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读书聊斋志异蒲松龄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10/28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玩具,却有个堆满书的房间。在书架上寻找“不务正业”的书来读,是我那时生活的一大乐趣。《子不语》和《聊斋志异》是其中两个另类,深深地吸引着我。当时读到的聊斋是白话文的,有些直白的描写和骇人听闻的故事,现在看来并没有看懂。

去年读到了《阅微草堂笔记》,虽然笔法精炼,但总觉得少些什么。直到再次读了聊斋,才发现原来少的是有趣的灵魂。纪晓岚功成名就,茶余饭后写志怪小说作为消遣,却喜欢在书中讲因果报应,有种说教的姿态。而蒲松龄的“异史氏曰”,经常会表达对小说中人物的羡慕,大概在他眼里这些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过着自己求而不得的生活。

蒲松龄科考屡战屡败,迫于生活,他从30岁左右开始当私塾先生,直到70岁。虽然知识渊博,交游广泛,但内心的苦闷却无从排解。抱负不能施展,蒲松龄在自序中写道“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才华无人赏识,他感慨“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在那个时代,他没有找到知音。如果可以穿越,苏轼肯定懂他的孤愤。在被贬到黄州后,苏轼每天找人给他讲鬼怪之事,大概也是寻找寄托。苏轼的书法被称为“石压蛤蟆体”,初见时并不觉得高明,但渐渐发现字里行间还真的都是苦字。再往后,还有鲁迅、老舍等众多欣赏他作品的人,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好的作品是能流传于后世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是这么有才华的人,在他人制定的规则之下,也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蒲松龄无疑是向往真善美的,光是塑造的女子形象就有婴宁、莲香、娇娜、聂小倩等。虽然有臆想成分,却也不失为排解苦闷的一种方式。或许他也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却做不到,于是自己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并分享给了世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6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