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很喜欢凑到大人们跟前,围坐着听他们聊天,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有个场景经常出现,某个叔叔或者阿姨面带鄙夷地说:
“那个人,就是不务正业!”
其他的长辈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从小,我对不务正业这个词特别敏感,生怕被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
所以,从小我就特别务“正业”,爸妈说要好好学习,我就好好学习,老师说不要上课做小动作,我就每天坐的比谁都端正。
当然,后来慢慢发现,似乎我把不务正业这个词曲解了。
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很多以前的不务正业,最后都变成了Bigbussiness。
2、
比如,最近听同学聊起自己的一个发小A。
当时,A是标准的学渣,上课不听讲,下课玩游戏。
老师们几乎已经彻底放弃他了,找来他父母,循循善诱意思是让他转学,因为他玩游戏不仅会毁了自己,还会带坏班里的其他同学。
父母很生气,但在老师面前也只能苦苦央求,最后找了各种关系,算是把学籍留住了。
但是,A却免不了家里的皮肉之苦。
左手为游戏,右手为正业,但他选择一条路走到黑,不玩游戏誓不罢休。
他真的是在用生命玩游戏!
3、
其实,在我们初高中的那个年代,玩游戏确实是不务正业,即使到现在,一个初高中学生不好好学习去玩游戏,同样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
但,谁会想到,那个渣到底的游戏狂,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翁,他自己开的游戏公司已经在IPO排队了。
同学说,他的这个发小游戏公司开的火热,去年一年净利1亿,一个亿啊!
word天啊!
我赶紧回想了一下以前班上的那些游戏迷,是不是也有一两个隐藏着成游戏公司老板了?
当然,几率很小,多数和我一样,变成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当然游戏依然是他们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4、
说回来,十年前,谁会想到游戏也可以变成一个赚钱的买卖。
那会学生时代穷,去个网吧玩几个小时都心疼,为了能省钱,不少人都去刷夜,饿了就吃包泡面,累了就趴在桌上睡会,既便宜,又不耽误自己打怪升级。
可那些年交过的网吧费,变成了A的学费,从一个游戏迷,变成了一个游戏公司老板,我想这也是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楷模吧。
看看腾讯一季度的财报,仅仅是“王者农药”一个游戏就让马化腾赚的盆满钵满,一天一个亿,这是什么吸金能力?
5、
其实,很多以前看起来不入流的事,后来都变成了大生意。
比如,古时的青楼,那些卖艺不卖身的红尘女子,其实换成现在就是一个个的女艺人啊。
以前戏子被诉地位低下,而现在明星艺人一个个成了大富豪,太赚钱了!
比如,穷书生,蒲松龄,考了一辈子功名不得,写了一本《聊斋志异》流传千古,但最后穷其一生也是穷困潦倒。
但要是换到现在,那绝对是鬼怪传奇穿越的大IP啊,哪儿还有什么南派三叔这些人的饭碗呢?
那天听一个做PE的朋友聊天,最近他们在考察一个文娱项目,标的是国内三个写小说的超级大咖,三个人开了一家公司,核心资产就是三个人的作品。
去年一年公司已经赚了一个亿,他们给出的估值是14亿!
6、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风口来的时候,你只要站的位置对,一样会飞起来。
但前提是,你已经在你的位置上做到了极致。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风口。
社会分工太细了,而社会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
只要你有一个拿得出的手艺,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都说,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因为大多数时候,你只是怀才不够罢了!
我想再加一句,怀才不够以外,或许还有可能,你的不务正业还没有等到机会,说不定哪天风一吹,你也能飞。
当你有一件喜欢到极致,倾其所有付出的事时,面对质疑要勇敢地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可以大声说:
谁还敢说我不务正业?!
完
昨天的文章看了吗?
“你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太多!”
我是Kris
有书共读签约作者、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三年陪孩子读了本书/半年10个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了20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