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聊斋,记妖鬼仙狐无数,惟有这篇文字最为著名,使得人们一提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来,便会条件反射般想起这个艳冠鬼族的小女鬼。这其中,虽然说大约王祖贤的精湛表演功不可没,但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因了文章本身叙事的严整,遣词的华美,以及,男女主角本身的矫矫出众。
?小倩,姓聂氏,十八而夭,乃是兰若寺之鬼,年可十七八,月夜悄步而来,仿佛艳绝,金华夜叉赞她:“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去。”后文又道:“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丽尤绝。”、“或请觑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可见其姿容之美。而宁生采臣,也是聊斋中难得一见的“性慷爽,廉隅自重”的男子,而且非常注重自己和妻子之间的平等互信的交流,对别的女子也非常尊重,不像其他所谓的才子,看见了佳人,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两相欢爱。这一点,可以从宁采臣说“生平无二色”,月夜之中,面对绝色佳人的自荐枕席而能正容拒却等中看出来。
?聂小倩曾经得过夜叉的一句赞扬,夜叉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小倩你当真是画中的绝世美人,我幸好是女人,要是我是男人的话,我的魂魄也要被你摄走了。古代的文言都说得非常简洁而精炼,仅此一句,便胜过现在的万句修辞,能令女夜叉都几乎动心的女鬼,其美可想而知。
?这样的美丽,要说宁采臣没有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内心标准,非常坚决地拒绝了送上门的好事,也由此不知不觉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逢着后面的一连串奇遇。不能不说,这些都是因着他自己本身的道德标准,因祸得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故事,严谨完整,毫无破绽。但是它当初被行路人随口讲出,未成文的时候,一定是很简陋的,蒲松龄文采精华,肯定对这个故事给予了很多心力,作了很大幅度的加工更正,才造就了这一篇小倩的传奇。
?聂小倩这篇可说是全书最为用心的文章,开头铺叙兰若寺景色,风光清丽,幽杳沉绝,使人读之而顿然忘俗。
?接下来,先介绍了男主角宁采臣和男配角燕赤霞,蒲松龄在此处留了一个悬念,描写的那燕赤霞看上去犹如一个士人,文质彬彬的,谈吐文雅朴诚,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谁知到后文忽然奇峰突起,成为了故事得以继续的关键人物。从这里看,蒲松龄其实很擅长“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
?接下来,我们知道按照蒲松龄的通常风格,必然会有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出来,和男主角柔情缱绻,琴瑟相和。可这一篇故事偏不!蒲松龄笔锋陡转,描写一个四十余的中年妇女和一个鹤发鸡皮的老媪,半夜对月,这是何等美丽而引人遐想的画面,偏偏外面的是风华早逝的中年妇女和老损憔悴的老妇人,此景可说是颇为煞风景。
?她们也在为女主角的出场做铺垫。中年妇一句:“将无向姥姥有怨言否?”兼以老媪的回答:“不闻,但意似蹙蹙。”简而精地表现出了小倩正直纯洁的品德和柔弱温婉的性情。然后,几乎是在千呼万唤之下,月色如水,秋夜静凉,一个“仿佛艳绝”的少女乘着月光,飘然而至,悄悄而来的举动,又表现出小倩性格里狡狯如狐的成分。这个少女在月亮下看来,一颦一笑莫不动人心魄,当此时,又有何人能够解说,是梦是幻?小倩的丰容娇姿,又岂是一个倾倒众生能够形容?
?接着后文写小倩迷惑男子的方法:美色和黄金,又似在暗讽世人的好色和贪婪。若贪美色,却不知那人为鬼;若贪金子,却不知那黄灿灿之物,是罗刹的鬼骨,此语妙绝!可以用这段话来警醒失足和将要失足的世人了。
?然后前文不显山不露水的燕赤霞此时显出真功夫了,一柄韭菜叶似的小剑就几乎击杀对小倩作威作福的夜叉,使得它骇极而逃,“其毋乃相传之古剑仙传人乎?”燕赤霞这段故事既然有了一个小结束,后面的文章便有些接近其他短篇里的惯用情节,小倩爱上了宁采臣,跟着他万里迢迢回到他的家乡,此举不异于托付终身。
?不得不插一句,宁采臣的母亲也真是一个贤惠、通达而可爱的母亲,要是一般人,知道儿子带了一个鬼回家来,怕是会当场吓得晕倒,但是宁母做得非常好,在最初的愕然之后,她首先想到是要儿子先别忙告诉久病的妻子,怕媳妇听到这消息病情加重,然后就镇定地邀请小倩进屋来,见小倩绰约可爱,而且言语温婉讲礼,就先谢谢她对儿子的垂青,然后再解释了自己的顾虑——“小娘子惠顾吾儿,老身喜不可已。但生平止此儿,用承桃绪,不敢令有鬼偶。”这番话很是得体,就算是不讲理的蛮汉听了也会觉得说得有理,更何况是小倩这样温婉的小女子?
?小倩当然是很明白宁母的心思的,于是她并不强求宁家很快接受她,而是在生活中处处体现出自己的懂事、能干、可爱,使得宁母也慢慢地喜欢上这个美丽温柔的少女,甚至忘了她是女鬼,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般看待。所以到最后,小倩就得到了爱情。
?读完全文,最是难忘小倩到宁采臣书房里去和他相对而坐,询问《楞严经》的描述,这里的小倩想是已经完全地爱上了宁采臣,所以显得很羞怯,浑不像当日兰若寺挑逗宁采臣的娇媚模样。两人孤灯相对,讨论古文佛经,此刻他们虽还是兄妹相称,此情此景已经不啻于红袖添香了,这段以兄妹自得的时间,其实在他们之间打下了坚实的爱情基础。然虽如此,每每读到文中的——(小倩)揪然道:“异域孤魂,殊怯荒墓。”总是忍不住万分怜惜这个娇美慧黠的女孩儿。
?由此,聂小倩这篇小说,无论是构思、文笔、转折,都称得上尽善尽美四个字。也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小倩这一慧黠、聪颖、温柔的女鬼形象,所以这就以文中的一句话作结尾吧:反不疑其鬼,疑为仙。
-End-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