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卷首
那时,读完《红楼梦》,只写了这一篇读后感,惭愧惭愧!
早上跟大宝说,暑假叫几个同学一起,像读《三国演义》那样,来读《红楼梦》,妈妈给你们出题。
她说还想读《聊斋志异》或是《世说新语》。
看来不是那么排斥古典文学了。
计划暑假再给他们来一期免费阅读打卡,暂定读《红楼梦》原版。
想参加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留言和讨论,届时再公布具体的操作细节。
图片选自清孙温全本红楼梦图绢本工笔彩绘全幅现存旅顺博物馆读红楼梦-槛内人妙玉、惜春文
猪妈妈safflower日期丨-11-16
《红楼梦》中对妙玉的批言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而后面的歌赋中又有一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不管她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这句话倒是归纳了她所处的社会的可怕之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她才"终陷淖泥中"。
虽然文中没有给她一个确切的结局,在我看来,她自始至终都端坐在陇翠庵中,这才是她这个形象的归结,而不是被劫后的不知去向。
作者让惜春延续了她,陇翠庵中又有了一个新的妙玉,但是这个妙玉却又和之前的妙玉不同。
妙玉有过人的才华,不知道她若生长在现代社会,会是怎样一个人。
是否也如在大观园中一般,只与少数几个人相处呢?
应该不会,因为现代社会的女性自主性已提升到她那个时代所不敢想象的高度。
以她的才华,即便学佛,也会成就颇丰。
但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是逃不过的,因为人的妒忌心理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淡化。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句好像又跟"过洁世同嫌"的洁有所冲突。
我想应是说她对宝玉的感觉吧。
从她走火入魔的幻象看,她的心里似乎期待嫁人,而这恰是出家人不该有的想法。
不过这也不难解释,她之所以遁入空门,是因为家道衰败,不得己。
虽身为槛内人,心却尚未全入,这便是云空未必空。
况且她年纪尚轻,青灯古佛应该不是她所想要的生活才对。
而惜春的情况与她不同。
宁荣两府虽然经历了一场大劫,但并没有破落。
从宝玉和贾兰中举后,可以看到贾家似又重振了起来,她着实用不着出家。
我想她是不想像迎春一样嫁入狼室,不想像探春一样远嫁他乡,也不想像湘云那样年轻守寡。
她看了太多不幸的婚姻,还有家中男子对待妻妾的做法,心里对婚姻的惧怕自不必说。
而那时代的女子如果不嫁人,唯一的出路便是出家,大观园内就有她出家的所在,那里比起外面的寺庙更清静。
这也是她下定决心出家的引子,也可以说她是在躲避那个女子无权的世界。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她看了“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领悟出“生关死劫谁能躲?”便往那西方寻宝树,一辈子青灯古佛相伴。
说到底,人只有在失去又得到,得到又失去的往返中,才有可能悟到"空"的境界。
惜春享受过大富大贵,又经历了生死磨难,她才悟出原来身外物竟是如此易得易失。到头来,一切都是空。
这么说来,她却又比妙玉更洁更高了。
Theend
旧时光博客系列持继更新中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