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2日,调研团队来到了位于杭州市下城区的浙江越剧团,观看浙江越剧团代表性剧目《胭脂》以及聆听了年版越剧《胭脂》的分享会。
到达越剧团演出厅时,里面已然座无虚席。之前一直了解到越剧的受众群体是以中老人为主,然而在这里观看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虽有许多是越剧青年演员,但亦不乏大学生群体。这使得我们对越剧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更感觉到越剧艺术的传承和革新十分重要。通过各种方式为越剧注入活力,创新和完善越剧的表演形式,引导年轻一代认识越剧,了解越剧,直至喜爱越剧,是新时代传媒人的责任。
我们此次看到的,是浙江省越剧团极具代表性的剧目——年版越剧《胭脂》。
《胭脂》
剧情简介:
牛医卞三之女胭脂,邂逅书生鄂秋隼,产生爱慕之情。热心人宿介与王春兰欲从中成全,不料被刁徒毛大得知,冒名前去调戏,慌杀胭脂之父,酿成命案。知县张宏主观臆断,误判鄂秋隼为凶手。知府吴南岱觉察案中有疑,为鄂秋隼昭雪,却又误断宿介为凶手。学台施愚山前来视学,对案情提出疑点,又赴现场察勘,谆谆善诱,帮助门生吴南岱改正错误,终于捕获真凶,昭雪无辜。
在观看完年版越剧《胭脂》后
我们聆听了《胭脂》分享会
本次主讲人是张志明和李培珍两位参演过年版越剧《胭脂》的演员。
在此次分享会上,我们了解到经典传统剧目《胭脂》的前世今生。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
党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年5月3日,在现代题材戏曲汇报演出大会上,文化部提出“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方针,素有创新精神的浙江越剧界又一次走在了全国戏剧的前列。
20世纪60年代
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剧作家魏峨、双戈根据《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改编了越剧《胭脂》,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悬念叠起,一波三折,突出强调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主题,首先在省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省委书记江华指示,将《胭脂》剧本印发给全省政法干部作为学习教材。
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杭州两次观看了此剧,热情赞美:“浙江又出了一个和《十五贯》媲美的好戏。”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则在观后激情题诗:“一念之忽差毫厘,毫厘之差谬千里,胭脂一剧胜神针,启智纠偏观者喜。”
年由湖州湖剧团首演。年由浙江越剧一团公演,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胡汝慧导演,吴昌年、王季纯作曲,裘云飞舞美设计。金宝花饰吴南岱,周瑛、高佩饰胭脂,裘大官饰施愚山,钟凡饰毛大。《胭脂》前后为80余个外国使团招待演出。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年,浙江越剧团以男女合演形式重排,赴京为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胡汝慧导演,胡梦桥、朱训正作曲,裘云飞、龚景充舞美设计。张志明饰吴南岱,郁尚校、陈明水饰施愚山,李培珍饰胭脂,宋顺发饰毛大。获文化部颁发的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人民日报》、《戏剧报》等10多家报刊均发表评论文章,评价甚高。
21世纪10年代
年,浙江省越剧团90后越剧演员,继承“浙越”的光荣传统,以男女合演的形式演出青春版。
在最后,张志明演员表示希望通过浙江越剧团的安排演出,不忘初心,将这个浙江人自己创作的越剧剧目《胭脂》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越剧独特的魅力所在。
李培珍演员坚定地认为浙江越剧团一定要走我们自己的路,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作品,才能使浙江越剧团更好地发展,在艺术界有一个立足之地。
此次走访所观看的剧目《胭脂》,它通过一个平反冤狱的故事,穿插了青年男女真挚而纯洁的爱情,有力地挟击了主观断案、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僚的丑恶嘴脸,热情地赞扬了秉公断案,认真调查研究和知错能改的良好作风。
令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越剧不仅仅美在唱腔唱词与服饰装束,它所蕴含的丰富故事情节与背后深刻的现实意义,都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编辑:邓布利多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8639.html