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将涅槃之时,阿难领众弟子问:尊者,您走以后我们该怎么办?
佛曰: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释迦说的很明了,经为则、苦为师,别搞盲目崇拜。
最近,一则《“气功大师”变假活佛》的新闻,让人看傻了眼。10年骗2亿,精神控制女弟子,匪夷所思。
文化缺失,以至失德、失身。
中华传统文化三大主流,儒、释、道,普贤扬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人们偏偏爱道听途说,只“红”不“专”。
世界、迷信、小品、现身说法、醍醐灌顶、不忘初心……《汉语词典》里,很大一部分词都来自于佛教。无需排斥,学点正统的文化知识,明辨是非。
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佛经也看过几本,颇受启发,里面讲的最多的是“渡人”,说白了,就是“为人民服务”。
释迦牟尼讲经49年,只是说法,从未写经,更未建庙。
我们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也只是修订六经,《论语》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编的。
也就是说,可以学一个人思想和理念,不要搞盲目崇拜,世上只有伟大的作品。
这几年,很喜欢《毛选》,走到那儿都带上一本。毛主席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就是让我们当自己的主人。有些人可到好,别人讲个故事,你就跪了。
大家认真看看《聊斋》,也不至于被精神控制。
薄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序中就怀疑自己是僧的后身,聊斋故事中,佛教事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谈的更多是道教的作用,其笔下的和尚大多世俗庸陋,甚至可恶。
薄松龄相比前人最大的进步就是,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和民间宗教信仰的神秘意识,什么物老成精、人死为鬼、得道升仙都可以拿来针砭现实,寄托精神。
从薄松龄开始,精妖狐魅不在是迷信中的神秘现象,成为观照人间的文学形象,《聊斋志异》能风行于世,成为经典,就在于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
聊斋文字是高于宗教信仰的,这也是大部分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包容性。细品《聊斋》中魂灵故事里的思想,它是儒释道思想的糅合。
至今,民间泛滥的佛文化,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健康的或者正确的知识来源,也就是“无知”。
张口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不提四积德五读书。去伪匡正,你我能把控的无非是读书。
“无知”变“有知”的唯一法门就是读书,读好书。
年初,疫情横行,居家隔离,偶读一联: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相传,这幅对联书于阎王殿前。很是好奇,查寻出处,正是《聊斋志异》开篇《考城隍》,再往下看,便对《聊斋》生情,爱不释手。
蒋勋曾说,他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我读《聊斋志异》也是一样,全书篇,每一篇都是慈悲,每一处都是觉悟。
可以说《红楼梦》就是继承了《聊斋志异》的传统,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宣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两本书里面的爱情观也一样,痴情至情。
谁说的少不看《聊斋》,误我相识太晚。
善良聪慧的狐狸精小翠,喜爱诗歌的美人鱼白秋练,卓然独立的牡丹精葛巾,貌丑而心美的乔女,娇憨爱笑的狐女婴宁……这些“妖”,都让人心生欢喜。
看《聊斋志异》,先认识一下薄松龄。孔孟之乡,山东淄博人。一生醉心科举,除了19岁时应童子试,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之后屡受挫,不得志,考四十年未中,71岁补了个岁贡生,就是“保送生”,这一点,和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一样。
做了贡生,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见县官无须跪,作揖即可,每月有生活补助。但蒲松龄得到的是一个虚衔“儒学训导”,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分子,加上县令一般化,估计也领不到银子。
吴承恩娶得是户部尚书叶琪的曾孙女,到是做了几年县令,但也贫老以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吴承恩曾得到淮安知府葛木的赏识,而薄松龄的人生导师是他的主考官,清代文学家施闰章,官至江西布政使,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组织部长。
薄松龄在世76岁,于聊斋倚窗危坐而终,吴承恩具体年龄无可查证,大约也是这个岁数。看开了,高寿。
《聊斋志异》和《西游记》又都取材于民间传说。瞧,把故事讲好,也是大学问。
切不要学“气功大师”讲故事骗人,要做牢的。
听故事人的啊,我们的祖先老子早就说过: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精神无缺,则无漏洞,正气内存,外邪莫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