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逊学术文集》,孙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1月版。
内容简介
恩师孙逊教授逝世安葬后,在上海师大工作的宋莉华教授等同门便开始筹划给恩师出版纪念文集,多位同门参与其中,齐心协力合作,在恩师逝世一周年之际才得以有这套丛书出版。《文集》由复旦大学黄霖教授作序,对恩师的学术研究做了回顾和总结。
《孙逊学术文集》共计五册,有《红楼梦脂评初探》《红楼梦文化精神》《中国古典小说探究》《明清小说论稿》《东亚汉文小说论集》。五册书数量不多重量不重,但却是孙逊教授毕生的学术精华所在,是孙逊教授的学术研究经历最真实的叙写,代表了恩师的学术水平,代表了恩师的学术视野,代表了恩师的学术成就。
五册书不多却是精益求精,这也体现着恩师一贯的学术追求和生活态度。相信恩师的学术文集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红楼梦脂评初探》
《红楼梦脂评初探》
《初探》早在年11月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在学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受到了“红学”界冯其庸、周汝昌等先生的高度评价。该书是孙逊教授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成名之作,更是填补空白之作,此次收入文集中且排第一位,当之无愧。
该书的撰写,得益于孙逊教授年3月参加文化部《红楼梦》校注小组工作,在校注小组中孙逊教授是年龄最小的专家,工作上的便利孙逊教授看到并收集了诸多脂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再加上组内学者的治学方法影响,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扎实基础。
该书共有五部分,分为“引言”“脂本、脂评和评者概述”“脂评价值浅探”“脂评糟粕批判”“脂评历史地位试论”,对脂评做了全面性、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在研究中孙逊教授将数理统计与文本及其他文献做了完美的结合,不囿于前贤已有定论,书中诸多学术观点更是孙逊教授“独自研究的心得”,正如黄霖教授所言“我说孙逊兄在脂评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该书五个部分,尤其以第三部分“用力最勤”“用心最深”,分八个部分对脂评的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标题”为“浅探”,仔细读之并不浅,更可谓之深、精、准,关涉到了历史、艺术、家世、成书等多个方面,其中多处观点既有对以往学术观点的修正,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也有回应。
《红楼梦文化精神》
《红楼梦文化精神》
《红楼梦文化精神》,是孙逊教授阅读红《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论文精选集,该书是孙逊教授《红楼梦》研究理念的系统呈现,也是孙逊教授“红学”论点的全面展示,是孙逊教授除“脂评”研究之外的又一杰作。所收录的论文写作发表时间从年直至年,还将年台湾大安出版社发行的《红楼梦探究》部分论文收入。
孙逊教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表与《红楼梦》有关的文章,潘建国教授提及孙逊教授发表于《解放日报》的《论薛宝钗》(年10月30日)、《文汇报》的《阔人们的天下不太平:大观园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危机》(年1月11日),“或许正是这两篇红学文章,将他引入了校注小组。”
孙逊教授研究《红楼梦》开始时间早,可谓是新时期《红楼梦》学术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成果丰硕,举办过全国第三届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主编过《红楼梦鉴赏辞典》,后来当选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术研究成为孙逊教授从事古代小说学术研究的基础,可说是“底色”(潘建国教授语)。
从《红楼梦脂评初探》到《红楼梦文化精神》,是孙逊教授《红楼梦》学术研究进展的呈现。《脂评初探》后,孙逊教授一方面继续脂评研究,而后其兴趣有所转移,学术研究视角也在不断递进,研究由具体至抽象、由微观到宏观。
对《红楼梦》持续不断的学术研究中,孙逊教授逐步聚焦到《红楼梦》的文化精神上——核心为“情”。而孙逊教授近几年所写回忆李希凡、冯其庸、刘旦宅、徐恭时的文章,更是情深义重,特别最后一篇文章《“红学缤纷”忆徐老》,孙逊教授患病住院,更是带着氧气面罩写完。这就是《红楼梦》中“情”的当代演绎。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是对孙逊教授除《红楼梦》研究外的又一学术总结,该书是孙逊教授生前发表论文的精选,收录的论文部分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中。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问题与方法”,收录论文六篇,对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了论究;“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性探究”,收录论文十三篇,既有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宏观性研究,也有微观性探析;“中国古典小说与城市探究”,收录论文六篇,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本部分机具开拓性和创新性;“附董西厢和王西厢”,原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对《董西厢》和《王西厢》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指出“《董西厢》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王西厢》的贡献则在于进一步发展,使之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更趋成熟和完善,从而成为我国古典戏剧中一部带典范性的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探究》中孙逊教授观点对当下的古代小说研究依然有着较大的学术意义。孙逊教授在《期待突破: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思考》文中指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着四个“不少”和“不多”,本文发表于年,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再看当下的古代小说研究,局部有所创新和突破,但总体而言依然存在四个不少和不多。学术研究代有人才出,八零后出生的古代小说研究者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主力军,注意下“不少”“不多”,对于个人的学术成长将会有根本性的帮助,对古代小说研究的整体性推进不可低估。
《小说与非小说:中国古典小说新视域举隅》,这是孙逊教授年参加日本神奈川大学主办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大会发言,后发表在年《河北学刊》,该文指出年以来古代小说研究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小说文献学”“小说与宗教”“小说与城市”“小说评点学”“小说与图像”“小说与出版”“域外汉文小说整体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研究”等方面。
日本学术会议大会发言中,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有“孙家军”“黄家军”的戏称,孙家军和黄家军就是孙逊教授、黄霖教授培养出一批卓有成绩的小说研究者,形成了团队规模。孙逊教授所做的八个学术总结,要么孙逊教授亲自参与其中,要么是孙逊教授弟子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潘建国教授、宋莉华教授、葛永海教授、宋丽娟教授、万晴川教授等。这八个研究方向的提出,对后来的古代小说研究及其它文体的学术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明清小说论稿》
《明清小说论稿》
《明清小说论稿》,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进行了修订。修订时,对《论稿》中的部分论文进行了整合与替换,具体如下:
初版中的《金瓶梅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修订时更换为:《金瓶梅评述》(原载孙逊、周楞伽《漫话金瓶梅》,上海古籍出版社年);《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及其严重缺陷》(原载孙逊、陈诏《红楼梦与金瓶梅》,宁夏人民出版社年);《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原载孙逊、陈诏《红楼梦与金瓶梅》,宁夏人民出版社年);《关于金瓶梅的社会历史背景——吴晗先生的“万历中年”说质疑》(原载孙逊、陈诏《红楼梦与金瓶梅》,宁夏人民出版社年);《金瓶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原载孙逊、陈诏《红楼梦与金瓶梅》,宁夏人民出版社年);《西门庆:中国封建经济和早期商品经济杂交而生的畸形儿》(原载《文学遗产》年第4期)
初版中的《聊斋语言艺术摭谈》《聊斋志异的创作方法》《聊斋对前人作品的加工与改造》《聊斋中林四娘篇的民族意识问题》合编为《聊斋志异艺术摭谈》;
初版中的《试论红楼梦的形式美》后来收入了《红楼梦文化精神》一书中,修订时没有再次录入;《红楼梦脂评所涉及的时间概念及其价值》,在孙逊教授以往的脂评研究中有所涉猎,修订时没有录入;
修订时,加入了《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原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6期。
修订时,附录增加了《金瓶梅概说》,系孙逊教授与詹丹教授合作,原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此次修订,《明清小说论稿》凸显了孙逊教授对《金瓶梅》也有较为精深的学术研究,《金瓶梅》研究是孙逊教授早期古代小说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很多时候忽视的一部分,黄霖教授在写序言时候专门论及孙逊教授的“金学”研究。
这确实是我们所忽视的地方,包括孙逊教授的学生弟子也怕有忘记。孙逊先生还主编过《金瓶梅鉴赏辞典》,初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后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发行,在学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正如黄霖教授所言“当新时期‘金学’研究的浪潮兴起之初,孙逊兄就是一个出色的弄潮儿……”。
《东亚汉文小说论集》
《东亚汉文小说论集》
《东亚汉文小说论集》,系孙逊教授的域外汉文小说研究成果选集,共收录13篇论文,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