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介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8/1/6

《周易》

作者尚无定论。《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典籍,它对事物运行规律的论证和描述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的。书中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阴和阳是变化的基本要素,万物皆由阴阳相交而生成。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科学、文学、农学、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老子》

老子(约前-前),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名《道德经》,全书共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老子的哲学体系以“道”为核心,认为“道”乃天地万物之本源,并以“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在处世方面,老子提倡柔弱虚静,减少私欲;针对统治者,则主张无为而治。全书言简意奥、哲深理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自汉儒尊《诗》为经,乃称《诗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共篇,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在内容上,《诗经》包括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政治讽刺诗、农事诗、宴飨诗、周族史诗等。《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实、注重民生疾苦的诗歌之路,是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

《论语》

由孔子(前-前)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论语》共20篇,全书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性。“仁”是《论语》的核心。孔子将“仁”视为道德的最高准则。《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北宋政治家赵普尝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孙子兵法》

孙子(约前-?),即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被后世尊为“兵圣”。《孙子兵法》现存13篇,主要包括战略指导、作战策略及军事哲学等思想。书中通过研究敌我、众寡、强弱、主客、攻守、利害、胜败等矛盾及其转化条件,提出了有关战略和战术,体现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孙子兵法》对中国古代军事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军校亦将其列为教材,时至今日,更是成为备受推崇的商界实战手册。

《左传》

相传为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约前年-约前)所作,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叙述了春秋列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活动及相关言论,汇集和保存了大量春秋时期的史料,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左传》记事线索分明,条理清楚,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善于通过语言和行为描写突出人物个性,对战争的描写尤为突出,将军事和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左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大学》

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前-前)所作。《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它直接秉承了孔子、孟子的思想,阐释了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之道。《大学》展现了儒家“三纲(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其中,“三纲”是儒家道德修养、政治教化与理想境界的基本纲领,而“八目”列出了实现此纲领的基本步骤,是儒学为人们设计的人生进修阶梯。

《中庸》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前–前)所作。《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在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对古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庸》倡导一种不偏不倚的处事方法,通过“致中和”使人们达到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中庸”在古代是一种处世从政的根本原则。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墨子》

墨子(约前-约前),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由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是记载墨子言论和墨家思想的总集。针对当时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墨家极力主张“兼爱”和“非攻”。《墨子》一书中宣扬“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张不分贫富贵贱而“兼相爱,交相利”。“非攻”的主张则反映小生产者要求过“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生活以及他们反对破坏生产的愿望。此外,书中还提出“尚贤”、“节用”、“节葬”等主张。战国时期,墨家非常盛行,和儒家一起被称为“显学”。

《孟子》

孟子(约前-前),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及言论,是研究孟子思想和先秦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著作。孟子的政治思想是行“仁政”,并据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此外,《孟子》一书所提出的“浩然之气”、“大丈夫”精神、“尽心知性”等内容亦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对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庄子》

庄子(约前-前),名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想象奇幻,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以其深邃的哲理、奇幻的想象、超脱的境界、纵横捭阖的气势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的诸多方面。《庄子》今传三十三篇,一般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周自己所作,《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其后学之手。

《韩非子》

韩非(约前-前),战国末期韩国人。《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文笔犀利,说理精辟。该书是研究韩非法治、哲学、伦理、社会思想的主要资料。书中记载了大量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郑人买履,等等,形象生动地体现他的见解与认知。此外,书中记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说,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及社会生活亦有重要价值。

《孝经》

作者不详,成书不晚于战国。《孝经》以“孝”为中心,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还认为“忠”乃“孝”之发展,将“孝”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则将其列入《十三经》。《孝经》所阐发的“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海经》

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初期到西汉初年之间,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全书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4卷)、《大荒经》(5卷),内容极其丰富,既记载了地理历史,又记载了生物医药,还记载了民族、祭祀等一些社会生活情况,对研究自然科学及上古社会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山海经》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著作,书中保留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较具代表性的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

《楚辞》

楚辞原指先秦时楚地流行的民间歌辞,是楚人特有的一种诗歌形式,后来亦指西汉刘向汇集屈原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楚地色彩。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被后人称为“楚骚”。楚辞绚烂华美、句式活泼、想象奇特,具有较强的诗歌表现力,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史记》

作者司马迁(约前-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前)近年的历史,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全书共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本纪”按帝王时间顺序叙述各朝兴衰终始,是全书的提纲;“表”以年表形式,排列帝王侯国间的大事;“书”是关于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记述,具有文化史性质。“世家”记载自周以来贵族之家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九章算术》

作者不详,成书于公元1世纪。《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书中系统地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共收集了个数学应用问题及解法,列作九章。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其中的世界之最包括:①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②开平方、开立方;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联立一次方程的方法;④负数涵义与最小公倍数。唐宋两代朝廷都明令规定《九章算术》为教科书,它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说文解字》

作者许慎(30-),字叔重,东汉昭陵人。《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究字源、辨识音读的字典,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有很大贡献,是我们认识上古文字的桥梁。据文字形体,许慎创立部首个,将所收单字分别归入部,该书首创的部首编排法为后世字书所沿用。《说文》的训解是我们今天注解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到了清代,《说文》的研究成了专门学问,有数十家为其作注。

《搜神记》

编撰者干宝(?~),字令升,东晋人。《搜神记》是一部主要记载神灵怪异之事的小说集,其中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全书共搜集故事四百多篇,内容丰富,想象奇幻,曲尽幽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可誉为魏晋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书中有不少故事广为流传,如:《董永》、《三王墓》、《紫玉》、《韩凭妻》,等等。《搜神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亦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珍贵材料。

《齐民要术》

作者贾思勰(-),北魏杰出的农学家。《齐民要术》正文共92篇,分10卷,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的方法。书中对6世纪以前黄河流域的农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家禽饲养,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进行了全面总结,是研究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文献。书中记载的人工选育良种法,已涉及环境影响遗传性状的问题,比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相关叙述要早多年。

《世说新语》

编撰者刘义庆(-),南朝宋人。《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笔记小说,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全书故事共一千多则,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世说新语》笔法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成语便出自此书,如:一往情深、难兄难弟、望梅止渴,等等。该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鲁迅将其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文心雕龙》

作者刘勰(约-),字彦和,南朝时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文心雕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书中总结了文体的源流演变和特点,评论了晋宋以前的多位作家,全面论述了文学创作和评论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全书用骈偶文写成,共50篇,由总论(《原道》、《征圣》、《宗经》3篇)、文体论(《辨骚》到《书记》21篇)、创作论(《神思》到《总术》19篇)、批评论(《知音》1篇)四大部分组成。

《水经注》

撰者郦道元(约-),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水经》共载水道条,而《水经注》所记大小河流共条,字数是《水经》的20多倍。全书共40卷,对河流流经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既包括了自然地理的内容,又涉及人文地理的介绍,可誉为我国6世纪的地理大百科全书,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坛经》

《坛经》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因是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一部被尊为经的佛书。书中记载了惠能的事迹及思想,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源流的重要文献。因历代传抄,版本甚多。其思想核心为“见性成佛”说,又主张“顿悟成佛”和“凡夫即佛”。《坛经》对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古代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茶经》

作者陆羽(-),名疾,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被后世誉为“茶圣”。《茶经》是关于唐代及唐以前茶事经验的总结,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备、最全面的茶学专著,内容丰富详实,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全书共多字,分为3卷10节,内容包括茶的历史源流、发展状况、茶叶采制、茶器制作、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方面。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传奇》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唐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世态,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情节曲折委婉,引人入胜。“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较为有名的作品有:《霍小玉传》、《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等等。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9-),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至后周显德元年()16个朝代的历史,共卷,字数逾万。书中将历史上的君王分为五类:创业之君、守成之君、中兴之君、陵夷之君、乱亡之君,认为君王的才能和品质与朝代兴亡密切相关,同时主张治国者要用人唯贤。作品对战争的描述生动,具有较高的军事史料价值。同时还有不少关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记载。全书体例严谨,文字简练。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分26卷,以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自然科学知识,此外,还以大量篇幅记载了当时的人文、军事、法律及杂文轶事等内容。《梦溪笔谈》对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果作了总结,是研究北宋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重要文献。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水浒传》

学术界大都认为施耐庵所作。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平不详。《水浒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创作小说的成熟。作品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历史事件,前70回写各路英雄聚义梁山,71回以后写梁山好汉受朝廷招安后的故事。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忠义精神,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贪官及恶霸们道德仁义的沦丧,洋溢着激昂的江湖侠义气息。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约-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叙写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这段历史中波澜壮阔的故事,宏伟却不失精巧,其中精彩的战争描写使其被誉为一部“全景性的军事文学作品”。在曹、孙、刘三股势力中,作者把刘备集团放在中心地位。书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曹操之奸、刘备之仁、诸葛之智、关羽之勇、张飞之莽,而对刘关张之“义”的突出描写更是影响深远。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约-约),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由唐时僧人玄奘西游之事演绎而成,共回。书中很多人物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上各种动物的特征,结合作者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形象。作品叙说了取经过程的种种磨难,虽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整个结构又是很完整的。全书文字诙谐、场面奇幻、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本草纲目》

编撰者李时珍(-),字东璧,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本草纲目》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全书共52卷,收录中药种,收集医方个,书中涉及内容广泛,在生物、地理、天文、地质、化学等方面都有贡献。年以后,《本草纲目》备受推崇,几十次被翻刻,版本甚多。该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被翻译为日、朝、法、德、英、俄等多国文字。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明代戏曲家。《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作品描写了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杜丽娘因爱而死,因爱而生。剧中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表达了挣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愿望。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言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金瓶梅》

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至于究竟是何人,至今仍无定论。《金瓶梅》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被视为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书名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和春梅三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该书看来写的是西门庆一家的日常琐事,却涉及政治黑暗、道德沦丧、经济腐败、人心险恶等各方面,如鲁迅所言:“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

《天工开物》

作者宋应星(-),字长庚,明末清初人。《天工开物》共18卷,附图幅,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技杰作。书中对明朝中叶以前的多种技术进行了总结,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同时也记载了农业生产方面的丰富经验。成书以后,流传版本甚多,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文字,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川人。《聊斋志异》共16卷,近篇。作品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类:抨击黑暗政治,揭露科举考试的弊端,歌颂真挚的爱情,颂扬美德,训诫故事。其中绝大部分篇章写的是与神仙狐鬼花妖有关的故事,而此类故事亦流传最广,如《婴宁》、《聂小倩》、《书痴》,等等。作者用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把真实的人情和奇异的幻想结合起来,虚中写实,幻中见真,反映了广泛的社会人生。

《四库全书》

由清帝乾隆(-)主持编写,共收录古籍种(据文津阁藏本),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收录“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全书编写历经十年,单征集图书就历时七年之久。遗憾的是,大量书籍在编修过程中遭受了焚毁、篡改、删减等厄运,其中明令禁毁的书籍就有三千多种。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约-约),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诗化的语言写了红楼女儿“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命运,同时让读者体验了贾王史薛四大贵族家庭的盛衰巨变,还描绘了上至皇族、下至乡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书中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亦达到相当的高度。此外,作品在诗词、园林、饮食、服饰、哲学、宗教等各方面都有精彩的描述,可谓文化之大观园。

二十五史

我国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其记载上溯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清宣统三年(年),除《史记》之外,均属断代史,有“正史”之称。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