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篇目:蒲松龄《聊斋志异》
作者:C谢昊庭谢昊庭家长
读《聊斋志异》有感
C谢昊庭
《聊斋志异》是一本中国古代的神鬼小说,他由清代作家蒲松龄所写。“聊斋”是作者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之意,“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内容广泛,以狐、妖、仙、鬼,来概括当时封建社会的复杂关系,表现了我国清朝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文风气。蒲松龄年轻时非常喜欢听别人谈狐说鬼,听到有趣的事情就记下来,渐渐地他不再局限于听故事,他根据前人记叙的故事,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修改。再到后来他便自己虚构创作,并将这些年听到的,自己整理写成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占篇幅最多的是狐鬼故事,这些狐、鬼、花妖、精怪大多是美丽、善良、聪慧、正直的。他们或吟诗,或嬉戏,或深情款款,或温柔友善。常常给那些落魄的书生带来许多安慰与帮助。
除此之外,《聊斋》中还有许多作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席方平为受到凌辱的父亲入地府鸣冤,却不料“阴曹之暗昧尤胜于阳间”;《罗海海市》写了一个不仅以貌取人,而且妍媸颠倒的世界;《阿霞》则讽刺了那些休妻再娶的负心人。
《聊斋》中的名篇小说,在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上非常奇异,有的篇目秉承笔记体志怪小说的传统,记述简约,粗陈梗慨,有的则吸收了唐人的写作手法,记述婉转,曲尽人情。在描写精怪时,常常在它们幻化为人的性情中保留着它们作为异类的特殊属性,这样就把它们描写得既真实可信,又奇异动人。
以《王六郎》为例,《王六郎》描写的重点是人的道德问题。王六郎河中汤鬼,而另一个主人公则是贪贱的渔夫。人与鬼的感情竟可以如此形似。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以坐馆为生,必是遍尝人间白眼。蒲松龄一方面借这些神仙鬼怪,花妖狐魅的故事展现自己的才情,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忧念。
读《聊斋志异》看封建社会妇女的卑微地位
谢昊庭家长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我就爱好看书,最初是连环画,然后是刑事侦查、侦探推理,因父亲在公安局工作的缘故,家里有看不完的《人民公安》杂志。初中开始接触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等,尤其对战争、侦探类题材情有独钟。如今,儿子也一样,爱好看书,还特意为他在图书馆办了卡,家里也买了不少书,我们都有阅读的习惯。不过我也交待他只能业余时间看,别耽误了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最近,在儿子的感染下,对《聊斋志异》产生了兴趣。《聊斋志异》的“异”,讲的都是偏重于鬼、狐、仙、怪等的奇异故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极其丰富,一口气看了几篇,深有感触。尽管偏重讲鬼、狐、仙、怪的故事,但其实都是讲的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聊斋》中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表达了人渴求自由、不愿被世俗看法以及制度所束缚的愿望。多篇内容反映了清朝封建社会妇女的卑微地位,特分享如下: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塑造了很多女鬼的形象。这些女鬼大都在豆蔻之年死于非命,她们在蒲松龄笔下栩栩如生、富有才学、重情重义、多愁善感、天真善良、不愿为世俗所羁,而这些,恰恰是那个时候的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所罕见的可贵的品质,当时风气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笑莫露齿,话莫高声。而清朝时期对于女性的压迫也是达到了顶峰,更出现了为了迎合男子审美而自残己身的缠足行为。作品中女鬼的形象,或者说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因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更能说明了她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托体。让我情有独钟的是《聂小倩》,它写出了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真挚爱情。聂小倩在十八岁病死,被葬在破庙旁,被恶鬼逼迫去做害人的勾当。而宁采臣为人正直,不受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最终他的品行感动了小倩。可以看到,宁采臣的这种品行,也是世间难能可贵的,作者最终给了他们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我想大概也是他对社会的一种希望和寄托吧。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这句话是《盗墓笔记》里的。《聊斋》也是如此。不难发现,《聊斋》表面写鬼怪,实则以鬼怪影射现实中的人,揭露和讽刺社会的黑暗,而且这些人的内心往往更加可怕。《聊斋志异》作为一本说鬼道神的小说,能够为世人所传颂且经久不衰,与它的内涵息息相关。正是治白癜风要多少钱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