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长清僧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7/8

第十五篇—劳山道士

原文

邑有王生,行七(在家里排行第七),故家子(世家大族子弟)。少慕道(从小就仰慕道家之术),闻劳山(崂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白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询问)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旧时所行跪拜礼),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私下)有归志。

译文

本县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是过去一个世家大族的子弟。他从小就羡慕道术,听说崂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寻仙访道。有一天,他登上一座山顶,看见一所道观,道观所处环境非常幽静。里面有一个道士正端坐在蒲团上,一头白头发披散脖颈上,神情相貌清爽不俗。王生上前见过礼并与他交谈起来,觉得道士讲的道理玄微奥妙,便请求道士收他为徒。道士说:“恐怕你娇气懒惰惯了,吃不了苦。”王生回答说:“我能吃苦的。”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时候都集拢来了。王生一一向他们行礼后,就留在道观中。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随大家一起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应并按照要求去做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生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苦累,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原文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翦(同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同盛,意美)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lai,赏赐)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盛汤水所用容器),竞饮先釂(jiao,饮尽杯中酒),惟恐樽(同尊)尽;而往复挹注(yi,从酒壶倒入酒杯),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如此饮酒,太过寂寞)。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幽禁)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送别)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同燃)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砍柴割草)。”众诺而退。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译文

一天傍晚,王生回到观里,看见两个客人与师父共坐饮酒。这时天已经黑了,还没有点上蜡烛。师父就剪了一张像镜子形状的纸,贴在墙上。一会儿,那纸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光芒四射。各位弟子都在周围奔走侍候一个客人说:“良宵美景,其乐无穷,不能不共同享受。”于是,从桌上拿起酒壶,把酒分赏给众弟子,并且嘱咐可以尽情地畅饮。王生心里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够喝这么多人喝了?于是,各人寻杯觅碗,争先恐后地倒酒喝,惟恐壶里的酒没了。然而众人往来不断地倒,那壶里的酒竟一点儿也不见减少。王生心里非常惊讶。过了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我们月光来照明,但这样饮酒还是有些寂寞,为什么不叫嫦娥来呢?”于是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飘出,起初不到一尺,等落到地上,便和平常人一样了。她扭动纤细的腰身、秀美的颈项,翩翩地跳起“霓裳舞”。接着唱道:“神仙啊,你回到人间,而为什么把我幽禁在广寒宫!”那歌声清脆悠扬,美妙如同吹奏箫管。唱完歌后,盘旋着飘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大家惊奇地观望之间,已还原为筷子。师父与两位客人开怀大笑。又一位客人说:“今晚最高兴了,然而我已经快喝醉了,二位陪伴我到月宫里喝杯饯行酒好吗?”于是三人移动席位,渐渐进入月宫中。众弟子仰望三个人,坐在月宫中饮酒,胡须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镜子里的影子一样。过了一会儿,月亮的光渐渐暗淡下来,弟子点上蜡烛来,只见道士独自坐在那里,而客人已不知去向。桌子上菜肴果核还残存在那里。那墙上的月亮,只不过是一张像镜子一样的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弟子:“喝够了吗?”大家回答说:“够了。”道士说:“喝够了就早去睡觉,不要耽误了明天打柴。”众弟子答应着退了出去。王生心里惊喜羡慕,回家的念头随即打消了。

原文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经历)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熟知)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以纯洁心态持用道术),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送以金钱)遣之归。

译文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苦累,而道士还是连一个法术也不传授,他心里实在憋不住,就向道士辞行说:“弟子不远数百里来拜仙师学习,即使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若能学习点小法术,也可安慰我求教的心情。如今过了两三个月,不过早上出去打柴,晚上回来睡觉。弟子在家中,从没吃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不能吃苦,现果然如此。明天早晨就送你回去。”王生说:“弟子在这里劳作了多日,请师傅稍微教我一点儿小法术,我这次来也算没白跑一趟。”道士问:“你要求学点什么法术?王生说:“平常我见师父所到之处,墙壁也不能阻挡,只要能学到这个法术,我就知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于是就传授他秘诀,让他自己念完了,道士大声说:“进墙去!王生面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往里走。”王生就从容地向前走,到了墙跟前,被墙挡住。道士说:“低头猛进,不要犹豫!”王生果然离开墙数步,奔跑着冲过去,过墙时,像空虚无物;回头一看,身子果然在墙外了。王生非常高兴,回去拜谢了师父。道士说:“回去后要洁持自爱,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于是就给他些路费,打发他回去了。

原文

抵家,自诩(自吹)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跌倒)。妻扶视之,额上坟起(隆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嘲笑)。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译文

王生回到家里,自吹自擂地说遇见了仙人并学会了法术,坚固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便仿效起那天的一举一动,离墙数尺,奔跑着冲去,头撞到坚硬的墙上,猛然跌倒在地。妻子扶起他来一看,额头上鼓起一个鸡蛋般大小的大包。妻子讥笑他,王生觉得既惭愧又气愤,大骂老道士没安好心。

原文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村夫,古时骂人的话),喜疢(chen)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诒(欺骗)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译文

异史氏说:听说王生这个故事的人没有不大笑的,殊不知世上的“王生”还真不少。现在有那么一个匹夫,喜欢别人阿谀奉承不喜欢忠言劝谏,于是那些阿谀迎奉的小人就呈上那些可以逞威扬暴的伎俩,来迎合他,并骗他说:靠着这个本事,就可以横行无阻了。一开始试验都小有灵验,于是就说天下之大都可以任其横行了,这种人不到撞在硬壁上头破血流是不会停止或回头的。

第十六篇—长清僧

原文

长清僧某,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受惊奔跑),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迅疾的样子)而合,遂渐苏。厮仆还(同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姬妾之类的青年女子),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寓意开导)。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译文

山东长清地方,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八十多岁了还很康健。一天,他突然跌倒起不来了,寺里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死,灵魂飘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个旧官宦世家的子弟,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架着猎鹰打兔子。忽然马受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时老僧的灵魂恰好与公子的尸体相遇,倏忽而合,公子竟然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他问讯,他睁开眼说:“怎么来到这里!”众人扶着他回了家。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来到了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恳切开导,促使他醒悟。他也不自我辩解,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粗米饭才吃,凡是酒肉却拒绝。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一起。

原文

数日后,忽思少步(稍微走动一下)。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备办行装)。”众谓新瘳(病愈),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

译文

几天后,他忽然想稍微走动一下。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刚刚站定,就有几个仆人来到,拿着钱粮帐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办理,惟独问道:“山东的长清县,知道在哪里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烦闷无聊,要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众人说他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二天就出门上路了。

原文

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庙宇)。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以往,从前)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准备)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受戒之僧),所遗手泽(通指先人遗物),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译文

到了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一样。不用烦劳问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公子就问道:“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了?”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众僧引导着他前去,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思。不久公子备马要走,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护好,不要使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子这才离去。回到家后,他木然呆坐,任何家务不再过问。

原文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译文

过了几个月,公子出门自己走去,直到长清旧寺。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这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地请他回家,他丝毫都不理会。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而已。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见他默然处之,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多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

原文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予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译文

异史氏说:人死了则魂就散了,而长清僧的魂行千里而不散,是因为他修持到了性定境界的缘故。我对于这位老僧,并不奇怪他会再生,而是奇怪他再生后进入了一个奢靡纷繁的富贵之乡,但是能够摒弃人欲而逃离尘世。有些人眼前偶尔见到美人财富,都会不愿意死去,何况是如此清苦的和尚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1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