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前奏可从第6小节开始。建议从头唱至结束,不作反复。
《说聊斋》是以《聊斋志异》的故事内容为背景的,《聊斋志异》创作于清朝,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在演唱中,我们应该怀揣着“聊斋精神”,表达出后人对聊斋故事的感慨,乔羽先生强调了一个“说”字,这个”说”字是歌曲韵味中重要的一点,用说话的语气去演唱,这样的表现手法更像是在诉说一件事情、讲述一段故事,使得听众的内心产生共鸣,正可谓是说中带唱,唱中带说。
《说聊斋》风格滑稽幽默、情绪跌宕起伏,蕴含了丰富的内心情感,多重感受相互交织,在表现手法上要灵活生动、轻松自然,切勿庄严凝重。这首作品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说成是诉说和宣泄相互交替,开始句“你也说聊斋……”无论是在歌词还是旋律上,都能看出是诉说的方式,情绪平稳,只需要加上说话的语气即可。“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这一句是由诉说逐渐转为了宣泄,内心情绪复杂,仿佛是看透人间冷暖,有一丝的无奈,但却乐观向上。“笑中也有泪……”这一句作为全曲的高潮,演唱情绪是比较激动的,应该投入浓厚的感情色彩,将内心的压抑的情怀尽情释放。激昂的情绪过后,又回归到以往的平静,“几分玩笑,几分感慨”应唱出豁达的胸襟,凡事都不应该太过认真。“此种滋味谁能解的开……”作为全曲的尾声,在情感上有了交代,情绪上无奈和释怀相互交融。
《说聊斋》分析
电视剧《聊斋》是根据我国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改编,歌曲《说聊斋》是电视剧《聊斋》的主题曲,由乔羽作词、王立平作曲,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首唱。歌词通俗押韵,曲调悠扬婉转,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成为民族声乐作品中的经典佳作。《说聊斋》的歌词刚一问世,乔羽先生就用地道的济宁口音将它叙述给作曲家王立平听,“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他那浓重的口音顿时给了王立平作曲的灵感,一首赋有山东地方韵味的歌曲从此诞生。
《说聊斋》音乐悠扬婉转,旋律优美,具有中国古典作品唯美的性格特征。调性为F宫民族调式,速度为中板,4/4拍,曲式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乐曲结构分为:引子、A段、B段、尾声四个部分,全曲共有46个小节,前9个小节为引子。引子主要为前奏部分,音乐线条比较悠长,给人以舒展流畅的音乐感受,节奏平稳,给人一种慢而不散的听觉效果。
A段总体结构是比较规整的,F宫民族调式,节奏由原来的4/4拍变为2/2拍,在听觉上像是快了一倍,音乐旋律比较曲折,有着诙谐幽默的音乐特点。从第10个小节开始,每4小节为一乐句,4个乐句为一段,最后一句为5小节。A段开始为主旋律演唱,第一乐句中有两个相似句,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模仿。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结尾落在了宫音上,是一种非常押韵的写作手法;第三句旋律线比较平稳,无论是节奏型还是情绪上都参照了第一句,演唱者应以一种诉说的情感去表达;第四句像是对第三句的变化模仿,是全曲中最为曲折的一句,此乐句扩充为5小节,结束音落在了徵音上,推动了情绪的发展,也是B段产生的动机。
B段依然是F宫调式,2/2拍,属于全曲中的高潮部分,情绪比较激昂,旋律跌宕起伏。B段是从第27小节开始,第一句是前4小节,起始音在高音的宫音上,顺应A段结束句的推动,本乐句的开端出现了情绪上的一个高点,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中有所释放;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6小节为一句,第二句的旋律线是由低到高,在句末将情绪推动到另一个高度,第三句旋律线条相对平缓,为后面的反复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三局结束后是对B段的完全反复,反复完成后,从全曲的第43小节一直到46小节作为一个简短的尾声,最后结束音落在了宫音上。
融合了戏曲韵律和山东方言的《说聊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风格诙谐幽默,渲染着轻松滑稽的音乐色彩。笔者刚接触此作品时,错误的将《说聊斋》的音乐表达定位成悲伤无奈,这显然与歌词的含义和旋律的波动不相匹配,即使演唱者拥有高超的演唱水平和表现能力,也不能诠释出歌曲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说聊斋》是以《聊斋志异》的故事内容为背景的,《聊斋志异》创作于清朝,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在演唱中,我们应该怀揣着“聊斋精神”,表达出后人对聊斋故事的感慨,乔羽先生强调了一个“说”字,这个”说”字是歌曲韵味中重要的一点,用说话的语气去演唱,这样的表现手法更像是在诉说一件事情、讲述一段故事,使得听众的内心产生共鸣,正可谓是说中带唱,唱中带说。
有的人说《说聊斋》是一首“土的掉渣”的歌曲,用“土”字来形容这首歌,实际上是对其质朴韵味的最好诠释。歌曲融入了地方语言中特有的语气和衬词,将济宁方言的发音特点运用于《说聊斋》的演唱,使这首创作型作品赋予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说聊斋》中,多处出现五度、八度的反跳,比如“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这里出现了一个八度的跳进(谱例2),如果气息不稳,会造成声音漂浮或者僵硬的现象,这就是演唱者们所俗称的“吊”和“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控制好呼吸,越是遇到大幅度的跨越,越是要沉住气,稳扎稳打的走好每一步。歌曲中,幅度较大的乐句结束后,往往又出现平稳的乐句,这时是调整呼吸的最佳时机,利用这一时机缓解一下紧张的呼吸状态,为后面大幅度的演唱做好准备,做到收放自如。
在每一个换气点,都应该注意呼吸的衔接,两句之间距离较长的地方,控制好吸气的时间和长度;距离较短时,则要正确的运用“快吸”,快吸时要吸的深,吸的稳,而不是由于急促导致气息上浮。呼吸应该时刻保持歌唱的状态,带着歌曲的情绪去呼吸,歌曲达到高潮的或者到了高音部分,应该将胸廓自然打开,用上后背的力量,使得声音更加扎实更加通透。
此外,在呼吸过程中,应该注意身体的动作,肩膀应该自然松弛,不能上提,上半身舒展开阔,双腿站稳。吸气时像是用口腔去闻花香,带着音乐的情绪去吸气,不能太过慌张和急促。
咬字对于声乐演唱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时如果咬字不清晰,音乐性和演唱性就会被削弱。歌唱讲究的是字正腔圆,想要做到字正腔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反复的语言练习,《说聊斋》歌词本身就是以“说”为主题的歌曲,所以要进行歌词朗诵的训练,不仅要把字咬正,而且要把腔唱圆,光有好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声音比做成是人的骨骼,那么咬字则是人的五官相貌。
演唱《说聊斋》时,开头部分“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是比较口语化的,咬字的处理要柔和、圆润,其中“斋”字需要注意,很容易把字咬扁,所以字头要坚定,字腹要把口腔稍微打开,想象这个字是“立”起来的而不是扁的。“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中的“起”字,强调完字头后,口腔应该适当放松,上颚要积极的抬起,不能把字咬死,阻碍了通道。
歌曲中多次出现了“甩腔”和“长腔”,这需要气息的支撑外,咬字的力度和深浅也是非常关键的。比如:“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中的“爱”字就属于“甩腔”,时值长达8拍,“爱”字在歌唱中属于开口音,再加上时值过长,旋律线条曲折,发音是比较困难的。在气息合理运用的前提下,我们要将口腔打到哈欠的自然状态,避免过度的张开或张开的太过勉强,感受打哈欠时的发声位置,在这位置上去发“爱”音。
此外还需注意,咬字时笑肌自然上抬,口腔保持打哈欠的状态,下巴放松,咬字位置与歌唱位置相接轨。在训练朗诵过程中,应注意吐字要棱角分明、字头清晰、字腹拉长、收音归韵。多去体会咬字和发声之间的配合,字与字之间的衔接。
装饰音与地方语言的结合
济宁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接地带。济宁方言从听觉上比较低沉,语调比较平坦,元音普遍发音不够饱满。歌曲《说聊斋》结合了济宁方言的语调和发音,体现出歌曲的地方特色。经常运用的语气词有“白”、“耶”、“呦”,“白”为一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耶”和“呦”则都是普通话中的“呀”。
济宁话强调韵母,一般说完一句话之后会将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拉长。《说聊斋》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拖长了“ai”音,既起到了押韵的效果又体现了济宁语言的在歌曲中的运用。例如第一句“你也说聊斋”唱完“斋”字后又拖长了“ai”音,在听觉上极具有山东民歌的韵味。此后歌词出现的“爱”、“来”、“开”,它们的结尾均是以“ai”为装饰音,“ai”音的旋律线走向是向下的,这与济宁方言中语调多为四声有关。
山东民歌中常见的衬词有“那个”、“那”,如《沂蒙山小调》中的“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起初原歌词中是不存在衬词的,演唱者在演唱中加入衬词,是为了乐曲的完整性,也为歌曲增添地方民歌的韵味。《说聊斋》中也多次出现了此类衬词,如“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此曲虽为创作型歌曲,但不管从语调、装饰音还是衬词上都具备了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所以,在演唱此作品的同时,应该注重民歌味道的体现。
高考练耳与乐理模拟试卷集高二练耳与乐理模拟试卷集高二练耳专题训练高考练耳专题训练高考舞蹈试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