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生活美学
打造东方美学生活方式
点击绿色音频聆听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移动。
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
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
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
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
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
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
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
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
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
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
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
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
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
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
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
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圬的道理。
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
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
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
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
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
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井,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
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炉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
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
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踺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
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往期内容回顾-
雅读
有一种修养,叫等人把话说完
朱光潜
之所以美,就在于有缺陷
雅读
留几枚柿子在树上吧
贾平凹
五十岁后最好的活法
陈道明
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雅读
修一颗宁静心,笑看前路
雅读
无事时心能静,有事时心能定
▼
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東
方
/
生
活
/
美
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