,又道:“大富贵快要来了!能不能拿到,就看你的命运了。”于是带着王成,抱出那只宝贝鹌鹑去参赛。临行又嘱咐:“如果败了,没啥说的,你就回家算了。万一赢了,亲王肯定要买你的鹌鹑,到时不要出手,使劲抬价,什么时候我点头了,你就卖。”“行,明白了。”
到了王府,无数斗鹌鹑爱好者云集此地,在殿下乱纷纷的集合在一起,摩肩接踵。亲王出殿,命人下令:“比赛开始。愿斗者上。”于是就有人放出自己的鹌鹑,跟亲王的宝鹌鹑交战,刚打了一两下,就被宝鹌鹑打得落花流水。亲王大笑。随后又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不一会,已经被打败了一大批。这时,掌柜低声说道:“是时候了。”于是王成上殿挑战。放出那只鹌鹑,亲王仔细看了看,说道:“这只比较厉害,不能轻敌了。来人,把我的铁嘴鹌鹑弄来。”不一会,仆人抱来一只凶猛的铁嘴鹌鹑,撒上战场,打了三五下,就被王成的鹌鹑打得大败。再换更好的,仍然招架不住,连换了好几个,每况愈下。亲王大惊,传令:“把我最强的玉鹑抱来!”于是仆人弄来一只素白色的鹌鹑,浑身上下银白如雪,气宇不凡。王成怕了,跪着说道:“我认输行不?您的玉鹑太强,小人就指望鹌鹑养活我呢,要是挂了,小人就完蛋了。”亲王大笑道:“不行,来比!要是斗死了,我重重给你赔偿。”
于是撒出鹌鹑。玉鹑一上来就横冲直撞,一阵狂攻,一会奔袭,一会飞扑,势不可挡。而王成的鹌鹑躲躲闪闪,招招架架,与之相持。耗了好半天,玉鹑逐渐泄了气,攻势不再凌厉,但越发暴怒,更加拼命进攻,不一会,气衰力竭,羽毛乱飞,败给王成的鹌鹑了。下面千百观众,看到这一幕,纷纷感叹羡慕。
亲王要来王成的鹌鹑,亲自拿在手里,从嘴到爪,仔细端详了半天,问道:“我把它买下来怎么样?”“小人没有产业,完全靠它活着,您买了去,小人就当饿死了。”“我多给你钱,让你能买下良田家业,怎么样?”王成思量了一会,说道:“既然您乐意给我家业,我愿意出售。”“多少银子?”“一千两。”亲王笑道:“傻鸟!一只鹌鹑怎么能值一千两!”“您觉得不值,小人觉得是无价之宝。每天带它出去赌斗,挣来一点钱,家里十口人就有饭吃、有衣穿。”“得了,我给你二百两吧。”“不卖。”“三百两?”王成瞄了掌柜的一眼,见他不为所动,就说道:“您一定要买,小人可以减一百两,卖九百。”“算了!我不买了!哪有九百银子买一只鹌鹑的。”王成转身收拾行囊要走,亲王赶紧喊道:“别走!我给你六百银子行不?愿意就成交,不愿意就彻底免谈了。”其实这早已超过王成的预期了,看看掌柜的,仍然没点头,王成着急,怕买卖做不成了,就说道:“六百卖掉实在有些勉强,可是又怕得罪您,没办法,那就成交吧。”亲王大喜,马上给了六百两白银。
出来以后,掌柜的埋怨道:“你啊你啊,唉!刚才要是再讲讲价,八百两已经妥妥的到手了。”王成觉得掌柜的帮了自己大忙,就把银子扔在桌子,请他自己拿,拿多少都行。掌柜的半点都不要,后来被王成缠着没办法了,只把住店的钱算了算,如数拿了。
王成乐颠颠回到家里,跟老婆、祖母一说,老太太当即让王成买下良田三百亩,盖起宽敞的屋子,雇来佣工仆人,王成监督种田,老婆监督织布,要是又犯懒,老太太就厉声喝骂,夫妻更不敢违拗。过了三年,家业越来越富庶,居然成了个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老太太见孙子有钱了,打算离开,夫妻两人苦苦挽留,哭得眼泪哗哗的,才给留下。次日早晨再看,卧室空无一人,老太太已经消失了。
落英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