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是虚无的东西,也许有也许没有,对鬼的概念来源于何处?它们来源于宗教或来源于民间传说。
民间对鬼怪的看法
《聊斋志异》
描写花妖鬼狐世界中奇特诡谲的动人故事,郭沫若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鲁迅曾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往往借鬼魅狐仙之口,表达“幻由人生”。
LOT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十六卷首一卷
成交价:RMB9,
《阅微草堂笔记》
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朱青雷言:有避仇窜匿深山者,时月白风清,见一鬼徙倚白杨下,伏不敢起。鬼忽见之,曰:‘君何不出?’栗而答曰:‘吾畏君。’鬼曰:‘至可畏者莫若人,鬼何畏焉?使君颠沛至此者,人耶?鬼耶?’一笑而隐。余谓此青雷有激之寓言也。”
纪大烟袋笔下的狐狸鬼魅,调皮真率,且常常语出惊人,富含哲理。比如此文之鬼。“世界上最可怕的还是人,鬼有什么好怕的?被仇家害得颠簸流离四处藏身,这跟鬼有半毛钱关系吗?”听起来似乎偏激,却何曾不是大实话?世间本无鬼,惟有人害人。
LOT阅微草堂笔记二十四卷
《鬼趣图》
“且两峰画鬼,而后加以趣之名,意谓鬼尚有画,可见趣则无迹可求,其意不在鬼而在趣也,明甚。”
桂馥对鬼中之趣充满了幻想:“夜台长似昼,世界小于盘。此乐真忘死,逢场作是观。”(桂馥《未谷诗集》卷三)
LOT鬼趣图
古人对鬼怪的看法
《山海经》
是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极具神秘感的异兽。这些异兽让我们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和古人对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
LOT山海经十八卷
成交价:RMB8,
《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人鬼不仅没有界限,没有距离,还谱写了一段段或美好或悲凉的爱情诗歌,令读者深陷其中,深有感触。
刹那芳华曲朝露昙花,咫尺天涯,
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八千年玉老,一夜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九万里苍穹,御风弄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
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
LOT晋干宝搜神记二十卷后记十卷
道教对鬼怪的看法
道教典籍记录,鬼,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含三种寄义。第一种是人身死后离开肉体的肉体景象;第二种是包括一切致人恐怖、损害人的非物姿态灵异景象;第三种是一切玄幻灵异景象。人被此类事情损害后,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钟馗》
张之溶钟馗
《阴骘图》
这是道家讲述因果报应的书,有很多版画,其中不少是讲述地狱的情景,描绘了许多地狱里的小鬼。
LOT阴骘果报图注等
佛教对鬼怪的看法
LOT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
成交价:RMB11,
一怪鬼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二魃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三魅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四蛊毒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五疠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六饿鬼贪慠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七魇鬼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八魍魉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九役使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十传送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此上十种鬼类,都是以十贪习所招。因纯情堕落地狱,业火烧干,余习未尽,上出为鬼,其实这都是自己的妄想业力所招引。若悟本性菩提,了知自性本妙圆明,彻照法界,本无一物,何地狱饿鬼之有?皆由迷情妄想所感之妄相。
LOT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
明凌毓枬刻朱墨套印本
成交价:RMB,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