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未雨绸缪,为不成器的儿子订下一房好媳妇,儿子改过自新。《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浪荡子惧内,改邪归正的故事。
安大业和公主婚后琴瑟和鸣,异常恩爱,他们夫妻居于南苑,买来众多奴婢在北苑干活,她从不踏足北苑,但谁干活勤快,谁偷懒都一清二楚,没人不服的。
一年后,公主生了个男孩,取名大器,说是日后定有出息。
突然一天,公主告诉丈夫想回家去看看,问多长时间,回答三天。
三天转眼过去,公主没有回来,安生心下焦虑,时间飞逝,转眼一年过去了,公主还是没有音讯,安生整日闭门读书,中了举人。
一天夜里,他正在床上辗转反侧,公主突然翩然而至,他喜出望外,埋怨公主不守时,害自己思之若狂,公主说:“按照天上的时间还不到三天,我是提前回来,人与人之间的聚散是有定数的,强求不来的。”
安生有些得意地告诉公主自己中举的事,公主笑着说:“几天不见,你又变俗气了许多,这种无意得来的东西只会损你的寿限。”自此,安生无心科举。
公主过上一段时间就回去,有时几个月,有时一年,安生习以为常。
后来,公主又生个男孩,她对孩子充满了厌弃,说他长大后会是豺狼,让安生把他丢掉,安生不忍,看到粉嫩嫩的一团,很难想象长大后会怎样,于是起名可弃。
可弃才过周岁,公主就急着为他议亲,媒婆接连登门,问了可弃的生辰八都说不合适,公主叹气说:“这都是命数。”她嘱咐安生四年后,有姓侯的人家会有一女儿出生,她的左胁下有一颗赘疣,此女就是可弃的媳妇,不管她家世如何,一定要娶过来。
后来,公主回家探亲再也没回来,
几年后,果然有位姓侯的人家,生了个女儿,所说与公主一致,左胁下生一赘疣。可姓侯的品行恶劣,行为不端,很受人诟病,人们都对他嗤之以鼻。安生没在乎这些,按照公主的吩咐为可弃定下了这门亲事。
大器十岁就考试及第,后来娶云氏为妻,夫妻和睦孝顺,安生对他们非常满意。
可弃渐渐长大,他不喜欢读书却善于偷窃,尽做些鸡鸣狗盗之事,最可恨的是常常和一群无赖混在一起赌博,把家里的东西偷出去卖掉还债。
父亲生气地用棍子揍他,可是屡教不改。安生告诫家里人防备他,可惜的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一次,可弃又到一户人家行窃,被主人捉住,告到官府,县令询问后,把他放回家,让安生严加管教,这次安生让大器把他用绳子捆起来,狠狠地揍了一顿,差点断了气。大器为弟弟苦苦哀求,这才放了他。
安生觉得颜面尽失,最后气得干脆吃不下饭,他写好文书,把家产分给两个儿子,把好宅院,肥田都留给大器。
可弃觉得不公,心生怨恨,夜里居然拿着刀去杀大器,没想到砍在嫂嫂云氏身上,当时云氏正穿着一件由公主留下的裤子改装的睡衣,可弃用刀一砍火花四射,吓得他扭头就跑,没敢再回家。
安生知道后被这个不孝之子气得死去活来,病情日益严重,几个月后,就撒手人寰。
可弃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回了家,大器对他很好,可他却认为应该,行为更加放肆。
一年后,就把属于自己的田产卖了个一干二净,钱花完了,就跑到官府去告哥哥。县令知道他的德行命人把他赶了出去,兄弟间的情意也断绝了。
又过了一年,可弃二十多,侯氏女也十五岁了。大器想起母亲的话,想为可弃成婚。于是准备好最好的屋子,让可弃把侯氏娶回家。
大器拿出最好的田地重新登记造册,交给弟媳说:“这几顷地,我为你死守到现在,弟弟德行有亏,若是给他,转手就卖了,现在交给你,希望你能让他改过自新。”
侯氏虽然出生小门小户,可是聪慧貌美,可弃对她又怕又爱,妻子所说的话从来不敢违背,每次出门都要规定时间,如果超了时间,回来后就被大骂一顿,饭也没得吃,可弃害怕,行为收敛了很多。
一年后,侯氏生了个儿子,她对丈夫说:“我以后不用有求于人了,数亩良田,足够我们母子吃喝了,你这个男人,有没有都无所谓。”一次可弃偷了家里的稻谷去赌博,妻子知道后,站在门口,弯弓搭箭指着他,不许他进门。
可弃害怕远远地避开,等妻子进了门,他才硬着头皮进屋,侯氏拿着把锋利的刀出来,可弃吓得扭头就跑,被妻子追上去就是一刀,衣服被砍破,屁股上鲜血淋漓,他生气的跑到哥哥家告状,大器根本不理他,只好羞愧地走了。
又过了一天,他跪着求嫂子为他去说情,侯氏根本不同意他回家。可弃愤怒至极,拿把刀扬言要把妻子杀了,嫂子很害怕想要阻止,被大器一个眼神阻止,派人偷偷地跟着。
不久,可弃就垂头丧气地回来。当时,可弃进屋后,妻子看到他,把儿子往床上一放,到厨房又找来把刀,把他赶出门去。
可弃跑到哥哥家对着墙角呜呜的哭泣,两个眼睛肿得老高,大器怎么问也不说话,后来哥哥看他实在可怜,就亲自领他回家,侯氏这才让他住下。等大器走后,妻子罚他长跪,逼着他发毒誓,让他用瓦盆吃饭。
自此,可弃改邪归正,侯氏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了起来,可弃坐享其成,直到七十岁儿孙满堂,妻子有时候还扯着他的胡子让他下跪。
侯氏深知丈夫的品行,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自立自强,逼得丈夫改邪归正,这才拥有了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