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桢的积极促成之下,30名船政留学生在留学监督日意格的带领下,经过40天的远洋航行,抵达法国马赛。根据事先的安排,他们被分成两拨:一拨18人留在法国,另一拨12人前往英国。
前来法国求学的18名中国留学生,都是船政学堂制造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被送到了法国中部、西北部、东南部的各种高等技术学校。日意格还将完成学业的几位学子又送到欧洲其他国家的船厂和兵工厂,学习考察新式船身、轮机、军工装备和全新的生产方式。
陈季同,船政学堂第一届留法学生,他精通法语、文采过人。留学监督日意格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文案”。也正因此,陈季同到法国后没有学习造船或轮机,而是来到巴黎自由政治学堂研读“公法律例”。巴黎自由政治学堂,就是今天的巴黎政治学院,一百多年来,法国百分之七十的政治家和近八成的高级行政和管理人才都出自这所大学,包括法国前任总统奥朗德、萨科齐、希拉克、密特朗等。学院珍藏的这份年学生花名册上,可以清楚地见到陈季同的名字。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年2月18日的日记中这样描述陈季同:“他穿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而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听众情绪热烈,喝下全部迷魂汤,疯狂鼓掌。”陈季同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才情与法国民族的浪漫奔放融为一体,深得法国上流人士的青睐。
这位通晓拉丁文、英文和德文的外交官,后来历任中国驻法、德、意等国公使参赞。在外交舞台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陈季同最想做的就是努力纠正西方世界对中国太多的无知和偏见。年,陈季同将自己的多次讲座结集为《中国人自画像》在巴黎出版,一时间轰动法国。
此后《中国人的戏剧》、《中国人的快乐》、《吾国》等著作也相继出版,并被译成英、德、意、丹麦等各种文字多次再版。他还别出心裁地将中国名著《聊斋志异》翻译成法文。他认为《聊斋志异》“比所有其他形式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内心生活和愿望,也能表现出一个名族理解幸福的独特方式。”
与陈季同同一批留法的学生吴德章和杨廉臣,后来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船舶设计师。
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军舰制造鼻祖的魏瀚,则是带着当地媒体“可与法国制造工程师并驾齐驱”的美誉,从法国瑟堡启程回国。在学习造船的同时,魏瀚还以浓厚的兴趣攻读了法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欧洲法学博士。
栋梁已成,堪当大用。然而远在大洋彼岸的沈葆桢,没有来得及等到海军学子们归来。年12月,沈葆桢病逝于两江总督和南洋大臣任上,终年59岁。作为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沈葆桢在艰难中推进的船政育人计划无疑获得了成功。
节目精彩视频抢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