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斋志异》中,写石头最为突出也最为感人的,莫过于《石清虚》。
故事主人公邢云飞“好石,见佳石,不惜重直。”爱石成癖的他,偶得一异石,“喜极,如获异珍。”此石“四面玲珑,峰峦叠秀”,“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每当天要下雨时,石头每一个洞窍中都会有云烟生出,远远望去,如同塞了洁白的棉絮。拿回家后,他用紫檀雕刻了一个木座,把石头供在桌上。很快得奇石的事被“势豪某”知道了,便到邢家要求看一下石头。“既见,举付健仆,策马径去。”势豪二话不说,把石头递到仆人手里,策马而去。邢云飞无可奈何,只能“顿足悲愤”!
仆人抱着石头过河时,忽然失手,石头掉到河里。势豪“百计冥搜,竟不可见”。奇怪的是,邢云飞来到水边凭吊时,竟一眼在清清河水里看见了那块石头。“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有了这次教训,邢云飞回到家专门打扫出一间内室供上石头。
一天,有位老叟登门,请求看石头,还说那块石头是他家的。邢云飞推说石头已丢失很长时间了。奇怪的是,那石头竟然匪夷所思地自己由内室“跑”到了客厅。老叟不只能说出石头上刻有“清虚天石供”五个字,还能说出石头上的窍数:总共九十二个洞窍。邢云飞无话可说,恳求老叟“割爱”。叟曰:“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此石,能自择主,仆亦喜之。”天下宝物应该给那些真正爱惜的人,如果邢云飞执意留下石头,他会减三年寿数。老叟问邢云飞是否愿意。曰:“愿”。老叟以手捏石,九十二个洞窍立时闭合了三个,叟曰:“石上窍数,即君寿也。”
若干年后,“尚书某”欲出百两银子购买奇石,邢曰:“虽万金不易也。”恼羞成怒的尚书借故陷害邢云飞,把他关进监牢。尚书暗示邢云飞的儿子:把石头给我,你父亲就可摆脱官司。邢云飞态度坚决:“愿以死殉石”!邢云飞的妻子、儿子瞒着邢云飞,把石头送给了尚书。邢云飞出狱后,“骂妻殴子,屡欲自经”。屡次想要自杀的邢云飞,一夜忽梦见一个自称为“石清虚”的人安慰他说:“明年八月二十日,可诣海岱门,以两贯相赎。”那石头在尚书家,“更无出云之异,久亦不甚贵重之”。奇石到尚书家后下雨时也不再洞窍出烟,时间一长,尚书也不珍视了。第二年尚书“以罪削职”,郁郁而死,家人“窃石出售”,邢云飞果然仅以两贯钱的低价,再次抱石而归。
邢云飞八十九岁时自己安排好后事,并嘱咐儿子“必以石殉”。半年后,有盗墓贼将石头盗走。审讯这一盗窃案的官员追讨回被盗的石头,却起了苟且之心,“欲得之,命寄诸库”。衙役抬起石头将搬至官衙仓库时,意外发生了:“石忽堕地,碎为数十余片”。邢云飞的儿子“拾碎石出,仍瘗墓中”。
故事围绕奇石展开一幅幅弱肉强食的社会图画,弱小子民邢云飞对恶黑势力一筹莫展,只能束手待毙。势豪、盗贼、尚书、县令都想将奇石据为己有,他们本质上都是贼,只是做贼方式不同而已。
?聊斋文化的研究与弘扬
?纪念馆服务
?政务公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