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七年级上18课狼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3/4/6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2.文学常识

《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二、字音

①缀(zhuì)行;②窘(jiǒng);③苫(shàn)蔽成丘;④眈(dān)眈相向;⑤少(shǎo)时;⑥瞑(míng);⑦尻(kāo);⑧黠(xiá)。

三、解释

缀行甚远(紧跟);弛担持刀(放下);    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一狼径去(径直走开);  止露尻尾(屁股);目似瞑(闭眼);      狼亦黠矣(狡猾);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打洞);  止有剩骨(仅,只);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而前狼又至(前面的);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打算,企图);投以骨(介词,把);    以攻其后(连词,来);  盖以诱敌(介词,用来)

四、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其一犬坐于前

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五、理解探究

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答:屠户心里很害怕,想把骨头扔给狼,让狼吃了骨头就不再紧跟他。

3、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

4、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答:迁就退让。

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6、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7、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答: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9、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答:文章是以狼为主体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企图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10、“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

答: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

11、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

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见他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透出了怎样的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六、中考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并驱如故(旧的,原来的);屠暴起(突然);意甚仓皇(神情);相去数十步(距离)

(2)下列句中加点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B.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3)下列句中加粗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B)

A.一狼径去;B.屠乃奔倚其下;C.屠自后断其股;D.身亡所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狼听到了声音向四张望,才望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于是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那一边,边跑边叫像之前一样。

(5)结合文段内容,谈谈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甲文中屠夫一次又一次投给狼骨头,狼仍然紧紧跟随其后,狼还迷惑屠夫,企图偷袭他,但最后还是被屠夫识破,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愚蠢;乙文中的狼为救小狼两处奔波以至气绝身亡,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译文:有两个牧童到山里的狼的巢穴里去,巢穴里有两只小狼。他们计划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过了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变弱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诫子书》知识梳理及真题精练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归纳

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解析版)

年语文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练习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