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仙狐们
蒲松龄是清代悬疑灵异小说神一般的存在,他写作的《聊斋志异》,因仗着其编写鬼怪故事的能耐,甚为后世称道。曾黎、江华主演的《画皮》,林志颖、李冰冰主演的《小翠》,黄晓明、胡可主演的《陆判》,胡歌、杨幂主演的《小倩》等电影,均改编自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不过,蒲松龄生前似乎并没有享受了著作的任何好处,更别提版税收入了,《聊斋志异》是在他死后五十年才正式结集出版的。他的作品最初也就一份手抄本,类似于文革时期的《少女之心》,在坊间被人们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至于被高衍带入宫内,估计也只能在私底下传阅,肯定登不了大雅之堂。想清代文字狱之烈,这么一本装神弄鬼、与鬼狐苟且,有失人伦纲常,充满着恋兽癖,且对地方官员颇有微词的著述,不被列入“黄赌毒”而禁之,已是万幸。蒲松龄的这份才能要是放在现代,怕是不会就这么丧魂落魄。虽然蒲松龄住在乡下,路途有点偏远,但只要拉一根网线,在电脑一端恣意挥洒、胡编乱造,依靠了网络的发达,估计着要名利双收亦是不难。想想现在的一些网络写手,依仗着套路化的写作方式,诡秘怪异、暴力恐怖,年收入便可以百万入得囊中,蒲松龄想要成功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一个面对考公务员的青年,混了一份在财主家做家教的差事,百无聊赖之余不去好好研读部编教材,不好好做申论答题,不去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却花费如许宝贵的时间搜寻灵狐鬼怪故事。不要说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屡屡落榜、功亏一篑当是常理,想要不成为失意青年都难。蒲松龄便是这样一个不识时务的人,及至到老,都不能幡然醒悟。更有甚者,也许是写鬼怪故事多了,考试时写命题作文,不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去把握中心思想,概括文章要义、突出重点段落、层层深入剖析。写着写着就不自觉写到了仙狐美女上去,以至于屡屡因“越幅”被黜。“越幅”类似于现在考试用诗歌代替论说文,或者熊孩子写了一篇情感作文。但诸君不知可否,在清代,科举考试“越幅”可不是一件仅仅名落孙山的小事。“越幅”虽说指的是考试时超越行、格随意书写,但轻者视为作弊将禁止参加乡试,重者可是要被问斩,人头落地的。蒲松龄属于早熟神童,十八岁时不仅娶了新娘子回家,新婚第二天就参加了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了秀才。还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赞誉:“名藉藉诸生间。”按理说春风得意的蒲松龄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登科及第当指日可待。但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或许是受到了妖狐的蛊惑,至此之后,却是屡试不中,及至72岁才中了一个岁贡生。也就是每年可以到京城去参加一次政协会议,发个言。当然,蒲松龄是不是还能凭着耄耋之躯,像申纪兰一样进京去举个手,已是无法考证。但76岁的他便已黄鹤归西,根据当时的交通条件,怕是也知易行难了。就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却又能在如此持之以恒的暴腮龙门中放浪形骸,写出如此精彩绝伦鬼狐故事的蒲松龄,是应该怜之?惜之?还是应该幸之!蒲松龄说,他写聊斋,只是因为“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但他真的就是如此刻板记录一下而已么?他的狐仙们,真就跟他金榜题名的志向不同么?他既然想要大魁天下,为什么又要去写这些幽幽怨怨的鬼神故事呢?他既然写了如许的鬼怪妖魔,又何必一定要去争那么一份无聊的岁贡生呢?人生里,有那么多可以托梦寓兴的故事真的不错。窃以为,只要你读过《聊斋志异》,或者在月圆之夜,经过幽曲的小巷去影院看过《小倩》,或者有幸与白狐之仙偶遇之,你一定“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欢迎光临汪汪工作室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